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133.《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

(2025-09-03 08:53:59) 下一个

《浪淘沙(1)·把酒(2)祝东风(3)》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4)。

垂杨紫陌(5)洛城东。

总是(6)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2.  把酒:端着酒杯。

3.  东风:春风。

4.  从容:这里指从容地、不紧不慢地度过时光。

5.  紫陌:京城的道路,泛指大路。此指洛阳的道路。

6.  总是:大多是,都是。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和史学泰斗,并在金石、谱学、农学、经学、书法等方面均有建树。欧阳修四岁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虽家贫却自幼聪颖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外贬为夷陵县令。后入朝复任馆阁校勘,升为知谏院、知制诰等职,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积极参与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欧阳修受政敌陷害,被贬任滁州、扬州和颍州知州及应天府知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初年,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欧阳修不予赞同。熙宁四年(1071年)获准告老,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隐居颍州,次年逝世,享年65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从字顺的一面。他奠定了平易流畅的宋文基调,开创了一代文风,得以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有“千古文章四大家”之称。在史学方面,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是宋词大家之一,他虽然主要沿续五代词人的婉约词风,但也有所革新。他凭借自己不凡的表现力,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欧阳修填有较多长调,并在语言上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词相呼应。欧阳修诗歌不同于早年西昆体脱离现实的倾向,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于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清新流畅。

欧阳修著有《居士集》50卷、《易童子问》3卷、《外制集》3卷、《内制集》8卷、《奏议集》18卷、《四六集》7卷、《集古录跋尾》10卷等。今有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点校本《欧阳修全集》

欧阳修现存诗800多首,存词约230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5.

 

唐风:欧阳修是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的。从年代来讲,他比柳永、晏殊等几乎晚一代人,但要比苏轼(1037年生)早一代人。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在北宋政坛上曾有重要地位。欧阳修谥号“文忠”,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欧阳文忠公。

宋雨:欧阳修是一代文学巨匠。他在散文、诗、词、赋、史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在 “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之外,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和欧阳修本人都是北宋人士。而欧阳修在其中最年长(但也比唐朝那两位晚了200多年),他对“三苏”和曾巩都有提携或直接教诲,促其后来名扬天下。

唐风:因为父亲早逝,欧阳修从小生活贫困,但他天赋极好,又勤于读书。他22岁那年在汴京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第一名,成为“解元”。 次年他在晏殊主持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因此,他即将“连中三元”的呼声很高。然而,在崇政殿举行的由仁宋宗主持的殿试中,他并没有得到状元,而是甲科十四名第。历来有一种说法,即当时欧阳修少年气盛,仁宗皇帝和宰相、刘皇后等尽管欣赏其才华,但欲挫其锐气。  

宋雨:欧阳修在文化上的贡献,首先在于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柳宗元古文文从字顺的风格。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非常高,在叙事、议论、抒情三方面相得益彰。欧阳修有约900首诗和约240首词存世,是典型的诗词兼修。欧阳修的诗摈弃了北宋初年片面追求形式美的“西昆体”风格,更加注重现实题材。在表现方式上,他兼学习韩愈和李白,所以既能以散文手法入诗,作品又较为抒情流畅。

唐风:欧阳修的词从词风来讲,与晏殊类似,基本上还是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婉约道路的延续。在欧阳修的时代,词基本上是歌宴酒席上传唱的歌词,多为风花雪月之作。然而欧阳修的词比较注重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另外,有些欧词朝通俗化的方向发展,类似于前代柳永词的一些特点。清代学人冯煦说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是说他的词既有疏朗隽永的一面,又有情深婉约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欧阳修是词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物。

宋雨:欧阳修虽然未中状元,但仕途起步不错。他于天圣八年(1030年)5月被授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北宋的 “西京”即洛阳,因为它在当时的汴京(今开封)以西。天圣九年(1031年)3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尹殊、梅尧臣、苏舜钦等青年才俊一起,给西京留守钱惟演当助手。

唐风:这位钱惟演背景很有意思。他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王子。北宋建国十几年以后,眼看无力与之抗衡,吴越国的末代国王、钱惟演是父亲錢俶便献土归宋。钱惟演的学问不错,是翰林学士和宋诗“西昆体”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官也做得很高。据记载,钱惟演任西京留守时对欧阳修等几位年轻人非常照顾,不给他们过多杂务,鼓励他们多参加文人聚会和宴饮。

宋雨:今天我们赏析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大多认为是词人的一首伤时惜别、感叹聚散无常的作品。天圣九年(1031年)春天,词人与尹洙、梅尧臣、谢绛等同游洛城。而在第二年即明道元年(1032)春,词人与朋友(可能是梅尧臣)赏春重游。此词是在重游时有感而作。

唐风:这个判断与本词的文字是吻合的。词中包含着3个时间点,即去年、今年和明年,且可以理解为去年和今年都有朋友相伴。我们先按照这个理解对本词进行赏析。我本人还有另一种理解。而且有学者还有一个相当另类的理解。这些我们放到后面再说。

宋雨:“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词人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举酒向春风祈祷:希望它不要匆匆离去,而是参加他们的聚会,共同品味这美好春光。这两句化用了晚唐诗/词人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中“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一句。

唐风:司空图的那首《酒泉子·买得杏花》是唐代早期词作中的优秀作品,它是这么写的:“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上阕是说栽下杏树后,十年才开花。下阙借花的凋落,抒发了在晚唐社会动荡下,词人眼见人生老去,却难有所作为的悲哀。最后两句对自己稍加宽慰,与欧词的寓意有所不同。

宋雨:第三句“垂杨紫陌洛城东”是说与朋友走在洛阳城东面杨柳低垂的大道上。“紫陌”一般指都城的大道。如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回京,马上得意忘形地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结果是再次被贬出京。紫色似乎在中国古代是与皇帝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里紫台即皇宫。这类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唐风:这是来自紫微星和紫微垣的神话传说。紫微星即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主星,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古人观察天象后,把这一片星空中包括紫微星在内的15颗星组合为“星宫”,称为紫微垣或紫宫垣,神话中它是天宫內院。天帝、皇后、太子、宮女都在此居住。中国古代的紫色与皇权的关系,就是这么来的。

宋雨:上阕最后两句“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中,“总是”意思是“大多是”、“大部分是”,因为是重游。另外,古代同性朋友携手同游,经常只表明友谊的深厚,并非暗示有什么同性恋行为。比如杜甫写他与李白在天宝四载在(745年)秋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聚,“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次是两位伟大的诗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面。至于白居易和元稹,那就更不用说了,简直像互写“情诗”。

唐风:过片“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词人话锋一转,对朋友相聚的短暂发出沉重的感叹。 “苦”与“恨”是指心理上的煎熬与痛苦。古语中的“恨“大多不指对某个具体人或事的痛恨。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和“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而且在古诗词中“苦恨”经常作为一个联合词组出现,比如“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张先《诉衷情》),等等。

宋雨:接下来词人说“今年花胜去年红”,可见作者去年曾同友人结伴赏花,这里的“今年”就是上片的“当时”。这么说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暗示今年聚会的珍贵和不易。然而聚散匆匆,朋友很快就要离去,怎能不让人“苦恨”呢?

唐风:歇拍“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一个疑问句,答案词人已有:无人与同。几位年轻人在洛阳任幕僚是有期限的,有的当时已经离任。到明年大家都劳燕分飞,各奔一方了。虽然在未来的官场上还可以见面,但年轻时代的结伴同游是不可重复的珍贵回忆。

宋雨:这首小词,借春游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人生多变的感叹。作品流畅婉转,含蕴深刻,历代受到好评。当代学者俞陛云在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本词“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哎,你前面说你对本词还有一个不同的解读。你怎么解读呢?

唐风:对这首词,我并不反对上面的解读。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词人只有“去年”跟朋友携手同游的经历,而今年他是一人独游,在孤寂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首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中那个“共”字,明显地把春风拟人化了,与李白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其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雨:经你这么一引导,我也觉得“今年花胜去年红”用来反衬今年的形单影只,似乎是更符合逻辑的。最后反问明年能跟谁同游,“可惜”二字暗示词人明白明年结伴同游更不可能。因此,说这首词反映的是作者在洛阳独自赏春时的感受,这至少可作一解 ……你前面还说,有人对这首词具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风:这个差别可就大了。当代学者刘斯翰、吴熊和等人,研究认为本词是一首悼亡词。从欧阳修年表上看,这也是有道理的。早在天圣七年(1028年),21岁的欧阳修携文谒见汉阳军(今属湖北)知军胥偃。胥偃是朝廷重臣和翰林学士。他相当欣赏欧阳修的才华,将他留置门下。冬天二人同回京师,胥偃介绍他“游誉于诸公之间”。欧阳修入仕以后,胥偃又把女儿许配给他。明道二年(1033年)3月欧阳修在洛阳时,胥氏生下一子。可是孩子还未满月,她便突然去世了。欧阳修的这首词,是表达他对年轻妻子生命飘逝的悲伤。

宋雨:哦?这可是迥然不同的背景和立意。作者的本意,我们恐怕永远也无法确知了。但是按照“悼亡”的思路去理解,我感觉也的确非常合理:词人在孤寂之中回想与亡妻携手同游的快乐时光。没想到她走得那样突然,痛心不已。再想到未来,心中一片迷茫…… 同一首诗词作品,因为对创作背景的解读不同,导致理解和感受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kyline荷9' 的评论 :
荷君好。不像悼亡词有一定道理,不过他不是元稹,可能不太会那一套。
欧阳修克老婆,29岁前就死了两任,也是不幸之人。
skyline荷9 回复 悄悄话 唐兄又一篇枝繁叶茂的好文,学习了。
这不大像悼亡词哈,不够沉痛啊。
广陵海陵延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既然如此,既然聚散苦匆匆,那我们就想开点,顺其自然。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ona' 的评论 :
谢谢Oona临览、评论。
美景共欣赏一次应该可以满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广陵海陵延陵' 的评论 :
广陵兄好。我最近也是经常想一些聚散的事情,可能是有点老了。
Oona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的详尽分享和介绍,“今年花胜去年红”,这样的美景,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却看不到了,多少遗憾,思恋,惋惜。
广陵海陵延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唐兄详尽的介绍。聚散苦匆匆,人生诸事,大抵如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