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规定,停战后由中立国成立两个委员会来处理相关事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和中立国遣返委员会。
有关中立国的提出,根据现有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由印度代表团在联合国提出的解决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提案。该提案建议由四个中立国组成遣返委员会处理战俘问题。该提案虽然经过修订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形成决议,但因为遭到中国的拒绝,而后不得不被搁置。
到了一九五三年三月,中国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立场出现重大变化。中国外长周恩来在声明中不但同意立即开始关于交换伤病战俘的谈判,同时还同意除立即遣返所有坚持遣返的战俘外,其余战俘可“转交给一个中立国管理”。这样,双方终于在“中立国”的问题上有了共识。有关中立国的选择就成为停战谈判的议题之一。
双方于四月恢复会谈。在签订遣返伤病战俘协议之后,开始讨论遣返全部战俘的问题。中朝方面提出先解决中立国的问题。双方同意各自提名三个国家。联合国军方面先提出瑞士作为中立国,然后又提出瑞典。中朝方面表示“这都是你们一方提的,无法同意”。联合国军方面又提出了巴基斯坦作为中立国,同样也没被接受。显然,在当时中国的眼中,巴基斯坦远没有上升到“巴铁”的地位,它还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的一个小跟班,入不了法眼。而中朝方面提名苏联作为中立国,也遭到联合国军方面的反对。
在朝鲜停战协定中,对“中立国”的定义是“未有战斗部队参加在朝鲜的敌对行为的国家”。最后中立国的提名改为各方两个。两个委员会的最终组成是: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瑞士,瑞典 (联合国军方面提名),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中朝方面提名)。该委员会履行在停战后对双方部队行动的检查职责,确保没有破坏停战的行动。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上述四国加上印度。印度代表为遣返委员会的主席,执行人和“公断人”。该委员会要确保全部战俘在停战后都有机会履行被遣返的权利。
按照实际中立国的组成,可以看出,所谓的“中立”,仍然是以不同的意识形态为基础。中立国中,基本形态还是两个隐形对立的阵营。而印度到确实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中立国”。
按照协议,印度陆军中将科丹德拉-苏巴亚-蒂迈亚(Kodendera Subayya Thimayya)出任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印度将派出一万人的军队,执行对位于非军事区内战俘营的看管任务。
当今国人,一提起印度,大多是一副不屑的神情。人们的印象里,印度往往和肮脏,混乱,自大,吝啬,宗教歧视,种姓歧视,性别歧视等等一系列的不堪联系在一起。其实不只是国人,即使在标榜平等的西方,民间百姓的口中,印度也常常是被取笑的对象之一。加拿大著名印裔脱口秀演员拉塞尔-皮德斯在演出中就常拿他老爸财迷转向的行为开涮,惹得全场狂笑不已。另一位南非脱口秀演员特雷弗-诺亚(崔娃),在演出中把俄罗斯和印度的两个恐怖分子做对比,相对于俄国人的凶恶恐怖,那个印度版的恐怖分子更像一个搞笑的小丑和财迷的商人。
不过,搞笑归搞笑。作为一个在人口和地域方面都堪称大国的印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注定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朝鲜战争期间,从始至终,人们都可以看到印度的影子。
一九五零年九月十五日,美军在仁川实施两栖登陆。在此之后,美国就开始从各方面关注并试探中国和苏联的反应,而印度是其主要倚重的渠道之一。
不久,美国方面得到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传来的信息:九月二十五日,中国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向他表示,中国“不会袖手旁观,让美国打到他们的边界”。华盛顿同时还从英国人那里收到了同样的报告。
十月二日午夜,中国总理周恩来召见印度大使潘尼迦,表示:如果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入朝参战。但如果只是南朝鲜军队独自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会干预。
十月五日上午,印度大使潘尼迦会见中国副外长章汉夫,传递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通过英国外长贝文转来的口信,对前不久美国飞机侵入中国东北一事表示遗憾,并愿意赔偿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双方传递的信息有虚有实,表现出严重地互不信任。但对于印度这个“中间人”的作用无疑都还是认可的。在这一方面,如果说美国方面听信了英国人的话,认为印度的潘尼迦有“反美和亲共”的倾向,对其尚怀一丝疑虑,那么中国方面可是非常认真地在通过印度同美国打交道。除了因为印度与英国固有的密切关系外,其在朝鲜问题上一直试图保持公正和不介入的态度,也让印度得到了双方的尊重。
战争进入十二月后,为了促成停火,印度和其他亚非国家在联合国共同提出了一个“十三国提案”,建议立即在朝鲜停火,撤退外国军队,由联合国主持在全朝鲜进行选举。联合国大会通过上述提案后,成立了一个由联大主席,加拿大代表和印度代表组成的三人停火委员会。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人停火委员会提出了有关解决朝鲜问题及其他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其主要内容为:
三人委员会的这个报告在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得到通过,但遭到中国方面的拒绝,因此被搁置。三人委员会也未能再发挥作用。但此间在中国和联大之间的沟通上,印度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朝鲜停战谈判因为战俘问题陷入僵局后,印度提出了一个由中立国出面处理战俘遣返问题的提案。这一提案虽然最初遭到中方的拒绝,但最后因为形势变化,还是被接受下来,成为重启谈判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印度堪称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至于到了最后的战俘遣返阶段,印度扮演的实在就是“主角”。不但在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中,印度是主席和“决断人”,其所派出的上万人的军队,也是在战俘营里维持秩序所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
在志愿军停战代表团内部报告的记录里可以看出,在中方对待中立国的态度上,对待印度和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强调“特别对印度,要诚恳,要大方,要宣传自己”,“对中立国要争取其代表,特别是印度”,“对印度争取团结”,“对印度应表示尊重”,“应注意印度的意见”,等等。在对深入战俘区进行解释工作的代表交代工作时,还特别提醒,在现场不要害怕,因为“印度军队会保护我们”。如果遇到暴动或骚乱,不要单独行动,要“靠近印度”,如此等等。从客观上看,由于印度军队是战俘区内唯一的武装力量,遇事要靠印度方面解决是理所当然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对印度没有充分的信任,也断然不会有此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亚非国家摆脱外国的殖民统治,寻求独立。印度作为东方大国之一,未经战乱和暴力,就从英国人手中夺回了主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堪称独树一帜,自然成为了东西方共同争取拉拢的对象。至于后来,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被其他国家所取代,逐渐沦为了人们口中的“三哥”,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苏共借二战胜利之际,在东北亚扶植两个傀儡政权,中共和北韩。之后指挥两个傀儡政权发动韩战。美苏两国解密文档显示韩战中共死亡近百万人。
毛是苏共指定的头。二战后中共在苏共直接指挥策划下,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召集大约80万人,发动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四野兵力达150万。使用苏共提供的各种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
至今为止,不让中国人知道哈尔滨名字由来,及内战和韩战的真实信息。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韩战爆发,四野三个师为主力整编成约15万人民军的十个师,装配约185辆T34/85坦克,将韩国军打得节节败退。T34/85坦克是苏军二战主战坦克,也武装了四野,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中共至今为止严密封锁这类信息。美军此时在远东没有重型武器,只好调派驻守日本的24步兵师登陆韩国迟缓人民军推进速度,师长被俘,构筑釜山环形防御圈。
8月23日,为了能再度向釜山发动攻势,人民军在苏联又成立了第16、17坦克旅,两旅均为单一坦克兵种部队,人员以苏联教官培训的在苏朝鲜人后裔为主。第16旅辖坦克第41、42、43团,每团15辆T-34/85,共45辆。第17旅辖坦克45、46团,每团20辆T34/85,共40辆。这2个旅在组成后,经中国东北运抵平壤,再由平壤誓师南下,参加对釜山的攻势。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美军重型坦克投入韩战。至10月31日,很快把约300辆T34/85坦克消灭,击败人民军。
韩战战场 ,美军死亡人数:36574人(54246人是同时期全球美军死亡总数)。 从1950年6月至10月底,美军共阵亡8400余人 (美国国防部2014年数据),死于人民军。 据苏联官方解密文件称中国志愿军阵亡人数为100万。70年代中美蜜月期美国统计志愿军阵亡908447人,失踪4471人。
54246(朝鲜战争退役老兵纪念碑) = 23615(当场阵亡) + 2460(受伤救治无效死亡) + 4817(任务中失踪被宣布死亡) + 2849(被俘后被宣布死亡) + 2833(朝鲜战区非战斗死亡,如事故、车祸等) + 17672(战区外死亡,即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在其他地区担负相关任务的死亡军人、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因伤病死亡的军人)。
美国空军报告,军刀机(F-86 Sabre)杀敌比率超过比1:10。军刀机(F-86 Sabre)击落792架米格-15和108架其它类型的飞机,被对方击落78架。(After the war, and to the present day, the USAF reports an F-86 Sabre kill ratio in excess of 10:1, with 792 MiG-15s and 108 other aircraft shot down by Sabres, and 78 Sabres lost to enemy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