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湖边月的“惆怅”

(2023-11-15 06:54:22) 下一个

古诗菁

 

转眼又是一个中秋,盛夏的热浪依然没有远走,秋却蹁跹而来。在早晚的微凉中,有了一缕桂花的暗香,草木开始斑驳,平添几许惆怅。阳光变得清透,虽有热浪,但早晚的秋风暗自送爽,从富春江边走到胡雪岩的故居,时光总是这样催人老,让人心生万千感慨。

 

    

 

一直想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那是他一生的绝唱,这幅画是他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的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疏密得当,展现出一副暗淡的秋日景象,不知道是否是我所见的富春江?那般温润无邪,可惜这幅画到今天依然分隔海峡两岸。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为书法大家赵孟頫的学生,他在苦不堪言的环境下找寻一条精神出路,那至简与至深的情意在笔墨间收放自如。晚年一画就是六七年,不愧他“大痴本色”,用淡赭色来表达秋意,若明若暗,在秋季的水气上生动自然。《富春山居图》穿越了六百年的光阴直到今天一直被人膜拜,就如这中秋皎洁的月光,禅心澡雪。

 

 

自古以来作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杭州,传奇一直在延续,文人墨客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流人物如潮涨潮汐,抽刀断水水更流,只是看谁能流的更远更辽阔。今天胡雪岩故居庭院里的花草满径,松柏枝头月正明。这位曾经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一定也在蹉跎月色中,感慨命运的无常,那匆匆如履的惬意时光,短暂的只剩下一座江南庭院,奢豪的一定是“往来无白丁”。转眼物是人非,“成也萧何败萧何”,“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是诗人李白的幻想,入夜枕榻生凉辗转难眠,胡雪岩那时的长夜也会格外的漫长。纵然他一生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有了巨大的成功,《老子》言“反者道之动”,凡事盛极必衰,祸福相依转眼成空。

 

 

最美的时光里,人也格外容易感怀,苏轼在《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是永恒,“月”却是无常的代言,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年少轻狂笑语轻盈,而今早已各自散落天涯。人对时代的遇见和领悟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总以为时代的奇迹会在你我之间产生,实则不过命运的轮回自始至终不曾改变。李煜在《虞美人》中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悲也,叹也。

 

 

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月亮更多的是“惆怅”,所谓“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的美人,不过是身心无恙时的点缀。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境界最为开阔辽远,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这才是最衷心的祝福。在和亲朋的细爵慢咽中,享受慢时光,走过清河坊、拱宸桥,在残荷摇曳中,欣赏“三潭映月”或“平湖秋月”中获得美的领悟,水月两忘,至善至美。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