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博士导师

(2024-08-31 06:49:33) 下一个

在德国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专业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作业。由于那时对流体机械有较大的兴趣,所以就去流体力学实验室找设计题目。在和流体力学的教授讨论后,他介绍了一个从工业界争取来的项目:确定一个工业通风机中的流体脱流现象。当时实验室得到了项目委托方的一笔资助,添置了一台快速傅立叶分析仪,我要完成的工作是:用分析仪测量风机在工作状态中不同部位的振动信号,通过信号分析来识别风机内的流体运动特征。

项目委托方希望在弄清风机内部流体运动特征后,对风机的造型做优化处理。由于实验室的教辅人员没有操作新设备的经验,我只能一边阅读测量技术的专业书,补习有关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一边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摸索分析仪的一些简单操作。过了不久便发现,这个题目的难度远超过了事先的想象,但这个设计作业已在考试部门登记在案,没有特殊理由无法更改,所以只能坚持继续做下去。

在做设计作业期间,我从早到晚都在实验室里工作。白天在实验员的协助下收集数据,晚上在别人下班后,还在实验室的计算机房里处理当天的数据。就在那段时间,一位教授偶而会在晚上八点以后来计算机房,每次来都会用一台工作站发电子邮件。虽然在实验室多次见过他,但我们始终没有机会交谈。

不久后,从高年级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位教授是新来学校任教的H教授,他以前在欧洲宇航局研究中心工作,曾经担任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部门的主任。他给机械系的学生开两门课:一门是必修课“C语言编程”,据说在上一次期末考试中,有大约98%的学生不及格,创下了全校考试不及格率的记录;另一门是选修课“计算流体力学”,据说刚开始还有将近十人听课,最后只剩两人坚持到底。这些情况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听说有如此严格的教授。当时心想:在这样的严师指导之下,才有可能学到真本事,所以很希望有机会结识这位教授。

那年圣诞节前夕,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组织了茶话会,被邀请的有与实验室有合作关系的教授们以及当时在那里做实习的和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茶话会间,实验室主任把我介绍给H教授。我向他介绍了大致学习情况:主要兴趣是机械的优化设计,曾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设计过流体机械装置;前不久在做一个自动控制装置的实验中,曾用了一些数值方法做了微分方程的近似计算。H教授听后大为吃惊,因为这些数值方法已超出了机械系学生的课程范围。我坦诚地说明:当时只为获得一个好分数,才花时间自学了这些方法。在详细询问了这些数值方法的离散式和计算程序的编程后,他鼓励我去他那里做有关计算流体力学的毕业论文,而且还答应在我毕业后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我很犹豫是否还要继续学习。几年来,我一直为筹划生活费而烦恼,每年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挣生活费而四处奔波。每次假期过后,其他同学都以饱满的精神来校学习,而我却处在极度的身心疲惫状态中。按照原来的计划,圣诞节过后我就去一家公司写毕业论文。以前我在那里打工时,正好有一个来自上海一家企业的团队在车间学习流水线操作,我受车间负责人的委托,给上海来的技术人员当过翻译。那时,工段里的机修工和技术员分别向我透露过,公司人事部门了解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愿意在我毕业后提供工作岗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用多久就可以去那里就职,从此摆脱几年来的生活困境。如果去H教授那里做论文,不但先要学习计算流体力学和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补充不少与论文相关的专业知识。论文什么时候能完成,完成论文后是否有就业前景,这些都是未确定的风险。

犹豫之中,我给H教授发了一份电传,首先对他的关怀表示了诚挚的谢意,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的:“数月之前,一家公司给我提供了实习岗位和一个实际的生产课题,该课题与某个生产车间的产品优化问题有关。我的任务是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实习期间,公司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本以为这一份电传已经婉言谢绝了H教授的建议,没有想到当天晚上收到了下面的回复:“如果您愿意在我这里写毕业论文,我会想办法给您提供生活费。”我无法拒绝H教授的好意,终于决定接受新的挑战,去H教授那里继续学习。

H教授要求我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三门必修的专业课,并且指定了论文的题目,还要求我精读美国专业期刊《火箭推进器杂志》以及美国航空和宇航学会年会上发表的几篇文章。我一边系统地学习基础课,一边阅读专业文献,同时思考如何完成有关的计算。他给我安排了一份学生助教工作,这样每月就有了固定的生活费。助教工作大约占总工作量的二分之一,主要任务是:每个星期用德语为教授的一门基础课写15至20页的课件,每星期给学生上一次习题课,并且给学士批改课外作业。

那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周末也不例外。数月之后,我终于完成了题为《流体动力学问题的二维解自适应网格生成》的毕业论文,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毕业以后,一方面继续担任教学助教,同时做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那段时间里,H教授不断从欧洲宇航局争取各种项目,我们这些学生也在参与项目中迅速地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以前在流体力学实验室工作时,几个高年级同学曾经说H教授是个“workaholic(工作狂)”。他们属于没有通过考试的98%的那部分学生,所以才会使用这种尖刻的语言形容H教授。事实上,H教授是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每天上午九点左右来上班,工作到晚上大约八点才下班。除了上课,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写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给国际会议或者专业期刊写研究论文。晚上六点以后,我们可以去他的办公室,和他讨论一天下来的工作进度以及遇上的问题。早年大学物理专业的严格训练以及读博士期间的多年助教生涯,使他练就了极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本功,也写得一手好英语。每次在听完我们的汇报后,他都会立即拿起笔和纸,不假思索地写下研究论文的题目和提纲。在他那里工作多年,从未见他写英语时需要查字典,也从未发现他有过任何单词的拼写错误。

原来想在毕后,一边从事一些教学工作,这样可以有一份收入,一边修完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必修课程,然后尽快开始写博士论文,然而大量项目工作却使人难以喘息。现实让我明白,要想完成博士学位,前面的路仍然是漫长的。我默默地承受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认定自己的要走的路,以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它窒息我”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H教授和他的英国同事商定,安排我去伦敦格林威治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学院继续学习。该学院的校区以前是著名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严复(1853—1921)的母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从那里可以看见不远的山丘上矗立着的著名格林威治天文台。学校主楼周围环绕着大片精心修剪过的草坪,天气晴朗的时候,常可以看见许多年轻人悠闲自得地躺在草地上。主楼底层的走道上放着一架三角钢琴,走过那里时,偶尔可以听见优雅的琴声。这所大学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实力雄厚,有从事火灾事故模拟、多重物理现象模拟的研究所,承担来自政府和工业界的研究课题。

大学常务副校长C教授以及印度裔的P教授担任我的导师。C教授因为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很少过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因此P教授承担了所有指导工作。与德国高校不同的是,英国教授和研究生之间用名称呼,给人以一种亲近感。P教授每天一早就来上班,他先会和另几位工作人员简单交流几句,然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了解这个习惯的学生不会在早上打搅他。午休的时候,他会和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去咖啡厅就餐,有时大家也一起去附近的快餐店吃三明治,或者去泰晤士河边的餐厅吃当地著名的炸鱼和炸薯条。下午如果没有课,他有可能会在接近下班时间,来大家的办公室,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如果一个学生连续几天工作上没有进展,那就要找一下自身的原因了。

与这位教授熟悉以后,经常在周末应邀去他家做客。P教授和他的太太都是来自非洲的印度人。一百多年前,教授的先人移民乌干达。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父亲这一辈,已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教授非常怀念在乌干达度过的童年时代: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去园子里的果树摘一个果子,吃完后去学校上学。那里气候宜人,一年到头只穿T恤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乌干达军事政变后,无数印度移民的后代被剥夺了所有的财产,被迫离开家园。P教授的全家来到英国,在伦敦安置了新家。

教授的父母经营一家小店铺,所有的子女都完成了高等教育。教授本人在读完大学以后又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开始在大学任教。在教授家,我见到了教授的父母,那是两位十分安详的老人,他们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在家帮着子女照看他们的孩子。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智慧与勤劳、坚信与忍耐、善良与热忱的优良品质。以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一家的事迹总会激励我努力工作。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最终完成了学业。毕业以后,我去荷兰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工作,专为欧洲宇航局从事宇航方面的研究工作。几年后,为了了却一位逝者的愿望,我回到了德国,开始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工作。

回首留学期间走过的路,深为遇到二位改变人生的导师而感到十分幸运。虽然岁月流逝,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写下几个回忆片段,以此表达对导师们的敬意和感谢。

2015年7月,德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是机械设计专业。能在美国拿到博士学问也有贵人相助。希望退休后也写一下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kono_88' 的评论 : 谢谢关注。中国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写下当年的经历,为的是永远铭记两位导师对我的帮助。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谢谢关注。您过奖了,我其实很平凡,不能算聪明,但我十分幸运,遇到两位改变人生的导师。他们对我的帮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Nekono_88 回复 悄悄话 勤奋,认真,努力,感恩。好品格。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博主文笔不错。谢谢分享。人的一生往往会有一些偶然因素改变命运。不过,博主自己的聪明勤奋也是主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