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电影《Sight》中的文革场景

(2024-06-03 06:55:26) 下一个

最近看到几篇帖子评论电影《Sight》,特别是里面的文革场景。有的认为是美化了文革,有的认为,文革就是那个样子。

我没有看那部电影,只是通过这些帖子了解了一点电影的内容。下面是我在一篇博文下的评论:

文革是中国的一个符号。是每个中国人心底的痛。

王医生这部电影,是在美国拍摄的,是拍给美国人看的,为什么一定要提文革呢?难道会让自己感到更光荣吗?为什么要给中国人留下文革的烙印呢?

打个比方,在华尔街的一个办公室离,有两个高级白领,有相同的高工资和职位,彼此友好,但也彼此竞争。C来自贫困家庭,国家不好,父母对他也不好。虽然饱受磨难,但他极其努力,才做到现在的位置。另一个A来自富裕家庭,从小父母给了他巨大的爱,也同他父母一样是虔诚的某某徒,但是他仍然十分努力,处处都表现得十分优秀。那么C和A,谁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呢?况且C还逢人便说他的痛苦经历,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见人就说:“当初我那阿毛啊,,,我不知道春天里还有狼”。。。。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势利的世界。曾经有一篇博文,题目好像是:我奋斗了多少多少年,才能同你一起喝星巴克咖啡。也是将的一个来自贫困农村的人的奋斗故事。

但是,人们会因此看得起他吗?他说那些,只会让人更看不起他。

聪明一点的人,会编造一些自己光鲜亮丽的故事,将自己的成功,说成是运气好。

既然已经跳出火坑,就不要对火坑念念不忘,否则,一辈子都生活在火坑的阴影里面,多么成功,也是枉然。

而且,要多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下一代想想。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为什么却是黄皮肤?而他们的上一代,却对中国的落后津津乐道,好像自己不是中国人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er' 的评论 :
尊重历史当然是对的。但王医生那段文革经历,恰恰不是他的真实经历,是他编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是性禁锢的年代。何况是一个14岁的孩子,根本不会痛女孩到公园谈恋爱。83年严打的时候,沾屄即死,强奸是死刑。这也导致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后来发达后性方面的需求变得无法控制。
王医生写文革这段历史,与刘慈欣写科幻也要写文革一样,是为了附和反共的市场,为了得到更多正直而有良知的人的支持。就像文学城大多数正直而有良知的网友,如果不提文革、不将中华民族说成是人类最劣等的民族,他们就会非常不满一样。对于这些网友而言,只有痛骂中国,否定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正直和良知。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hhh' 的评论 :
南京大屠杀同文革不是一回事。
南京大屠杀是国恨家仇,是中国人,就不能忘,这同是否反共、是否五毛,没有关系。台湾人、香港人,也一样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
北京_01link 回复 悄悄话 难道只有出生高贵才能成为人生的典范?艰苦奋斗成才不值得称赞?现代文明社会称赞的就是那些历尽艰辛万苦,奋斗成才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炫耀家庭背景和特权,那是典型的封建思想,陈腐的等级观念,与现代社会和文明格格不入。
扭曲时代 回复 悄悄话 逻辑思维混乱
blueflame 回复 悄悄话 楼主思路奇怪
boer 回复 悄悄话 尊重历史有什么不对呢?这段历史对他的人生影响太大了,不写都不行。
竹风_如火 回复 悄悄话 某种程度上很对,人没有必要死死抱着过去,不放,你的苦,你的不易,没人能够感同身受!如果,你有幸从苦难中挣脱,有幸成为成功人事,就好好的享受所有努力之后带来的快乐,不要为任何过去而绊蹶。
不过,那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正如,犹太人,德国人愿意如否,都有“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
ahhhh 回复 悄悄话 想到日本人常说:为啥中国人老要提什么南京大屠杀呢?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电影属于文学作品,既已发行,好坏自由观众评说。既改不了电影,也改不了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