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申报馆的记忆

(2023-10-25 17:03:03) 下一个

古诗菁

 

想到申报馆和朋友钢琴家孔祥东有关,2017年他和复旦校长包信和院士在那充满怀旧情怀的咖啡厅做了一次简单的交流,促成了复旦校园里一次有趣的关于艺术边界的讨论和即兴演出。也是从他那里我获得了关于申报(The PRESS)咖啡馆的现状情况,后来就想一探究竟,去了几次,感觉非常棒。因为复旦校友们众筹的咖啡馆,又让申报馆重塑“先锋”气质,同时保留了人文怀旧气质。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近百年来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报纸、电影、话剧等艺术在上海逐步发展起来。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 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 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

 

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耐饥耐寒地满街跑

 

吃不饱 睡不好

 

痛苦的生活向谁告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对于这首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聂耳作曲,印象中很小就会哼唱,可能是我妈教的,对“卖报的小行家”充满了同情,对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就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印象是如此脆弱和无助,虽然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悲剧,但那种流落街头的孤独无依深深的敲击着我幼小的心灵,那种随时被鞭笞、被驱逐的不安,让我对报童充满了同情,这也是我对《报纸》最初发行、传播的认知,后来也听了著名日籍华人田伟老师讲了词作者安娥和她叔叔田汉的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印象更为深刻。

 

 

作为近代中国报纸最早的代表的《申报》,给我的印象与报童的反差相当之大,它应该是近代中国知识启蒙的号角。据史料记载,它是中国报业史上创刊时间最早、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期数最多的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由英籍人美查等合办,在上海汉口路正式创刊,到1949年5月26日停刊,共历时77年零62天,除中途停刊外,共出版2559号,也是“中国第一张现代意义的报纸”。这77年的时间,上海人大概一直靠它获得外界的资讯,对中国新闻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走在上海街头,还能听到不少上海老人把“买张报纸看看”叫成“买张申报看看”。

 

 

有一年我住在泗泾,户口也落在泗泾镇开江中路272号,得以有机会去逛一逛泗泾古镇,才发现马相伯和史量才也曾居住在这条街上,感觉非常荣幸,这里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他们的故居,也使得泗泾古镇在近代文化史上“开启民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史量才主持申报后,到处网络英才、外扩报馆,使得申报开一代杂文之先河,三十年代的文艺争论就是从申报开始的,在申报闻名于世的“主笔”中,既有名噪一时的黎烈文、邵飘萍等,也有共产党员有胡风、艾思奇,知名人士陶行知、邹韬奋等。《申报自由谈》更成了鲁迅的杂文阵地,更是射向敌人的武器。《申报》更成了鞭挞社会、针砭时弊,关心民众疾苦的代言人。

 

 

史量才的名言是:“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国格、报格、人格。在遭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无效后,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从杭州西湖“秋水山庄”回上海的途中,被戴笠的手下的特务在浙江海宁翁家埠枪杀,一代报业大王就这样仓促离世,可叹可悲。如今的申报馆因为复旦校友众筹了一个咖啡馆(THE PRESS),又成了复旦人活跃的舞台,以80年代校友为主众筹的申报馆咖啡,开业庆典成为沪上重要文化盛事。1918年建成的五层新式大楼的申报馆,在市中心三马路和望平街街口,它是中国有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的“杰作”,上海的摩登也应该和它有关。经复旦校友们的认真装饰,焕发出新的生机,到今天依然是“弄潮儿”。

 

 

复旦学子们在这里举办朗诵诗会,“‘我们的八十代’诗酒嘉年华”,复旦诗社历届社长许德民、傅亮、杜立德、甘伟、韩国强,诗人施茂德,新鲜女诗人陈艾可,复旦诗社历届成员、THE PRESS股东等二百多位校友和诗歌爱好者出席活动。佳宾云集,会场水泄不通,或遥想当年,或激扬文字,或故旧相逢,共同追忆属于诗歌的八十年代。“用诗歌怀念那个时代,用诗歌共庆新的未来”。

 

 

还和《东方历史评论》、复旦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学术论坛“上海近代公共空间的演变”,旨在探讨作为率先结缘全球化的中国都市,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如何开启、发育与变迁。吸引了众多名流加入谈论,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上海市社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秦绍德,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熊月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总编辑张力奋出席论坛并发言。这里还活跃着各种有关复旦的庆典,知名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都曾有身影在此徘徊。申报咖啡馆再现了《申报》百年历史的精髓,也展现了复旦人众志成城、聚沙成塔的力量。申报咖啡馆入驻中国近代报业翘楚《申报》旧址,这是复旦人的荣光,复旦校友以众筹的机制,将申报咖啡馆打造成沪上文化新高地,期待上海能够重新成为最自由也最具国际意义的公共空间。

 

 

THE PRESS不仅是一个餐馆,还是一个文化、艺术、思想交流的重要空间,并期待它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与意义。这里环境典雅,充满了老上海怀旧的气息,铭刻了一代文人的生活、工作印记。坐在这里喝咖啡,可以消磨一下午的光阴,想象一下当年这里忙碌的工作场景,所有的信息在这里汇集、编辑再传播到全国各地,它满足了多少受众的期待视野,多少激人奋进的号角在这里吹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前赴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之将倾。

 

 

THE PRESS是复旦的延伸,校友和故交知己聚集在此进行心灵的碰撞,释放自由而无用的灵魂,静待THE PRESS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成为各地复旦校友及市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诗菁知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聂耳' 的评论 : 谢谢,欢迎探讨。
聂耳 回复 悄悄话 网上查了1850年创办,英文North China Daily News
聂耳 回复 悄悄话 上海最早的报纸好像是字林西报,历史也比申报要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