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一方充满诗性精神的地域,
一个让人眷顾流连的地方。
她是诗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她是画家吴冠中笔下的烟雨迷朦。
她徜徉于现实,
更深存于每个人的记忆之中。
——《美自江南》
6月10日起,《听江南》节目推出由文化人类学博士后 古诗菁撰稿,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路平主持的全新板块“美自江南”,从电影、书画、诗词等领域出发,聊一聊江南美的内涵与变迁。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本期节目—— “端午节”的光影记忆,将带您在与端午节相关的电影里,感受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我们邀请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和大家聊聊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前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您挂菖蒲、佩香囊、熏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了吗?这些似乎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动作。
“日叶正阳,时当中夏。”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楚辞·远游》中有这样的诗句,“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及现当代诸多作品中都有对端午节鲜活场景的描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大致分为三大部分:采药、避邪、竞渡。这几天,我们常在手机视频上刷到有关“端午节”的镜头:时值春夏之交,万物葳蕤茂盛,在水光波影里,感受艾草的清新、品尝带有竹叶清香的粽子。节日的狂欢不仅在于隆重的仪式感,更在于它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电影感受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学术界对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有人认为是纪念介子推等等,但民间传说亘古未变,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近现代,傅抱石 《屈原图》横幅
唐代诗人文秀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由鲍方编剧、导演、主演的经典影片《屈原》,展现了这位忧国忧民诗人的伟大一生:屈原力主抗秦,对内主张变法改革,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但遭到上层贵族的反对、诽谤,最终遭馋言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当楚国郢都陷落后,他写下绝笔《怀沙》:“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电影《屈原》剧照
最终,他怀着一腔爱国之情,于五月五日投入汨罗江,以死明志。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姓自发沿着汨罗江引舟打捞,为了避免江中的鱼蚕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向江中投入食物,这就是今天的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端午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节日,更重要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让后人体悟士大夫“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浩然正气。
近现代,傅抱石《渔父图》横幅
端午节,适逢气象“阴阳相交”,天气转暖,自此,南方入梅,北方多旱,气候湿热,虫蠹并兴,人多病瘟。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梅雨季节便格外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所以,端午节人们要插艾草或菖蒲、佩香囊,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而艾草和菖蒲均有浓烈的挥发性气味,悬于门上或插于发间,既清新雅致又有益健康。
在徐克导演、张曼玉、王祖贤主演的电影《青蛇》中,江南女子的柔媚、灵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端午节,张曼玉扮演的青蛇误饮雄黄酒,现出蛇的原形,结果把许仙吓死过去。为了救活许仙,白蛇和青蛇去紫竹林盗采仙草。这倒是应了端午采药的景。
《青蛇》中的张曼玉和王祖贤
古人说:“江南风俗,有竞渡之戏。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激浪青春》与陈乔恩、黄轩等在锣鼓喧天中一起感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与美妙,影片围绕“激浪”展开描述,不仅呈现了端午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还与大学校园里青春励志的爱情相结合。智力和活力是青春的主旋律,“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电影《激浪青春》剧照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 “浴兰”就是在兰草蒸煮过的水中洗浴,这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江南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大人喝着雄黄酒,儿童额上点雄黄,画个‘王’字学虎样”。这首儿歌,道出了端午的另一习俗——喝雄黄酒。据说这样可以祛除毒虫,额头的王字似老虎头部的纹路,有以兽中之王来镇邪的寓意。
新荷初绽、菖花酿酒、香汤沐浴,在端午节食美味、应时景,这一融入大众日常审美生活的民俗节日,必将继续呈现坚韧不屈、生生不息、激流勇进的民族精神。
何建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以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为特征,端午节就是中华民族一个历经千载岁月传承至今的传统佳节。端午食粽、龙舟竞渡习俗,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
“端午节”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还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因而成为光影艺术的珍贵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习俗凸显时代价值开拓了无限空间,值得用艺术想象力真情期待。
END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故宫博物院官网、人物 公众号
撰 稿:古诗菁
播 音:路平
制 作:马锐
实习编辑:华玉琪
责 编: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