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几个景点。
1. 亚兹德的拜火教火神庙。这个神庙从公元470年就开始供奉著Atash Bahram(意为“胜利之火”)。Atash Behram是拜火教中最高无尚的圣火,在世上只有九个圣火源,其中一个便供奉在这个庙内,其他八个圣火源则在印度。这里从1960年代开放给非拜火教教徒的访客参观。
圣火于1173年移至阿尔达坎附近的Nahid-e Pars寺庙,在那里停留了300年,接着再次被移到亚兹德大祭司的房子里,最后于1934年移至现在的火神庙供奉。
外观非常神圣庄严:
圣火被精心照看保持长久不灭:
拜火教也就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国称为“祆(xiān)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在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中,阿胡拉·马兹达(
Ahura Mazda)是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所有的神庙和祭拜之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记,热心的导游还特意为我们加上了中文翻译。(Mazda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好奇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
2. 亚兹德静寂塔。拜火教教徒相信土、火和水都是神圣的元素,因此不会通过埋葬、焚烧或将死者投入水中来污染它们。 他们将尸体放在一座寂静之塔中,让秃鹰吃掉尸体。 塔的中间有一个被称为 Ostudan(骨坑)的坑,剩下的骨头被放置在那里。然后倒点酸把骨头融化。
高高的静寂之塔:
供家人暂时歇脚的驿站。
自 1966 年以来,这种做法在伊朗已被禁止,所以这里就荒废了。
3. 纳伦城堡 (Narin Castle)。建于 2,000 至 6,000 年前,这是一个古老的堡垒,共有三个不同的楼层, 每层都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
模糊可见的小隔间:
曾经精美华丽的大窗框,如今靠大木柱支撑着:
登高远眺:
在城堡顶楼可以看到进口处巨大瓷板画的全貌。
纳伦城堡等建筑构成了伊朗中部一些古老(前伊斯兰)城镇的政府据点。 其中一些城堡采用了米底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的泥砖,所以很有考古价值。
4. 商队驿站遗址(The Persian Caravanserai)。由伊朗24个省的54个商队驿站组成,于今年9月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商队驿站不仅出现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早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所建成的波斯御道,(长达1,600英里)沿途都盖有王室所设立的驻所以及布置优良完善的商队驿站,但凡道路所经之处皆为有人烟居住的地带,沿路极为安全而少有危险。
典型的商队驿站建筑形式一般会盖有正方形或矩形高耸的墙壁围绕,并设立高、宽度足够让体型庞大的骆驼或其它大型载运重物的驮兽所进出的出入口。驿站内的庭院几乎都是向天空敞开的开放式设计,围墙内另筑有内墙以区隔成不同功能的区域,像是:畜栏、装卸区、壁龛与房间等处供应来往的商人及其随行仆役使用,并确保能容纳数量众多的牲畜与货品。驿站会供应用水给人群和动物,一些驿站内还会设有功能完善的浴场供人洗浴。此外,牲口们也会被工人们喂饱,旅行者也可在驿站中找到专为旅人所开设的商店,并从店中获得足够的物资与补给。
我们参观的这个驿站遗址大大地开了我的眼界,不光建筑精美,庭院宽敞,也可以看出设施完备。遥想长途跋涉的商队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招待和歇息,然后继续他们的“丝绸之路”。
5. 三十三孔桥(Si-o-Se Pol Bridge),萨非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这座桥跨度33 米,长 295 米,宽 14 米,于萨法维沙阿巴斯政府时期建造。这里是举行洒水仪式的地方,也是伊斯法罕亚美尼亚朝圣者举行仪式的地方。每年7月13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人们通过互相泼水和玫瑰水来参加这一仪式。 这座桥被认为是伊朗建筑和桥梁建造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美丽和宏伟。
大桥同时也是水坝,白天看起来是这样的:
今天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路过一个陶瓷工艺作坊时,导游特意让司机停下车,让我们进入参观。
货架上的陶瓷产品:
精心描绘的美女陶工:
自弹自唱的大叔:
主人热心地为我们表演拉胚, 老周见到陶土手就痒痒,忍不住也参与了这“玩泥巴”的游戏,于是出现了这幕“天下陶工一家亲”的场面,我们全体团员都成了围观的吃瓜群众。
最后上一组亚兹德的街景:
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