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解了它的人从中获利;不明白的人将付出代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股神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
到了1996年,他66岁。在那个年龄,大部分美国人已经选择退休了。而彼时,他积累了170亿美元的财富,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巴菲特没有退休,也没有把大比例的资产转移到传统的低风险的类别中(比如债券、银行存款等等)。相反的,他的大部分资产仍投资在股市里。
29年后的2025年,他的年龄为95岁,而他的净资产达到惊人的1500亿美元。也就是说,他大约90%的财富是在66岁后的29年内创造的!
虽然他过去29年的年均财富增长速度仅有7.8%,低于同时期标普500指数基金的9.6%。但这也足以击败债券的4%,或者银行存款的3%。
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历史,让我们见识了复利的强大魔力。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十年。我就顺便查了一下我的家庭资产历史记录,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假设我工作到65时退休,并假设那时的家庭资产是A。由于我绝大部分资产都是股票基金,而且我计划继续保持全仓股票基金的资产配置模式, 我的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仍然是10%左右。
根据社保局(SSA)给我们的年度报告,我们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领取的社保金大约为10万美元。为了弥补生活开支的缺口,我们每年从个人退休账户取出的资金量,应该不会超出总资产的1%。
因此,我预测65岁以后,家庭净资产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左右。
那么,到了我90岁的时候,我的净资产将会是:
A × 1.09^25 = A × 8.6
这里,“^”是指数函数符号。
也就是说,到那时,我就可以说,我家88% (= 7.6A / 8.6A) 的财富,是在我65岁以后创造的。
如果我有幸活到95岁,我的净资产将会是:
A × 1.09^30 = A × 13.3
那么,我65岁以后创造的财富的比例,就是 92% (=12.3A / 13.3A) !
这就是我亲历的复利魔力!
我坚信,只要我坚持自己的投资纪律,简简单单地定投并长期持有一两只股票指数基金,我根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操作,也不需要考虑其它的投资标的,就能击败市场上95%以上的投资者,并能积累可观的财富。
附:我用谷歌Gemini合成的和巴菲特的合影
是的,复例的前提就是未来的收益率是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