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总批:曹操于关公之行,不使人导之出疆者,阳美其大义而阴忌其归刘(难道还让曹操阳美其归刘不成?那不是脑子有病么?曹、刘是竞争关系。),故听彼自往。若其于路阻截而复回,则是不留之留也;若其中途为人所害而死,则是不杀之杀也。迨至斩关而出,渡过黄河,当此之时,留之不可,杀之不得也;于是又恐不见了自己人情,然后令人赍送文凭以示恩厚。斯其设心,不大可见乎?文凭之送,不送于而用文凭之时,而送于不必用文凭之后。读者读至此,慎勿被曹操瞒过也。(送文凭与夺关斩将的发生时间有没有个先后?如果文凭送出在关羽斩将之前,那么所谓的“人情”之说就不成立;如果曹操得到了关羽过关斩将的消息后,再行发放文凭,那么就是虚伪了。要判断这时间的先后,需要有许都到黄河渡口的距离,关羽一行车仗的行进速度,与传事官快马的速度,有了这些必要因素,推导起来应该不是难事。但是按照常理,曹操应该在东岭关孔秀被杀后,很快就能收到军情报告的,而关羽在东岭关后又行了几天,曹操是有充分的时间发文凭并送达于关羽的。小说于文凭一事,有春秋笔法之意,三个使官,相隔如此之近,本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关公既遇廖化,又遇周仓。廖化是黄巾,周仓亦是黄巾。化之从公后于仓,而仓之慕公切于化。夫使仓而不与公遇,不过绿林一豪客耳。今日立厢绘像,仓得捧大刀立于公之侧,竟附公以并垂不朽(当山大王快活还是做马仔快活?)。可见人贵改图,士贵择主(人贵自主,贱货就偏想给自己找个主子。)。虽失足雈苻,未尝不可以更新;而单身作仆,胜似拥喽啰称大王也。(黄巾未成,就是贼,黄巾若成了,那廖化、周仓就是正面形象了,关羽就成了失足者。自春秋后,没出过高层级的社会、政治理论指导,成王败寇思维导致了二极管认知大行其道。)
人但知“降汉不降曹”为云长大节(所谓的“降汉不降曹”,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未投降作的诡辩。关羽是汉臣,哪有什么降汉不降汉的,只有叛了汉的、或是原本是汉的敌人,才能有“降汉”的资格;如果关羽降了汉,那是不是说明之前关羽已经叛了汉?这不自己给自己打脸么?),而不知大节如翼德殆视云长而更烈也(张飞脑子更简单,所以被忽悠得也更深。)。云长辨汉与曹甚明,翼德辨汉与曹又甚明(如果曹与汉两下分明,那么袁绍与汉两下是不是分明?刘备投袁绍是不是也得说明“投汉不投袁”?)。操为汉贼,则从汉贼者亦汉贼(皇帝从不从曹操?);彼误以关公为降曹,故骂曹操并骂关公,而桃园旧好所以不暇顾矣。盖有君臣,然后有兄弟(“有国才有家”的变相版,老毛是有潜力成为共党外交部一员的。所以今日之颠倒,都是昨日之传承,如此之文化,必会结出如此之恶果。)。君臣之义乖,即兄弟之义亦绝(张飞作为刘备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硬生生把自己混成了个打工仔。)。衣带诏之公愤为重(所谓的“衣带诏”,就是献帝一人的私利,与整个社会和民众,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因而这“公愤”,就是腐儒们在自淫。),而桃园之私盟为轻。推斯志也,使翼德而处土山之围,宁蹈白刃而死,岂肯权宜变通,姑与曹操周旋乎哉(曹操是有分辨力的,张飞不具有关羽的价值,所以曹操也不会费心思在他身上的,他死不死的不重要。而张飞如果处土山之围,大概率是会独自逃生的。)!翼德生平最怒吕布,以其灭伦绝理,故一见便呼为“三姓家奴”,而嗣后屡欲杀之(老毛前面不是刚说过,人是可以改图、更新的么?吕布在诛灭董卓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么大的功劳还不足以抵消认义父的账么?),其怒曹操,亦犹是耳。恶吕布以正父子之伦,恶曹操以正君臣之礼,如翼德者,斯可谓之真孝子,斯可谓之真忠臣。(张飞怒吕布,很可能就是儿时缺父爱;如果吕布没有从认义父这件事中获取到利益,那么张飞还会不会怒?又或者,吕布认了王允这样的人作义父,张飞会不会怒?所以张飞恶吕布,就是因为吕布以“认义父”谋利了,而绝非是什么“父子之伦”;而他怒曹操,就是因为自己或刘备没能占据曹操的位子和资源。若是刘备掌握了曹操的资源,或许张飞是第一个跳出来废献帝的。)
翼德失徐州,而云长责之;云长寄许都,而翼德责之。能如此以义相责,方是好兄弟(出来创业,却满脑子教条思维,所以三人至今几无所成。)。每怪今人好立朋党;一缔私盟,便互相遮护,虽有大过,不嫌其非。此以水济水耳,岂所称“和而不同”之君子乎?
玄德之于关公也,隔河望见旗帜而以手加额;翼德之于关公也,古城觌面相逢而绰槍欲战,一兄一弟,何其不同如此哉(老大和打手的想法本就是不一样的,老大见到仍可为己所用的打手,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样为己所用;打手见到另一个疑似背叛的打手,当然是想先除掉以确保安全了。)?曰:既不降曹,而何以在曹?此翼德所以责关公者也(当初灭掉吕布后兄弟三人都在曹操处,张飞有没有责过刘备、关羽降曹?彼时不算降曹,为何此时就算了?因为那时刘备跟曹操没翻脸,算是同盟,所以不算;但那时曹操是不是已经是汉贼了?求曹操帮忙对付吕布时,曹操是不是汉贼了?反正跟自己一伙的时候,怎么样都可以,不跟自己在一条线上时,就是贼了,自己永远正确正义---中式传统思维的典型。)。知其身虽在曹,而必不降曹,此玄德所以信关公者也。观弟之责其兄,则能为翼德之兄者,固自不易;观兄之信其弟,则能为云长之主者,大非偶然矣。(一说到刘、关、张这样义气,便人人景仰;但若是追问是什么样的原因成就了如此的义气,就空泛无物。回避人性而空谈义气,就是耍流氓。除非是对宇宙的真理有极高的认知和参悟,否则对于普通人而言,虚幻的道德约束基本就是扯淡。)
只因关公以弟寻兄、以叔保嫂,遂引出一派亲戚来:胡华与胡班为父子;韩福与王植为姻家;蔡阳与秦琪为甥舅。不唯各主其主,又复各亲其亲矣。至于不杀郭常之子,以存人祀;收养关定之子,以立己嗣:关公父子是初相见,桃园兄弟是重会合,玄德夫妇是再团圆。合前回与此回,殆共成一篇亲亲文字云。(为你这一团伙之亲亲,拆毁多少本无相干人家之亲亲?)
玄德在许都听满宠报信,但知公孙瓒下落,不知赵子龙下落,令人郁郁不快。关公在汝南见孙乾报信,但知玄德下落,并不提起张翼德下落,又令人郁郁不快。今至此回,不约而同,不期而会,不特当日见者快然,即今日读者亦为之快然矣(为了主角光环,配角都是代价。在现实中,谁又是谁的配角?)。由前而观,则桃园为初聚义,古城为再聚义;由后而观,则南阳会诸葛方为大聚义,古城合子龙为小聚义也。(赵云和诸葛亮,都只是找到了个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而矣。)
刘、关、张三人两番聚散:一散于吕布之攻小沛,再散于曹操之攻徐州(为何会有两番失散?两次的原因是不是都差不多?在黑帮互斗中,能力不如对手。)。而玄德则前投曹操(那时张飞倒没有责刘备降曹。),后投袁绍;关公则前在东海,后在许都;翼德则两次俱在芒砀山中(平素行事有强盗风气,故而走投无路时便自然成强盗了。)。乃叙事者于前之散也,略关、张而独详玄德;于后之散也,则略翼德,稍详玄德,而独甚详关公。所以然者,三面之事,不能并时同叙,故取其事之长者而备载焉,取其事之短者而简括焉。史迁笔法,往往如此。(前详刘备,后详关羽,是不是都跟曹操有关?要是呛起老毛来,是不是老罗的史迁笔法,都重在写曹操啊?)
前回埋伏后文,此回收拾前文。如胡班、廖化、普净辈,俱于前回埋伏。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俱于此回收拾。】
却说关公同孙乾保二嫂向汝南进发(从黄河渡返折汝南,要不要再经过曹操的地盘?),不想夏侯惇领三百余骑,从后追来。孙乾保车仗前行。关公回身勒马按刀问曰:“汝来赶我,有失丞相大度。”夏侯惇曰:“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实是无礼。)!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言讫,便拍马挺槍欲斗。只见后面一骑飞来,大叫:“不可与云长交战!”关公按辔不动。来使于怀中取出公文,谓夏侯惇曰:“丞相敬爱关将军忠义,恐于路关隘拦截,故遣某特赍公文,遍行诸处。”【夹批:直在渡河之后公文方到,此曹操奸猾处。】惇曰:“关某于路杀把关将士,丞相知否?”来使曰:“此却未知。”【夹批:第一次斩关之时,关吏必己飞报许都矣。岂有五关俱斩,而操犹未知者乎?其“未知”者,曹操教之也(那会不会夏侯惇问的话也是曹操教的?),恐知之而后发使,不见了自己人情耳。】惇曰:“我只活捉他去见丞相(牛是人人会吹,若真有活捉关羽的能力,当初在土山时为何不捉。),待丞相自放他。”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槍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惇停槍问来使曰:“丞相叫擒关某乎?”【夹批:此句问得更妙。惇意亦以斩关之事操必知之矣。】使者曰:“非也。丞相恐守关诸将阻挡关将军,故又差某驰公文来放行。”【夹批:未渡河前一纸公文不见,既渡河后公文连片而至,曹操大是奸猾。(曹操这是授意了使者,等到关羽渡河去后再出现么?要么使者在后面跟了一路了,看关羽通关了才能出现。)】惇曰:“丞相知其于路杀人否?”使者曰:“未知。”【夹批:第二番使命犹云“未知”,一发是诈。】惇曰:“既未知其杀人,不可放去。”指挥手下军士,将关公围住。关公大怒,舞刀来迎。两个正欲交锋,阵后一人飞马而来,大叫:“云长、元让,休得争战!”众视之,乃张辽也。二人各勒住马。张辽近前言曰:“奉丞相钧旨:因闻知云长斩关杀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夹批:前两次言不知者,恐知其斩关而后发使,不见了人情。此直言已知者,见得知其斩关而并不怒,索性再卖个人情也。皆是曹操奸猾处。(三个使者的出现,相隔不过片刻,从大的范围来说,几乎在同一时,那曹操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显示个人情?要显人情,一个张辽就够了,那前两个派什么用场呢?还隔得这么近?难道是怕蠢人看不破,特意做得造作点?所以可能的结论是:老罗为了拉满戏剧效果,编排了这些无脑文字。)】惇曰:“秦琪是蔡阳之甥。他将秦琪托付我处,今被关某所杀,怎肯干休?”【夹批:伏后蔡阳厮杀事。】辽曰:“我见蔡将军,自有分解。既丞相大度,教放云长去,公等不可废丞相之意。”夏侯惇只得将军马约退。【夹批:五关俱已斩过,一夏侯惇何足阻之,此时亦落得做个人情矣。(张辽来,就已是个大人情了。)】辽曰:“云长今欲何往?”关公曰:“闻兄长又不在袁绍处,吾今将遍天下寻之。(偏不说汝南,是怕曹操截杀刘备么?)”辽曰:“既未知玄德下落,且再回见丞相,若何?”【夹批:本为放行而来,却转出挽留一语,趣甚。(为什么不是曹操思贤若渴,或者张辽义气深重?)】关公笑曰:“安有是理!文远回见丞相,幸为我谢罪。”说毕,与张辽拱手而别(忽悠人也是先下手者为强。)。【夹批:公之来以辽终,公之去亦以辽终。】于是张辽与夏侯惇领军自回。
关公赶上车仗,与孙乾说知此事。二人并马而行。行了数日(这数日都行走在曹操地盘上,还是无主之地?),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夹批:出路人每有如此苦事。(行远路的,难道不应该有遮雨装备的么?)】遥望山冈边有一所庄院,关公引着车仗,到彼借宿。庄内一老人出迎(老人不怕是强盗么,关羽可是拿着刀的。)。【夹批:又遇一老人。】关公具言来意。老人曰:“某姓郭,名常,世居于此(如此兵荒马乱的世道,居然还能久居于此,看来此处是兵家不屑之地。)。久闻大名,幸得瞻拜。”遂宰羊置酒相待,请二夫人于后堂暂歇。郭常陪关公、孙乾于草堂饮酒,【夹批:此老之待客与胡华相似。】一边烘焙行李,【夹批:照上“行装尽湿”句,细甚。】一边喂养马匹。【夹批:闲中带出马匹二字,为后偷马一逗,细甚。(好批。)】至黄昏时候,忽见一少年【夹批:又遇一少年。】引数人入庄,径上草堂。郭常唤曰:“吾儿来拜将军。”因谓关公曰:“此愚男也。”关公问何来。常曰:“射猎方回。”【夹批:代答。】少年见过关公,即下堂去了。【夹批:写得闪闪忽忽。】常流泪言曰:“老夫耕读传家,止生此子,不务本业,惟以游猎为事。是家门不幸也!”【夹批:胡华之子贤(胡班投在曹操部将麾下,做一个小职员,这也算“贤”?是不是救了关羽一次,所以就升华了?),郭常之子不肖,闲闲相对。】关公曰:“方今乱世,若武艺精熟,亦可以取功名,何云不幸?”常曰:“他若肯习武艺,便是有志之人。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夹批:伏偷马事。】老夫所以忧耳!”关公亦为叹息。至更深,郭常辞出。关公与孙乾方欲就寝,忽闻后院马嘶人叫。【夹批:读者至此,疑又有卞喜伏兵,王值纵火之事。】关公急唤从人,却都不应,乃与孙干提剑往视之。只见郭常之子倒在地上叫唤,从人正与庄客厮打。【夹批:好看。】公问其故。从人曰:“此人来盗赤兔马,【夹批:前有劫车仗之盗,此又有偷马匹之贼,亦闲闲相对。】被马踢倒。【夹批:公不可犯,公之马亦不可犯。(此马属吕布和曹操时,可犯否?)】我等闻叫唤之声,起来巡看,庄客们反来厮闹。”公怒曰:“鼠贼焉敢盗吾马!(如我前面所说,良马和利刃,是关羽的兴趣点。偷他金银未必会发怒。)”恰待发作,郭常奔至,告曰:“不肖子为此歹事,罪合万死!奈老妻最怜爱此子,【夹批:人情多爱独子,而妇人之情,又每怜不肖之子。则此子之不肖,未必非怜爱酿成之也。(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可追溯至家庭原因。)】乞将军仁慈宽恕!”关公曰:“此子果然不肖,适才老翁所言,真知子莫若父也。【夹批:不知子者又莫若母。(朽儒又来贬低女性。老毛你的娘很不知你么?)】我看翁面,且姑恕之。”遂分付从人看好了马,喝散庄客,与孙干回草堂歇息。次日,郭常夫妇出拜于堂前,谢曰:“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军恩恕。”关公令唤出:“我以正言教之。(“正言”他会听么?往往这种“正言”极令人厌烦。就像《新闻联播》。)”常曰:“他于四更时分,又 引数个无赖之徒,不知何处去了。”【夹批:为后劫马伏笔。】关公谢别郭常,奉二嫂上车,出了庄院,与孙乾并马,护着车仗,取山路而行。不及三十里,只见山背后拥出百余人,为首两骑马,【夹批:本为盗一匹马,却引出两骑马来。】前面那人头裹黄巾,身穿战袍,后面乃郭常之子也。【夹批:奇绝。此子两番忽伏忽见。】黄巾者曰:“我乃天公将军张角部将也!来者快留下赤兔马,放你过去!”关公大笑曰:“无知狂贼!汝既从张角为盗,亦知刘、关、张兄弟三人名字否?(当初剿灭黄巾,难道刘备三人名气很大么?)”【夹批:第一回中事忽于此一提。○于关公口中补照刘、张,妙甚。】黄巾者曰:“我只闻赤面长髯者名关云长(张飞听了会不会郁闷?),【夹批:此人口中却放下刘、张,独问关公,又妙。(这就是老罗为了本回情节需要,特意带了一笔而矣。)】却未识其面。【夹批:现对赤面,何云未识?】汝何人也?”公乃停刀立马,解开须囊,出长髯令视之。(雄性荷尔蒙不够就不要随便留胡子,整天胸前挂着个黑袋子,傻不傻;本来留长胡子为了好看,现在是为了护理那些原本给自己增色的胡子,反而把自己弄得很傻b,这是不是有点讽刺啊?)【夹批:此人所以舍刘、张而独问关公者,盖已疑公之赤面,未见有长髯耳。故公即开出示之。】其人滚鞍下马,脑揪郭常之子,拜献于马前。【夹批:前有杀杜远之廖化,今有擒常子之裴元绍,又遥遥相对。】关公问其姓名。告曰:“某姓裴,名元绍。自张角死后,一向无主(总是不能自主。),啸聚山林,权于此处藏伏。今早这厮来报:‘有一客人,【夹批:更不问此客姓名,这厮可谓卤莽。(郭常之子去报告裴袁绍有好马时,没有把关羽顺带提一下?他爹不是为他引见过关羽么?这合常理么?似乎又是老罗为了情节需要,特地编排的文字,显一显关羽的高大。)】骑一匹千里马,在我家投宿。’特邀某来劫夺此马。不想却遇将军。”【夹批:前杜远事只在廖化口中虚述,今郭子事亦只在元绍口中虚述,皆省笔之法。】郭常之子拜伏乞命。关公曰:“吾看汝父之面,饶你性命!(此时为何不以“正言”训之了?)”【夹批: 笃于兄弟者,不绝人之父子。(关羽杀过的人,哪个不是他爹的儿子?斩秦琪时,就已绝了人之外甥了。)】郭子抱头鼠窜而去。
公谓元绍曰:“汝不识吾面,何以知吾名?(这话问得挺弱智的,前面那么些人不是都没见过你却久闻你的大名么。这文字写得前后矛盾。就算为了引出周仓,也得顾及前文啊。)”元绍曰:“离此三十里,有一卧牛山。山上有一关西人,姓周,名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原在黄巾张宝部下为将,张宝死,啸聚山林。他多曾与某说将军盛名(关羽的“盛名”,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传扬的?剿黄巾时、斩华雄后、还是斩颜良文丑后?),恨无门路相见。”【夹批:因郭常引出郭常之子,因郭常之子引出裴元绍,又因裴元绍引出周仓,方知郭常相见一段文字并非闲笔。郭常为周仓引头,亦如胡华为胡班伏线耳。】关公曰:“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豪杰如果没有上升的通道,不托足绿林还能去哪里?)。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那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是正的还是邪的?朝堂上的那些与绿林相比,邪不邪?),勿自陷其身。”元绍拜谢。正说话间,遥望一彪人马来到。元绍曰:“此必周仓也。”关公乃立马待之。果见一人,黑面长身,持槍乘马,引众而至。【夹批:周仓形状,前在元绍田中叙出,今又在关公眼中看出。】见了关公,惊喜曰:“此关将军也!”疾忙下马,俯伏道傍,曰:“周仓参拜。”【夹批:画出惊喜之状。(一伏拜,就画出卑贱状。)】关公曰:“壮士何处曾识关某来?”仓曰:“旧随黄巾张宝时,曾识尊颜。【夹批:元绍但闻公名,周仓已识公面。】恨失身贼党(当初投奔张宝时,是不是带着悔恨去的?还是因为张宝失败了,所以才恨?),不得相随。今日幸得拜见。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夹批:勇于从义,诚于慕贤(这两句是每个人努力靠拢的方向,但是首先,要对这“义”和“贤”要有深度的认识,而不是肤浅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东西。),仓亦人杰矣哉!(周仓若能称人杰,许褚能否?典韦能否?)】公见其意甚诚,乃谓曰:“汝若随我,汝手下人伴若何?”仓曰:“愿从则俱从,不愿从者听之可也。”于是众人皆曰:“愿从。”关公乃下马,至车前禀问二嫂。【夹批:禀命而行,俨然有父兄在。(自己作不了自己的主,还有比这更卑猥的么?)】甘夫人曰:“叔叔自离许都,于路独行,至此历过多少艰难,未尝要军马相随。前廖化欲相投,叔既却之,【夹批:夫人口中,又将廖化事一提,照应前文。】今何独容周仓之众耶?我辈女流浅见,叔自斟酌。(你辈女流,真不知道你们丈夫特别想要更多的人马。)”公曰:“嫂嫂之言是也。(嫂嫂之言有过“不是”的么?)”遂谓周仓曰:“非关某寡情,奈二夫人不从(前面刚说“嫂嫂之言是也”,回头却说是“二夫人不从”,明显就是自己不同意嫂嫂们的看法呗,这种尊嫂有什么狗屁意义?碰到正确该做的事却不做,是不是蠢啊?)。汝等且回山中,待我寻见兄长,必来相招(看,关羽知道刘备是肯定会要这些人的,再次创业需要人手。)。”周仓顿首告曰:“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若以众人相随为不便,可令其尽跟裴元绍去。仓只身步行跟随将军(如果有马,为啥要步行,刚才不是骑马来的么?是为了显示自己奴仆身份,不敢跟关羽一样骑马?),虽万里不辞也!”【夹批:有匹马寻兄之主人,自有只身随主之从者。○仓之诚于从公如此,宜其与公同享血食于千秋也。(想起《庄子》里那只“曳尾涂中”之龟了。或者在山寨中干出点名堂来,多攒些人马,那时再投刘备,说不定地位会高很多。)】关公再以此言告二嫂。甘夫人曰:“一二人相从,无妨于事。(女流们就是害怕强盗,强盗是坏人的观念深入骨髓。)”公乃令周仓拨人伴随裴元绍去。元绍曰:“我亦愿随关将军。”周仓曰:“汝若去时,人伴皆散。且当权时统领,我随关将军去,但有住扎处,便来取你。”【夹批:伏一笔。】元绍怏怏而别。【夹批:元绍之不得从公,亦有幸有不幸也。(不能抱大腿了,还有啥幸?)】周仓跟着关公,往汝南进发。行了数日,遥见一座山城。公问土人:“此何处也?”土人曰:“此名古城(因其无名也难名,所以只能以“古”名之,此城古已有之,于此间上演之事,古已有之。)。数月前有一将军,姓张,名飞, 引数十骑到此,将县官逐去,【夹批:逐县官,正与鞭督邮遥望。(这县官是好官还是赃官?要是好官,那张飞这行径跟黄巾强盗何异?)】占住古城,招军买马,积草屯粮。今聚有三五千人马,四远无人敢敌。(张飞占古城,就是东汉末年态势的缩影,也是千百年朝代轮替的缩影。)”【夹批:芒砀一去,令人想杀。至此忽然出现,为之色喜。】关公喜曰:“吾弟自徐州失散,一向不知下落,谁想却在此!”【夹批:本为寻兄,却先遇弟,奇文幻事。(一心只想着寻兄,却不执着于寻弟,是因为主子比同僚重要。遇弟而喜,或许并非是自己喜欢此弟,而是因为主子兄长抢地盘需要此弟。)】乃令孙乾先入城通报,教来迎接二嫂。【夹批:本为寻常家数耳,不料下文幻出绝奇之事。】
却说张飞在芒砀山中,住了月余。因出外探听玄德消息,【夹批:又是一位寻兄的。(同关羽一样,只寻刘备。)】偶过古城。入县借粮;县官不肯,【夹批:此土人所未述。○这县官大不晓事。(这粮是不是属于汉朝的?借去了什么时候还?若是其他强盗来借粮,这县官不肯时,也是“不晓事”么?)】飞怒,因就逐去县官,夺了县印,(干这事时,张飞有义么?)【夹批:将军权署知县印。】占住城池,权且安身。【夹批:补述张飞事,断不可少。】当日孙乾领关公命,入城见飞。施礼毕,具言:“玄德离了袁绍处,投汝南去了。今云长直从许都送二位夫人至此,请将军出迎。”张飞听罢,更不回言,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好阔绰。),径出北门。【夹批:奇绝怪绝,不解其故。】孙乾惊讶,又不敢问,只得随出城来。关公望见张飞到来,喜不自胜,付刀与周仓接了,拍马来迎。只见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夹批:奇绝怪绝。一路胡华、郭常、廖化、周仓等辈,无不出庄拜迎、下马拜伏,至此爱弟相见,忽然挺矛便搠,真惊杀人。(前面那些人,更像是追星族,目的简单明确;而张飞则是关羽同一球会的签约球员,疑心昔日同僚转投竞争对手,当然心情不一样。)】关公大惊,连忙闪过,便叫:“贤弟何故如此?岂忘了桃园结义耶?”【夹批:首卷中事,公忽一提。】飞喝曰:“你既无义,有何面目来与我相见!(这个“义”怎么定义,若按张飞的理解,就是不跟我站一起的就是“无义”。”【夹批:前此称兄道弟,今忽作你我之呼。盖你我之为兄弟,本以义合也(这个“义”,是有高阶的认知为前提、超越简单好、坏的深刻道理,还是就看站队?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还是尽可能往外延扩展、顾及尽可能多生命体的大利?);你既无义,则你是你、我是我,你是做你的人,我是做我的人,你无面目见我,我亦无面目见你矣。说得字字愤,声声激。○前回极力写云长,此回极力写翼德。(前回极力写一个被忽悠残的人,此回极力写一个被忽悠得更残的人。)】关公曰:“我如何无义?”飞曰:“你背了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今又来赚我,(这“义”突然就好简单了,背兄就是无义,兄长即是义的化身;如果曹操做了很多利民之事,关羽降了曹操,在张飞看来,是不是也是无义?)【夹批:竟说来赚我,冤屈得好。】我今与你拼个死活!”【夹批:桃园之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今你既背义,则你死我活,方为快也。字字愤,声声激。】关公曰:“你原来不知!我也难说。现放着二位嫂嫂在此,贤弟请自问。”【夹批:公不自说,推二嫂说,情景逼真。(因为像“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事,很难以自身来证明的,自心想的和自己嘴说的是否一致,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一定需要有旁人为佐。延申下去:如果有足够多的人相信你嘴里说的,那么你心里怎么想的就可以等同于你嘴里说的,哪怕你心里其实并不是如你嘴上说的那样想的。)】二夫人听得,揭帘而呼曰:“三叔何故如此?”飞曰:“嫂嫂住着。且看我杀了负义的人,然后请嫂嫂入城。(脑子简单的人有个畅快处,就是不会时时不自主。关羽是把自己生生陷于《春秋》的牢笼中不能自拔了,哪怕是自己有理或正确时,也总不经意地要用“礼义”这个套子来框一下自己。)”【夹批:嫂犹兄也(既然“嫂犹兄”,那么嫂嫂不同意杀关羽,张飞不听是不是也“负兄”了?),杀负兄之人于嫂之前,犹杀之于兄前也。字字愤,声声激。○降曹即是负刘,负刘即是负义;义则兄之,负义则人之:翼德真圣人也。(把刘备当成“义”的化身,这不是圣人,这是邪教走火入魔了。)】甘夫人曰:“二叔因不知你等下落,故暂时栖身曹氏。今知你哥哥在汝南,特不避险阻,送我们到此。三叔休错见了。”糜夫人曰:“二叔向在许都,原出于无奈。(有两位嫂嫂这样重量级的佐证人物,降曹之事,就可以逆转为义举。)”【夹批:前翼德失陷二嫂于吕布,则云长责之,而玄德解之;今云长失陷二嫂于曹操,则翼德责之,而二嫂解之。前后亦遥遥相对。】飞曰:“嫂嫂休要被他瞒过了。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刘备当初投曹操,如今又投袁绍,算不算事了二主?)”【夹批:可知云长之事,翼德所不能为,亦不肯为。(我的下属的下属,不是我的下属。小混混只认堂主是自己老板,至于总舵主和其他堂主,与我无关。)】关公曰:“贤弟休屈了我。”孙乾曰:“云长特来寻将军。”【夹批:夹孙乾语,更妙。】飞喝曰:“如何你也胡说?他那里有好心,必是来捉我!(蠢人的自信也是自信。自行脑补。)”【夹批:真认云长为曹操心腹,故作此等语。】关公曰:“我若捉你,须带军马来。”【夹批:借此一语,带起下文,如针引线,极叙法之妙(是妙叙法。)。○幸是不曾带得廖化、裴元绍等一班人伴来,不然真是没得辨。(那班人一看就是强盗打扮,怎么会没得辩?)】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夹批:来得突兀。叙事妙品。】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风吹旗号,正是曹军。(是真巧。)【夹批:关公此时,真浑身是口难分说矣。】张飞大怒曰:“今还敢支吾么?(这是在城上就看到的,还是刚看到的?)”【夹批:不特翼德心疑,即关公亦心疑,读者至此亦心疑。】挺丈八蛇矛便搠将来。
关公急止之曰:“贤弟且住。你看我斩此来将,以表我真心。(若是关羽真降了曹操,用一将之首级作苦肉计,是不是就真可以赚了张飞了?)”【夹批:绝妙辨冤法。】飞曰:“你果有真心,我这里三通鼓罢。便要你斩来将!(这句是给茶馆客增谈资而写的。0”【夹批:祢衡之鼓三通,其节悲;张飞之鼓三通,其声壮。】关公应诺。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蔡阳是为此场关羽戏所设之摆设物。经过浓缩的情节,有时候会反而夸大效果,也能够流传得更广。)。【夹批:关公事借蔡阳头为辨揭,蔡阳头以张飞鼓为邀帖。】众军士俱走(如果众军这么不堪,为什么张飞刘备都还要招兵买马?)。关公活捉执认旗的小卒过来,问取来由。小卒告说:“蔡阳闻将军杀了他外甥,十分忿怒,要来河北与将军交战。丞相不肯,因差他往汝南攻刘辟。不想在这里遇着将军。”【夹批:曹操一边事在军人口中补出,省笔。】关公闻言,教去张飞前告说其事。飞将关公在许都时事细问小卒,小卒从头至尾说了一遍(这小卒至少是个老兵油子了。),飞方纔信。【夹批:既借曹将头辨心迹于目前,又借曹军口证往事于前日,张飞又不得不信服矣。(像张飞这样的,如果碰到个大点的局,必然着道。)】正说间,忽城中军士来报:“城南门外,有十数骑来的甚紧,不知是甚人。”【夹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者至此,又疑是曹兵至矣。(又侮辱读者的智商。信你的读者,看到关羽、张飞都在这里,还担心什么曹兵啊,谁来都白给啊,何况只有十几个。)】张飞心中疑虑,便转出南门看时,果见十数骑轻弓短箭而来。见了张飞,滚鞍下马。视之,乃糜竺、糜芳也。【夹批:张飞在古城遇二糜,与关公在汝南遇孙干,一样出人意外。】飞亦下马相见。竺曰:“自徐州失散,我兄弟二人逃难回乡。使人远近打听,知云长降了曹操,主公在于河北;又闻简雍亦投河北去了。【夹批:又在二糜口中带表简雍下落,妙。(难道不是在二糜口中道出了主帅无能,队伍纷崩的景象么?)】只不知将军在此。昨于路上遇见一伙客人,说有一姓张的将军如此模样,今据古城。我兄弟度量必是将军(主要故事都讲好了,边边角角的就一笔带过了。),故来寻访。幸得相见!”【夹批:二糜踪迹,亦只借他口中叙出,省笔。】飞曰:“云长兄与孙乾送二嫂方到,已知哥哥下落。”二糜大喜,同来见关公,并参见二夫人。飞遂迎请二嫂入城。至衙中坐定,二夫人诉说关公历过之事,张飞方才大哭(肤浅的文字就是:不哭不足以见真情。),参拜云长。【夹批:不知则大怒欲杀,知之则大哭下拜,英雄血性,固应尔尔。(若不知而杀了呢?是英雄,还是短智?似乎小混混都这样。)】二糜亦俱伤感。张飞亦自诉别后之事,【夹批:叙事简到。】一面设宴贺喜。
次日,张飞欲与关公同赴汝南见玄德。【夹批:写张飞。】关公曰:“贤弟可保护二嫂暂住此城,待我与孙乾先去探听兄长消息。”【夹批:保嫂寻兄之事,前此关公独任之,今则与翼德分任之矣。(保嫂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嫂的价值在于给兄传子嗣,在没有子嗣前,嫂只具有潜在价值,其他女性随时有取代她们的可能性,就看兄的耐性了。)】飞允诺。关公与孙乾引数骑奔汝南来。刘辟、龚都接着,关公便问:“皇叔何在?”刘辟曰:“皇叔到此住了数日,为见军少,复往河北袁本初处商议去了。(前前不是说刘备想尽办法要从袁绍处脱身么,怎么为了点军马又要回去?看来刘备心里是很清楚什么对他是更重要的,有人有马,才有重新创业的基础。所以冒点险,再去袁绍那里捞点东西,是值得的。)”【夹批:前赴河北,却在汝南;今至汝南,又在河北。古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散而求复聚,如此之难,可发一叹。(老毛是真肤浅。)】关公怏怏不乐。孙乾曰:“不必忧虑。再苦一番驱驰,仍往河北去报知皇叔,同至古城便了。”关公依言,辞了刘辟、龚都,回至古城(保嫂寻兄时,关隘重重,如今没了累赘,就随意驱驰,汝南到河北间,有这么大块无主之地么?),与张飞说知此事。张飞便欲同至河北。【夹批:写张飞。】关公曰:“有此一城,便是我等安身之处,未可轻弃(曾经也是手握徐州的,老毛不评论评论么?)。我还与孙乾同往袁绍处,寻见兄长,来此相会。贤弟可坚守此城。”飞曰:“兄斩他颜良、文丑,如何去得?”【夹批:斩颜良、文丑事,又在张飞口中一提。(这事可以吹一生。)】关公曰:“不妨。我到彼,当见机而变。”【夹批:为后不入境伏笔。】遂唤周仓问曰:“卧牛山裴元绍处共有多少人马?”仓曰:“约有四五百。”关公曰:“我今抄近路去寻兄长。汝可往卧牛山招此一枝人马,从大路上接来。(这时不用问两位嫂嫂了么?兄依旧不在,不应该听听嫂子的意见么?可见前面都是在矫情,明明一回可做的事,偏要分两回,脑子里有这样的框框,难怪折腾那么多年也没成。)”【夹批:欲使彼接应,以防不虞,不意后文又殊不然。】仓领命而去。关公与孙乾只带二十余骑投河北来。将至界首,乾曰:“将军未可轻入,只在此间暂歇。【夹批:孙乾甚精细。(这是个有点脑子的人不都能想到的么。)○千里寻兄,及至兄所,却不即入见,变幻之极。】待某先入见皇叔,别作商议。”关公依言,先打发孙乾去了。遥望前村有一所庄院,便与从人到彼投宿(军伍之人行远路,居然避雨、过夜一直都要寻庄院,连个基本的行军装备也没有的么,太不专业了吧。)。庄内一老翁携杖而出(老翁,却有年少子,随手之文字,总造出许多晚婚标兵来。要么都是天眷顾,老来得子。),【夹批:又遇一老人。】与关公施礼。公具以实告。老翁曰:“某亦姓关,名定。久闻大名,幸得瞻谒。”遂命二子出见,【夹批:又遇两少年。○此处且不叙明二子,妙。】款留关公,并从人俱留于庄内。【夹批:胡华之后有郭常,郭常之后有关定。一样蹊径,各自出奇。(这庄院就是为关平而设。)】
且说孙乾匹马入冀州(在与曹操对抗之时,冀州城也可以随意出入么?),见玄德,具言前事。玄德曰:“简雍亦在此间,【夹批:先有二糜报信,此处便不突然。】可暗请来同议。”少顷,简雍至,与孙乾相见毕,共议脱身之计(这是在侮辱读者的智商么?前面已经脱身到了汝南,又因为军马少回来,现在军马要到了么,又要脱身?)。雍曰:“主公明日见袁绍,只说要往荆州说刘表共破曹操,便可乘机而去。”【夹批:前在许都脱身,托言攻袁术;今在河北脱身,托言说刘表:一样骗法。(前在曹操处骗了五万兵马,今于袁绍处能骗多少?)】玄德曰:“此计大妙!但公能随我去否?”雍曰:“某亦自有脱身之计。”【夹批:此计且不说出。】商议已定。次日,玄德入见袁绍,告曰:“刘景升镇守荆襄九郡,兵精粮足,宜与相约,共攻曹操。”绍曰:“吾尝遣使约之,奈彼未肯相从。”玄德曰:“此人是备同宗,备往说之,必无推阻。(坑完曹操坑袁绍,而今又惦记上同宗刘表了。)”绍曰:“若得刘表,胜刘辟多矣。(心头太活,又好高,这就是袁绍成不了的因素之一,不管是刘辟还是刘表,能全心跟自己合作才是根本,势大势小在于其次。)”遂命玄德行。绍又曰:“近闻关云长已离了曹操(这消息是谁传递给袁绍的,探马么?关羽、孙乾往返于汝南和河北的新闻是不是传播得很快?),欲来河北。吾当杀之,以雪颜良、文丑之恨!”【夹批:孙乾不与关公同入,确有主见。】玄德曰:“明公前欲用之,吾故召之。【夹批:又将前事一提。】今何又欲杀之耶?且颜良、文丑比之,二鹿耳;云长乃一虎也。失二鹿而得一虎,何恨之有?”(以鹿比颜良、文丑,这是不是有点嘲讽袁绍了?袁本初可是很以二人为傲的。刘备投袁绍,则关羽亦属袁绍;刘备投过曹操,是不是关羽亦算曾经归属过曹操?)【夹批:若绍之优柔无断,直一羊耳。羊安能用虎乎?】绍笑曰:“吾实爱之,故戏言耳。公可再使人召之,令其速来。”玄德曰:“即遣孙乾往召之可也。”【夹批:玄德脱身之计,简雍预先画定;孙乾脱身之计,玄德随机化出。(孙乾、简雍都是刘备的旧部,刘备走,带着他们一起走不也很合理么,为什么到了袁绍处,这两个人都像是成了袁绍的直接部署了,还要分别脱身?这文字编排得不清不楚、不尴不尬。)】绍大喜,从之。玄德出,简雍进曰:“玄德此去,必不回矣。某愿与偕往:一则同说刘表,二则监住玄德。”【夹批:妙人妙计。(蠢货,这监视有什么效力么,如果刘备不回,难道简雍有手段可以逼他回来么?)】绍然其言,便命简雍与玄德同行。【夹批:玄德请攻袁术,曹操使朱灵、路昭监之;玄德请约刘表,袁绍即使简雍监之:袁、曹愚智又别于此。(小说的基调就是要埋汰袁绍,愚智之别早定于老罗脑中了。)】郭图谏绍曰:“刘备前去说刘辟,未见成事;【夹批:此事不实叙,只用虚笔点缀。(点缀得好。)】今又使与简雍同往荆州,必不返矣。”绍曰:“汝勿多疑,简雍自有见识。”【夹批:可发一笑。(本初于此书中,就是变相插科打诨的角色。)】郭图嗟呀而出。
却说玄德先命孙乾出城回报关公,一面与简雍辞了袁绍,上马出城。行至界首,孙乾接着,同往关定庄上。关公迎门接拜,执手啼哭不止。【夹批:刘、关至此方才相见。○“啼哭”二字,宛然孺慕之诚。(像极了朝鲜军民见到金三将军时的场景。)】关定领二子拜于草堂之前。玄德问其姓名。关公曰:“此人与弟同姓,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夹批:二子姓名学业,至此方补叙,却用关公代说,妙。○郭常之子不肖,关定之子又贤,又复闲闲相对。】关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随关将军,未识肯容纳否?”【夹批:郭子不肖,而郭常欲留之;关子贤,而关定欲遣之。毕竟郭常不脱常情,关定自有定见。(关平之母没有意见么?】玄德曰:“年几何矣?”定曰:“十八岁矣。”玄德曰:“既蒙长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贤郎为子,若何?”【夹批:此从同姓上想出。异姓者既为兄弟,同姓者岂不当为父子耶?(这算不算乱了父子之伦?确定张飞没意见么?)】关定大喜,便命关平拜关公为父,呼玄德为伯父。【夹批:关公本为寻兄,忽然得子;玄德方见一弟,又认一侄,奇文奇事。○前玄德于途中,遇杀妻为食之刘安;今关公于途中,遇遗子为嗣之关定:亦遥相映照。(杀妻之刘安与认送子之关定,在他们眼中,妻与子都是他们的私物,可以随意支配。)】玄德恐袁绍追之,急收拾起行(现在有一虎保驾,还怕什么,再多的兵来,不也都是摆设么?)。关平随着关公,一齐起身。关定送了一程自回。
关公教取路往卧牛山来(万人敌者偏重那四五百游勇。)。正行间,忽见周仓引数十人带伤而来。【夹批:奇文奇事,杂沓而来。】关公引他见了玄德,【夹批:细。】问其何故受伤,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夹批:关平为养子,有不必随行之关宁以陪之;周仓为前将,有不得随行之裴元绍以陪之。一虚一实,天然奇妙。(关宁的存在,是为了关定两口子不至于膝下无人,不然会显得刘备不仁;裴袁绍是为周仓作引,又为赵云作衬,是个起承接作用的角色。】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谁赢帮谁。而帮谁是因为惧怕谁。此一句,道出千年兴废之根本。)。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槍。因此来报主公。”玄德曰:“此人怎生模样?姓甚名谁?”仓曰:“极其雄壮,不知姓名。”【夹批:关公遇张飞,妙在先知姓名;周仓见赵云,妙在不知姓名。】于是关公纵马当先,玄德在后,径投卧牛山来(这架势,就是抢地盘抓壮丁的黑帮。)。周仓在山下叫骂,只见那将全副披挂,持槍骤马,引众下山。玄德早挥鞭出马,大叫曰:“来者莫非子龙否?”【夹批:意外出奇。】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伏道旁。原来果然是赵子龙。【夹批:徐州一别,令人想杀。今此处忽然出现,又为之色喜。】玄德、关公俱下马相见,问其何由至此。云曰:“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夹批:遥应第二十一回中语。】袁绍屡次招云(怎么招的?),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夹批:有见识。】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夹批:是其生平一片之心。】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夹批:又精细。】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有枪有马有本事,自己干不行么?)。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夹批:莫非又被郭常之子所误?(夺人马是裴袁绍之本性,郭常之子只是投其所好而矣。前番碰到关羽,因为知道打不过,不能夺;现在碰见赵云,以为可以打得过,所以就动手了。)】云因杀之(裴袁绍被杀,是因为身上强盗气依然,算是自作。),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夹批:子龙一向踪迹,即借他口中历历叙出,又周至,又省笔,又妙在夹带刘、关、张三人事。】玄德大喜,诉说从前之事。关公亦诉前事。【夹批:“柬书欲寄何由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再问一句,当初徐州都在手了,为何就变得凄凉不可听了?)”】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夹批:遥应第七回中事。】今幸得相遇!”云曰:“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再把刘备的虚名烘托一下,同时也淡化了他做实事的无能。)”【夹批:剖心沥胆之言。】当日就烧毁山寨,率领人众,尽随玄德前赴古城。张飞、糜竺、糜芳迎接入城,各相拜诉。二夫人具言云长之事,玄德感叹不已。【夹批:前刘、关相见时,云长但执手啼哭,并无一语自明。今二夫人代为言之(如我前面所说,唯心之事,必得旁人代言为证,自证不得的。)。○云长心事,光明磊落,玄德已深信之;虽微二夫人言,固将感叹不已也。】于是杀牛宰马,先拜谢天地,(徐州落败,是否也是天地所赐?)【夹批:宛如桃园结义之时。】然后遍劳诸军。玄德见兄弟重聚,将佐无缺(混了这么多年,止得这么几个将佐,是不识人还是人不愿跟?),又新得了赵云;关公又得了关平、周仓二人,欢喜无限(比当初得徐州还开心么?),连饮数日。【夹批:其实可喜。】后人有诗赞之曰: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对于草芥小民而言,这些“龙虎”和“奸雄”,有什么差别么?)
时玄德、关、张、赵云、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关平、周仓部领马步军校,共四五千人。(这么多人马,抢地盘没什么问题了吧,再提一嘴孙策,人家可是三千人马打下得江东。)【夹批:上已将前事一总,此时又总叙一笔,老甚。○上文单叙将,此兼叙兵。】玄德欲弃了古城,去守汝南,(没有格局也没有规划。)【夹批:究竟古城只作得书过文。】恰好刘辟、龚都差人来请。【夹批:省却多少笔墨,叙事妙品。】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札(古城就成了无主之城了么?原来得县官还会回来么?还是会被黄巾余部趁虚而入?),招军买马,徐图征进(还是小混混得思维。),不在话下。【夹批:放下玄德一边。】
且说袁绍见玄德不回,大怒,欲起兵伐之(当初刘备说定归期了么?)。郭图曰:“刘备不足虑。曹操乃劲敌也,不可不除。刘表虽据荆州,不足为强。江东孙伯符威镇三江,地连六郡,谋臣武士极多,可使人结之,共攻曹操。(由郭图之口,承启下文。)”【夹批:放下刘备,专重曹操,又放下刘表,转出孙策:此文字过枝接叶处。】绍从其言,即修书,遣陈震为使,来会孙策。正是:
只因河北英雄去,引出江东豪杰来。
未知其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周仓聚黄巾余党于卧牛山,张飞收本部残兵于芒砀山,他们都是如何维持这些人马的日常补给的?大概率都是靠抢。所以黄巾余党和正规军残兵,本就是一路货。黄巾攻城掠地是为寇,张飞占夺古城却被归为义,本质都是强盗行径,评判为何如此双标?或许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最终没成,一个最终成了。因此,在中式文化中,只要最后成了,那么前面不管怎么肮脏无耻,都可以被淡化甚至美化。
周仓跟了关羽,算是弃暗,但是跟了关羽之后,所干的不仍旧是杀人放火的勾当么?只不过跟关羽之后,杀人放火都可以披上“义”的名义;黑帮之间互相争地盘,难道能说哪方是好人、哪方是坏人么?
古城聚义,听起来是件大喜事,但对于古城民众,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刘备来了就免税了?日子就瞬间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