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茶港
小时候,老人常说过去福州仓山一带住了许多番仔,番仔是对外国人的称呼。今年年初回国,闲暇之际到了福州闽江畔的烟台山走走,发觉游客不少。这些年,那里清末时期的欧美各国领事馆在整修后陆续开放,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大清国战败,被迫开放多个港口,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形成五口通商贸易的格局,其中福建省就占了两个,有厦门和福州。为什么洋人挑选陆路交通并不便利的福州作为通商港口?一八四五年,英国还在福州仓山烟台山建立起领事馆,主要因素是武夷山的茶叶。
欧美各国对武夷山产区的乌龙茶情有独锺,源于一六六二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给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嫁妆中就有武夷红茶。在葡萄牙仅是爱喝红茶的个人所好,嫁到英国,饮红茶成了英国宫廷的时尚,后来下午茶从英国上流社会席卷各阶层,中国茶叶成了这个不产茶国家时髦而高贵的饮品。
由于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更适合加入牛奶和糖混合饮用,备受欧洲人欢迎。英国人称作「黑色茶」(Black Tea)的上等茶叶,正是产自武夷山的乌龙茶。
五口通商后,如果茶叶能从闽江上游发源地之一的武夷山,沿江顺流而下,就可直达福州出海口,再转运他地。既可由海路转运到厦门、广州、港澳等地,又可直接出口欧美,缩短行程,节省费用。可是,起初几年,番仔的算盘打得并不如意,福州官府和百姓都不买帐,洋人仅被允许在福州城外的南台、烟台山一带开设领事馆,茶叶生意贸易不温不火,欧洲商船在茶叶收成季节,到福州闽江口常收不到足够的茶叶。洋人设想的福州港茶叶集散地贸易并不热络,还是一潭死水,武夷山茶叶依旧翻山越岭,舍近求远经由广州出口。
后来发生了太平天国战事和上海小刀会起义,战乱切断了武夷山通往广州的旧茶路和通往上海的新茶路。山路崎岖不好走还是次要,关键是常被兵匪骚扰,路途极不安全,这时走水路的优势才被关注,福建巡抚王懿德顺水推舟上奏朝廷,鼓励各国商人到福州购茶。
在官府的背书下,一八五三年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大批外国商人纷纷来榕采购武夷茶,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德国、俄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等十七国,先后在福州设立领事机构,福州港空前繁荣,发展成世界茶港。有诗云:「头春已过二春来,榕城四月茶市开。陆行负担水转运,番船互市顿南台。」茶叶贸易成了大清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福州港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如今,洋领事们早已人走茶凉,在福州仓山区的烟台山,虽然很多西洋风格的老房子已在历史的洪流中拆除或消失了,但还遗留下一群西洋老建筑,诉说着当年的历史沧桑。
陈旭 美国世界日报2024年9月17日上下古今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8218465?from=wj_catelistnews
多侃几句茶叶贸易成就了福州海洋文化。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说的是晚清民国福州出了不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我以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五口通商,或许福州人骨子里是保守的,却阴差阳错因太平天国的长毛战乱,才使福州成了国际港口。洋人到福州经商贸易,传播宗教,兴办洋学堂,还建立了很多领事馆。得益于海洋文化,这使一些福州人有机会先一步“睁眼看世界”,而非被天朝什么都是最棒的愚民套路所忽悠。更多福州学子留学海外,有了一些新思想。如严复就读的是左宗堂,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教席主要是洋人,留学英国后翻译“天演论”,把新见识传到国内。林徽因、冰心这两位福州籍的才女,虽然私人恩怨不浅,但才华与成就都是名满天下,她们都曾留学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