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土耳其游记(11)—花钱辩证法与机会成本】

(2025-09-28 11:21:54) 下一个

土耳其游记(11)— 花钱辩证法与机会成本

 

有一次马云在讲演中说:“我认为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那是因为他有钱。的确,有些事情光靠钱搞不定。比如5年前他的蚂蚁集团即将在香港上市,但中国监管部门以“金融监管、风险控制不足”等理由叫停,这不是他给谁送点银子过去就能解决的。还有,家中那黄脸婆还是当年他在师范任穷教师时找的。如果有个上帝能让他风流,且绝对不会有麻烦,老马是不是回跃跃欲试未可知。可惜那种上帝不存在。像央视赵老师、朱老师那样到头来弄得灰头土脸也太闹心了,可自己又没有张国务委员那种避免折寿的政治资本。于是他思来想去,抱着金山把光阴给耽误了,撑到年过花甲还没有啥绯闻。再坚持十几年,老马就可以当“道德楷模”了。

关于钱,我是典型的“财务不自由“。不是矫情,我恐怕还达不到本城看官的平均水平。原因无他,起点太低,40岁出头时还是老博士后,而且生活不知节省。这些年两个孩子又不断讨钱,现在还在给上大学的女儿交学费。所以,我的“财务自由”是将来时。……  既然不限于youtube上画饼充饥,还要去外国看看,银子又有限,又不想太委屈自己,花钱就不能不讲一点“辩证法”了。说来与各位看官交流一下。

 

** 机票和交通 **

我也很希望能像城里的成功人士那样出门就坐商务舱。可是不行啊,价格是经济舱的4-6倍。两张机票已经是全部旅行的预算了。所以坐经济舱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痛苦的是,这次土耳其航空公司飞机的座位间距是我所见过的最短的,我这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坐着真是憋屈,简直要侧着身子。唉,就10个小时,忍一忍吧。

然而,机票省下的钱,我们决定要合理地用在旅游中,让自己舒服一点。这个想法,一到伊斯坦布尔马上就实施了。从机场到旅馆,我们 要了一辆limo,里程价格跟纽约的Uber差不多,何不风光一下,好好把受委屈的双腿申一申呢。

我是不愿意研究当地的公交的(知道很发达),因为琢磨这些事情费脑子,找车站和等车也费时间, 乘错了车或下错了站更麻烦。所以我的做法是,近的走路,远的打的。那天看完马克西姆广场已经很晚、人也很疲劳了,招来一辆出租车,一口价比当地法定价高很多,接近美国价格。算了,不计较了,反正一共也打不了几次车。对这种消费我是粗线条的。

 

** 旅店选择 **

我认为旅游中旅店的选择最重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选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旅店。这个“好”,不是要追求高大上五星级,而是选择位置理想的地段,最好在旅游热点附近。这次在伊斯坦布尔和卡帕多细亚(Cappadocia)的两个旅馆是我太太仔细研究过后选的,我认为性价比非常好。

这样的旅馆,可能比便宜旅馆每晚贵几十刀,但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节省了大量的交通时间和体力消耗。就我们具体的旅馆房间来讲,它完全谈不上宽敞豪华,但它是顶层拐角的房间,阳台极大。能够看270度。

照片中南边的那家小旅馆跟我们住的的差不多,都是四五层的小楼房。

西边不远处就是蓝色清真寺,走路就三分钟。把旅馆选在这种旅游核心区是有很多好处的。除了参观景点的便利,这里边上就是饮食一条街(其实不止一条)。

旅馆离海有两三条街(海边的太贵了),但因为是顶层,有很好的视野。海边那个餐厅,上午就忙碌起来了,当然夜间才是营业的高峰。

我是个晚睡晚起的人,但那么好的视野,使得我起了个大早,拍了日出,算是把这个阳台充分地利用一下。

关于花钱和找旅馆,我往前面说一点,讲讲下一站土耳其的卡帕多细亚。我们住宿的是处于其中心的Goreme镇,住的是独特的“洞穴旅馆”(cave hotel),其房屋是直接在火山凝灰岩(tuff)中开凿而成的。洞穴旅馆贵一些,但不离谱,其体验独特。傍晚坐在几步之遥的旅馆露天餐厅里,看着全城灯火逐渐点亮,美不胜收。

** 导游 **

卡帕多西亚景区大致是以Goreme镇为中心放射状分布,有上百平方公里的面积,走路完全不现实。公共汽车是有的,但要赶点,须研究,有些地方大车不去,想去就自己爬。我们已经不年轻了,没有穷游的动机和体力。

在卡帕多西亚中的两个整天,我们是雇了私人导游的。那辆奔驰小客车是8人座,如果跟别人合租,当然要花费就低。可惜没有合租人,导游、司机专门陪我们,每天的综合花费要三百多刀。但我觉得是值得的。处处门儿清的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各处该去的地方,甚至一般游客去不了的地方,旅游效率非常高。每到一处导游都给我们详尽的讲解,并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旅游也节省了我们很多体力(当然该爬的地方还是要爬)。

** 小费 **

美国是个处处给小费的国家,我来美国以后很快就习惯了,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我在外消费不多,没有多大负担。

早就知道欧洲人不怎么给小费。这两年又听说过在国际旅游地,“风气被美国人带坏了”这种说法。怎么说呢,服务者也是(没有不爱钱的)人。对给小费者服务更周到可以理解和想见。但对于没有小费文化的国家的一些人来说,给小费得到更好的服务简直接近于贿赂。然而,如果认为到了欧洲就可以不给,而被服务的前面的美国人都是给的,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同意,小费应该是对优质服务的酬谢,而不是预先设定。但实际情况下很难区分。土耳其旅游区的一些餐馆已经在收据上预先收取了15%的小费(跟美国餐馆学的?)。我们第一天不知道,另给了小费。后来就知道先看发票了。

至少在土耳其,旅游从业者对小费是有期待的。于是我们大约按美国的分寸给小费。印象深刻的两个场合,一个是那天到亚洲区,整个中巴就我们两个游客。导游小伙子很棒。回程时在一个公交站他提前下车,我们给了他丰厚的小费。接下来车堵得一塌糊涂,几公里的路开了个把小时。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位腿部残疾的老司机的焦急。傍晚时分他终于把我们送旅馆的门口,我们给了他600TL(约$18)小费,他有些吃惊,很感激。另一个我们很愿意给小费的场合,是我们旅店的早餐厅。在那里我吃到了最好的“免费”早餐,所以每天我们都给那个服务生$5小费…… 我们是去旅游的,不是去移风易俗的。如果少量的额外花费能够换来好的服务或表述实实在在的感谢,那就用它吧。

** 理性的考虑:“机会成本“问题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指的是为了选择某种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方案的收益。机会成本不限于金钱,也可以是时间、便利、体验等其他资源的价值。机会成本也可以理解为选择的代价 — 如果选了方案A,那么方案B的好处就得不到了,这是选择A的代价。比如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你若选择鱼,那么其机会成本(或付出的代价)就是吃不到熊掌。

我们因经济条件所限只能坐经济舱,省了钱但失去了商务舱的舒适和惬意。然而省下来的钱,有一半多又用回到改善我们的旅游体验中去了。比如我们不选择便宜而偏远的旅馆,我们坐出租车而不研究公交。这是因为这些省钱的做法,可能付出旅游不充分、耗费体力、减少旅游乐趣等机会成本。

再以小费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在卡帕多细亚的私人导游的明码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至下午4点。在下午4点整太阳高高的时候,他们若把游客送回旅馆也是名正言顺的。但因为我们给了充足的小费,他们就带着我们玩更多的地方,一直到6点左右日落西山。实际上,是我们付钱请他们加班。

有看官也许说,你们多花了四分之一的钱,多玩了四分之一的地方,不是一样吗?不一样。我们一次国际旅游,时间、精力和体验都是“稀缺资源”。 给小费的本意是在用金钱换取更多、更好体验,避免时间利用不充分和导游潜在不满等机会成本。如果它能够得到服务方的合理回报,那么我的小费成本就转化为确定的、更高质量的服务,进而我的时间、旅馆费乃至机票的实际“含金量”都提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花姐认可。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精彩君好,英雄所见略同,你的消费观很好。
我完全不介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乘坐公交。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时间又有限,去现探索恐怕不太值得。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之初' 的评论 :
谢谢。言简意赅,就是这个理儿。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唐宋的旅游经念得好!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赞同您的花钱方式,给您点赞。
我和我丈夫每年来回几次新加坡和中国两地飞,为了省钱,我们从没坐过商务舱。我花钱通常考虑的是物有所值,只要产品质量好,我不介意多花点钱。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使用优质产品也带给人愉悦感,所以我买东西一定会看生产地和产品质量。
另外我花钱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商家的价值观,我不支持那些价值观有问题的商家。
出门旅游时,我也会选择打车,比较方便和节省时间。但是在新加坡,我都是乘搭地铁和巴士,能不打车就不打车。这主要是我有两次打的时(一次在广州,一次在新加坡),把两个装有贵重物品的箱子落在了出租车上,被司机拿走了,损失超过两万人民币,其中最珍贵的是我丈夫送给我的一套纯金首饰以及我的女婿女儿当天拍婚纱的一箱衣服鞋子等。
心之初 回复 悄悄话 出門不能苦自己。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ensburgh' 的评论 :
嗯,我们大致知道这个选项,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我们没有选择它(我要将博文修改一下)。多花了几百刀,但感觉这种完全个人化的服务还是很好的。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远涯' 的评论 :
谢谢好评。
Helensburgh 回复 悄悄话 卡帕多西亚有红线和绿线两个一天游。大概50 到70 美元每人每天。
远涯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小费成本就转化为确定的、更高质量的服务,进而我的时间、旅馆费乃至机票的实际“含金量”都提高了。" +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