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山西泠一片月

(2024-08-18 15:38:17) 下一个

古诗菁

 

      在江南的温婉与历史的深邃间,西泠印社静静地伫立于西子湖畔,有一天我曾默默地路过它的身旁,瞻仰了它历史中的容颜,如同一枚精致的篆刻,镌刻着岁月的故事,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与文人的风骨。这里,是诗与画的交织,是梦与现实的融合,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与文化的一座精神丰碑。

      夏日初荷,西湖畔柳丝轻拂,西冷印社便在这份生机盎然中更显古朴与雅致。青石板路,曲径通幽,两旁古木参天,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孤山上的西泠印社,是印学发源地,园林景观极具江南特色。在孤山路西端,一片梧桐林荫之下,一道白墙,上开一圆形门洞,上有西泠印社四个字,西泠印社与江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展示平台。西泠印社不仅是一个印学发源地,而且其园林景观极具江南特色,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髓。它位于杭州西湖畔,与西湖一起构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景观。 

      西冷印社,不仅仅是一个社团的名称,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自清末创立以来,这里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篆刻大家,他们或挥毫泼墨,或篆刻金石,以笔墨寄情,以刀石传心,共同书写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页页华章。在这里,每一方印章都蕴含着深邃的意境,每一幅字画都透露着不凡的才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师村妙石的篆刻)

     昨日非常有幸与原西泠印社的名誉社长高式熊的女儿高老师,西日本书道协会会长、日本著名的篆刻书法家师村妙石老师相聚徽府,他也曾是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也是西泠印社的名誉社员,他的篆刻书法作品缅怀周恩来,翰墨寄情怀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选集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辞,其中连展的吴昌硕的雕塑便由吴为山馆长亲自创作。夏日炎炎,西冷印社却为徽府增添了几丝文化的悠远与宁静。任思绪随着茶香与书香飘远,仿佛手捧一卷古籍,细品一杯香茗,到了孤山脚下古树掩映中的碎石小道,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书香与草木香的完美融合

     西冷印社,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精神的家园。1921年秋,吴昌硕为避免《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流失海外,集60多人之力,募资收购,并修石室收藏于孤山,他也曾在此题书:“揽景鉴湖同鸥鹭尽堪寻旧侣,成仁泰山重松筠犹自仰清风。”这种对艺术的纯粹与执着,让众多日本篆刻书法家们对西泠印社情有独钟。

     在这里,人们可以寻回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深邃,不仅能感受到季节的更迭,更能深刻体会到文化的传承与积淀。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那些栩栩如生的篆刻作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西泠印社的艺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极致,很多艺术家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心生欢喜,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孤山的一片清风明月,曾照亮了多少艺术家孤傲的内心深处,牵引着他们走出山河破碎的泥泞,迎来新生的曙光与黎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诗菁知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欢迎来杭州游玩,去孤山赏西泠印社!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诗菁知语,你的文章充满了对西泠印社的热爱与赞美,以娓娓道来的文笔描述了西泠印社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看了你的文字,仿佛就能置身于西湖畔,感受到那份古朴与雅致。期待更多你的作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