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大门而不入,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到 Asian Art Museum 还真正的是三过大门而没入。
第一次是去参观旧金山的市政大楼,都到了对面了,就想一并进去看看。步入大厅,在买票的同时问了售票员一句:您觉得参观这个 Museum 大致需要多久? “至少 3 个小时”。我愣了一下,看了看表,决定撤退。这个临时的项目将会打乱我全天的计划因而不能在 day time 回到住所。所以,我不得不另择时日。
由于 Asian Art Museum 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让我有种走过,路过,总是错过的感觉。所以,这次我决定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把 Asian Art Museum 作为第一选择,其他的安排都作为辅助项目。
Asian Art Museum 所在的建筑是 1906 的大地震后在旧金山市中心建设的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原本是 Civic Center ,直到 2003 年才成为 Asian Art Museum 的家。把一个传统的政府楼改建成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博物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往往比新建一个建筑更具挑战性。已经被“传统”左右的人们在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更加“固守陈规”,更加“挑剔和苛刻”。
历史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 Gae Aulenti, 一个已改建而知名的法国女建筑师。 Gae Aulenti 曾经成功的巴黎地铁站改建成为举世瞩目的奥赛博物馆。
我去参观奥赛博物馆的时候是在参观了卢浮宫之后。毫不迟疑地说:我喜欢奥赛比卢浮更甚。 (虽然这种喜好在看了达芬奇密码之后有了一丁点儿的波动,但是,去除摄影师的功劳,在我眼里,奥赛还是比卢浮更合心意)。
不能否认,对奥赛的喜爱有尺寸的原因:她的大小正合适作为一个专业的博物馆,既不让人疲惫到视觉疲劳,也不让人简约到意犹未尽。也有她的专业和布局的原因:以近代图画和雕塑为主体,既不会远古到不知所云,也不会和现代艺术没有距离。
可是,建筑本身也给了我不小的影响。首先:我觉得奥赛不象一个博物馆:巨大的挂钟,上下楼的梯子的位置,和长长的天桥,他们都仍然有着古老火车站的影子。可是:所有的陈列品和建筑本身又是如此的相得益彰,每一个建筑细节似乎都让艺术作品本身更 “艺术”。因为,只有“艺术”的陈列才会如此的有想象力和与众不同。
到了 Asian Art Museum ,这种感觉如此的相似!!
我一直坚持地认为,女人对细节的敏感和处理,比男人更周到。这是不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女人的改建更具艺术性,也更趋于完美。而男人更擅长新建筑的挺拔林立。(这种意识在我参观了 Hearst Castle 之后,得到了更深的确认)。
改建后的 Civic Center, 几乎禁得起所有细节的挑剔!而最让人佩服的是:经过很多细节的处理, Gae Aulenti 赋予了这个传统建筑强烈的现代艺术感。 从色彩,隔段,吊顶的使用,窗户的尺寸,天顶的增加,等等。
由于旧金山地处地震带,而且建筑又是震后重建,所以,更个博物馆关于防震的措施恐怕也是举世无双的了。
当然,建筑的地基是防震设计,当地震来时,整个建筑可以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任意滑动 1米左右的距离而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最 impressive 的还是博物馆对每一件艺术品的照顾。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在每件艺术品的脖子上,都套有一个透明的塑料线。而大件的艺术品则会分别在头部和脚步有两条线环绕。艺术品的背后会有一个小的管状物来固定这条塑料线。为了不影响艺术品的美观,管状物的颜色会和艺术品保持一致。为此,博物馆有专人以描画这一节管子作为终身职业。而这一条条的透明塑料线,在地震来时就会成为艺术品的生命线了。
在 3 层的博物馆中,有两层是固定场馆。 1 层会有很多临时性的展出。很令人骄傲的是,在 2 层的场馆中, China 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天下。
我很认真细致地参观了一下日本区。由于对汉文化的了解加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致使我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没觉得什么震撼,反倒是增加了许多的民族自豪感。这也可以算做是另类的爱国主义教育了吧, 呵呵:))
照片中的白色部分是完整的人的头盖骨。不知是由于自己的疏忽还是政治原因,但是,我确实是从来没有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博物馆中见到过如此完整的头盖骨展品。
当然,和这样的残酷的美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在印度展区里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头盔。戴这么美丽的头盔上战场?对我来说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Asian Art Museum, 很幸运,我没有错过。
谢谢你的介绍,以后去旧金山就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