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北欧寻陶 -- 挪威(下)

(2023-09-21 12:14:03) 下一个

回到奥斯陆以后,我们在旅馆放下行李,趁着天还没暗,坐快车到了市中心西北边的维格兰公园,这里也算是一个网红打卡点。

花园里展示了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约200件青铜和花岗岩雕塑。最有名的是花园正中央的“生命柱“。它是维格兰花费 14 年心血雕成的。石柱高达 17 米,周围上下刻了有121 个裸体男女浮雕,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

边上有一圈各种男女老少的组合,更像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比如这件“夫妻瑜伽”,还有这尊 “甘做牛马”的驮娃老妈,是否“似曾相识”?微笑 

周围的一些雕塑

通往生命之柱的大道二旁还有不少青铜雕塑,基本是真人尺寸,描绘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最有名的是这件“愤怒的男孩”,生动地表现了小孩子生气时的表情。

还有这带娃的老爸,简单粗暴但有效率!哈哈

第二天的行程就是在奥斯陆扫街看各种展览!

第一个要看的是《蒙克纪念艺术馆》,它就坐落在奥斯陆小峡湾。提起蒙克,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幅双手蒙脸双目圆睁的《尖叫》 。虽然不少挪威人批评他把国人的形象描述得过于阴暗诡异,但挪威人民还是把他视为国宝。这个特意为蒙克建造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他的原作,还有反映他成长历程和生活背景的文物、纪念品。

最著名的《尖叫》,小小的一幅。(比“蒙娜丽莎”大一点)

早期的一些油画

后期的蒙克也受到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比如达利、马格利特等,画风也有所改变。展览中也有不少毕加索、高更和米罗的作品,他们都对蒙克的艺术创作有过影响。

非常喜欢布展方的用心,充分利用声光电影,使得整个展览别具一格充满趣味。在木刻版画这块还安排让观众参与,每人都可以留下一份自己的作品。

木刻工具

积极参与的观众

第二个参观的是挪威历史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从冰川末期的狩猎者进入这块土地,到后来维京人的兴起与没落,古埃及、罗马文化对挪威的影响等等都有很好的描述。作为国家博物馆它的收藏实在不多,我们很快就看完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诺贝尔和平奖中心,了解到当初诺贝尔把和平奖的甄选权交给了挪威commitee,所以颁奖典礼也在挪威举行。(话说老诺活着时,瑞典和挪威还没有分家)

最后我们去了一个画廊,托比恩的一位朋友将于明天在这里开展。我们过去时她正在忙碌布展,匆匆打个招呼,祝她展览成功,我们就撤了!

顺便扫了几张画廊的展品

忙碌的布展人

原来的重头戏是参观国家美术馆,可惜正在休整期。

下面是扫街的一些收获:奥斯陆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蒙克纪念馆的高处拍了一些周围的风景,几栋高楼上都有顶层花园,可以看到人们在悠闲的晒太阳。

隔壁是奥斯陆国家歌剧院,它是奥斯陆的新地标。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外型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川,由玻璃和大理石建造而成,建筑风格简洁而大气。有时歌剧院会举行免费活动户外音乐会,可以坐在台阶上,欣赏美好音乐的同时欣赏一下海景。可惜因为疫情没开放。

对着歌剧院的水面上有一个玻璃雕塑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形状如同正在倾斜下沉的楼房或大邮轮?

另一个角度

市府大楼就在对面,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处,可惜没时间进去参观。

港口悠闲散步的人们

隔天早上飞离奥斯陆,就此结束北欧四国的初探。

(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陶友天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en_xu1111' 的评论 : 谢谢!
helen_xu1111 回复 悄悄话 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