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个人资料
正文

原來“放得下”需要有超常的“老本錢的”

(2024-05-10 01:21:28) 下一个

原來“放得下”需要有超常的人生本錢

前些日子,我偶爾看到一篇介紹兩位活到百歲高齡的高僧大德的生活故事的文章,覺得很有啟發意義。一個是前几年才仙逝的深圳弘法寺的榮譽主持本煥長老;一個是被佛教界稱為“深山裡的一盞明燈”的夢參老和尚。

我原以為,這些舊社會過來的,歷經多次人生不幸的念佛高僧,見慣大風大浪,心態一定是豁達的,絕對有本事坦然面對這個紛繁的環境,懂得圓融通達,並保持內心的這份平衡和淡定,從容生活,活到百歲之高齡,應該是先天和後天的造化使然。

兩位大德都活過100歲。我看到記者分別採訪他們的長壽之道,這兩位大德的回答,竟然有著驚人的一致:原來讓他們長壽的秘訣,並非飲食,也非環境,而是年輕時的超常歷練,也許是一種虔誠,也許是被逼的,這個“老本錢”“老底子”,很少人具備的。

看來,我的自以為是的認識又錯了。當兩位高僧不經意說出他們過去的故事,我才如夢初醒,終於明白了所謂人生“放得下”,其實是需要有超常的人生歷練的。

沒有這種超常的歷練,我們說年輕時建立的“老底子”,普通人無論如何,是不容易做到“放得下”的。

先說本煥長老。

我看到本煥長老自己說,當年他剛出家時,為了表達自己學佛的虔誠,他竟然從河北定縣的一家小寺廟出發,像藏傳佛教徒一樣,三步一叩拜,行程300多里,來到五台山,膜拜所有的五台山的五個金頂,整個額頭都是血跡,然後安靜下來,待足10年抄寫經文,打坐念佛,終於練得一身淡定從容的本事。

按他自己的話說,這樣的苦都吃過了,還有什麼苦不能吃。的確也是這樣。後來的幾十年,儘管他參加了不少道場的籌建,也睡過茅棚,當過方丈,做過主持,經歷過複雜的政治運動,也沒有當年從河北到五台山參佛的辛苦。這種年輕時的辛苦經歷,為他日後的性格養成,做事方式,以及待人接物,包括情緒的控制,都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說夢參老和尚。

我看文章介紹他剛解放的時候,由於性格倔強,不願意為進藏解放軍提供藏語僧侶服務,搞到無辜坐牢30年,到1980年才平反放出來。的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據他自己說,在牢裡,因為食物不乾淨,條件太差,為了生存下來,硬著頭皮吃了不少有沙子的粥飯,以至於在他78歲的時候,終於被診斷出直腸癌晚期。但他並沒有絲毫怨言。還是坦然接受手術。

手術後,一個信佛的醫生告訴他,說腫瘤太大,怕是生命也就半年的時間。讓他看開一點。可他硬是不信這個理。感覺稍微好一點,就開始到處講經說法。

很多時候,一坐下來講經就是幾個小時,只有到了晚上,才在助理的幫助下,開始清理自己的傷口,每天都是如此,據他自己說,每天講經說法忙得不得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病,什麼時候會死。他每天就想著,活一天,就好好傳播一天佛陀的教育。就這個心思。這一堅持就是20年。

據說有一次,美國一個佛教基金請他去講經說法,因為簽證始終辦不下來,他就不斷念佛,說1000遍不行,就念1萬遍,堅信自己的誠意,一定可以感動有關部門。沒想,簽證還真的辦下來了。他就認為是自己的誠意感動了上蒼。

我聽說國學大師南懷瑾當年為了參佛,也不辭辛勞跑到峨眉山向高僧學習;還有一位我記不起她的名字的美籍華人女士,到了90多歲,還在講經說法。據她自己說,為了傳播《華嚴經》,即使倒在講台上,也是一種幸福。

這些高僧大德的人生小故事,令我覺得,他們之所以學問高深,壽命超過耄耋甚至人瑞年齡,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年輕時,對佛學的極度虔誠篤定,以及不怕吃苦的堅韌不拔的超人意志力。

這種人生歷練的本錢,並非書本以及什麼高人可以給到你,還是要靠自己的付出——超出正常人的付出,也許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生命的長度。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有道理的。

現在想想,我們這些退休人士,過往幾十年,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優質生活,努力打拼,發奮圖強,算是一種“拿得起”。

而今,要學會“放得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非看看書,聽聽廣播,或自己苦思冥想,或找幾個高人聊聊天,估計都幫不到你。唯一之道,可能還真的需要向上述兩位高僧大德說的,要有一些付諸行動的本錢才行。

我就不知我們還有機會獲得這些本錢嗎?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