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 我要为李云迪“指明方向”】

(2024-06-16 17:19:13) 下一个

 我要为李云迪“指明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2-5月,沉寂了两年多的钢琴家李云迪在欧洲多国16个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与此同时华纳唱片公司发行了他的三张莫扎特奏鸣曲唱片。这是继去年年底云迪在澳大利亚小规模“试水”以后,一次大规模的复出努力。

对此,国内非官方媒体和海外中文媒体进行了一些报道,普遍用了“座无虚席”、“王者归来”、“大获成功”等字眼。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出于主办方的广告宣传,也可能出于乐迷对云迪的爱戴,还有可能是自媒体人为吸引眼球的过度表达。海外非中文的评论其实不多,特别是大媒体。有一则说:“The Chinese pianist who was once Lang Lang’s arch-rival is making an appearance… The Chopin Competition winner resumes his career after prolonged sanctions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But it is still a long way from getting back to the highway.” (这位曾是郎朗主要对手的中国钢琴家将亮相…… 这位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在遭受中国当局长期封杀后重启了他的职业生涯。但距离重回事业的高光时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个人同意最后一句评论。

我们无从知道云迪本人对巡回演出的真正感受和评价。但是“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跟期待有关。中国足球队若能进入世界杯,那是大成功;巴西足球队如果不能进入前四名,那是大失败。云迪对于复出的期待应该是比较高的,他希望巡回演出能引起音乐界的瞩目和著名乐评人、音乐家的高度评价,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太多结果。

我相信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云迪的练习比任何时候都要刻苦。他的水平和对莫扎特、肖邦的诠释是一流的(他的曲目不够广,这是另外的话题)。然而,全世界的优秀钢琴家数以千计,而作为concert pianist (音乐会演奏钢琴家),靠独奏一项就风光的,全世界也就几十人。除去最顶尖的一、二十人,其他数百人水平差距不大,各有所长,谁上谁下是玄学问题。云迪靠着“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的优越条件,曾经是希望之星。用跑马拉松打比方,他曾经是有希望的第二方阵中的一员,结果自己先摔了一跤(指2015年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在首尔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时忘谱),然后2021年10月,又被几个穿警服的摁在地上摩擦几分钟。他现在已经落到第n方阵,再往前赶,真的很难。

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巡演。乐迷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云迪的音乐会并不是由音乐厅的所有者主办的,而是租场地的私人音乐会。从经营的角度看,两者有根本区别。比如说xyz集团拥有一个音乐厅。它最想做的是提前与著名乐队、乐手签合同,然后双方宣传,利润分成,这样利润最大,对其档次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最有利。除此之外,一年中没有被占的日子,它就明码标价租出去挣钱。你先付租金,自负盈亏。今天的云迪,已经没有能力和名气按第一种方式走。而且,他自从2015年“翻车”以后,已经没有管弦乐团跟他合作演奏concerto(协奏曲)了,而他只能演奏分量偏轻的sonata(奏鸣曲)和其他类型的独奏曲。

至于“座无虚席”,其实也有些夸张了。比如在德国弗莱堡(Freiburg)演出时,他是在350个座位的侧厅,七成满。相比之下,加拿大华裔钢琴家Bruce Liu,几天后是在弗莱堡1700坐的主厅演出。Bruce是202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云迪那个二十多年的老奖是贬值的,看到了吗?。

在柏林爱乐乐厅(Berliner Philharmoniker),尽管有大量的华人前去捧场,3500人的大厅远远未满。侧面和后面的座位更空,总占座率一半左右。

云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很成功。这个音乐厅1700个座位,卖出去近90%。从下面这张encore(返场加演)的照片看,云迪得到了很多的鲜花。另外从照片上我们可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华人观众占~80%。得到同胞(包括许多“永远爱云迪”的女士们)的追捧当然是好事。但是,云迪真正在国际钢琴界的复出,是不能仅靠华人同胞支撑的,他必须受到音乐界、钢琴界的认可。第二个信息就不太让人舒服了:大家仔细看看照片,大约有20个观众在用手机拍摄!音乐会怎么可以这样?encore之中也是不合适的。不要以为你花钱买了票就可以为所欲为。贴到微信上去显摆凡尔赛,其实是土鳖行为。这种行为,云迪肯定也是烦的,只是他现在太需要观众了,没办法。音乐会后的签名中他也是谦恭和笑容可掬,不同于过去。

李云迪本可以立足于本土的,他做过一些与民乐相结合的尝试,很不错(下面《彩云追月》是一个例子)。热衷于搞“综艺”虽然不是独奏钢琴家的本分,我也持异议,但那是他个人的选择,他依然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就算他不像朗朗、王羽佳那样走向世界,他在中国这个大舞台、大市场上还是应该进退自如的。现在,有关部门装X,硬给他贴上一个“嫖娼”的标签,在中国这个吐沫淹死人的地方,你们让一个难得的有才华的人社死,事业和个人生活都无法正常继续,混账至极!抓嫖娼,需要通过公安侦查手段,到人家住所里去抓吗?抓了,需要全国广而告之吗?人家私生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国家安全了吗?同时出事的张国务委员,怎么网上删的干干净净呢?再说,喜欢云迪的年轻美貌女乐迷成千上万,人家云迪不占这种便宜,不淌这个浑水,愿意掏钱把事业和私生活彻底分开,这也是professionalism你们懂不懂?你们这样毁掉一个天才,缺了八辈子德了!

 

想起一件旧事,是很早以前在国内的单位,一位大哥说的。他老婆是北京某医院妇产科护士:1980年代初,东方歌舞团有一位z姓著名歌唱演员未婚先孕,这在当时是了不得的问题。她去医院做人工流产前,歌舞团团长王昆专程去医院,说某同志的错误我们会处分,她恳请医护人员保守秘密,说我们培养出这样一个演员不容易……毁人不倦的事情,40年间反而愈盛,可悲!

有看官可能要说,只要云迪继续努力,不断尝试,总归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很遗憾,时间不在云迪这边。我讲个朗朗出道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参加Ravinia 音乐节,这是美国最大的音乐盛会,包括各种音乐类型。朗朗已经在美国拜名师多年,天赋已经显露,大佬们知道这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但好机会始终没有来。音乐节中的一天晚上,著名钢琴家 André Watts要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可是他突然病了。于是朗朗紧急救火。开场前,著名指挥家Christoph Eschenbach对观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人那里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起立欢呼…… 音乐会之后,音乐家们聚会,伦敦交响乐团指挥大师Zubin Mehta对朗朗说,小伙子不错!能不能现在“给大家弹点别的什么,比如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 郎朗没有乐谱,凭着记忆完美弹奏。一帮娱记在边上听得入神。看官可以想象第二天媒体的报道。用朗朗自己的话来说:”我就像抓着火箭一般,我的事业起飞了。”

随后,朗朗开始跟大乐团合作。在两年以后的2001年,当19岁的朗朗再次来到Ravinia 音乐节的时候,他已经被聘为主演奏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

 

如今,42岁的李云迪本该坐在Zubin Mehta的椅子上,对Bruce Liu说:“小伙子不错。”自肖邦比赛夺冠到今天已经24年过去了,如果可以重来,云迪会怎样度过呢?时光不能倒流啊!……另外,欧洲巡演这种事情可能在经济上也没有可持续性。云迪没有海外经纪人。这次云迪的巡演,是由一个名叫Guanghua Media的设在德国的华人公司操办的。这个公司是做媒体的,代理音乐人并不专业。这种跨多国的巡回演出,包括一个几人的小班子(云迪的英语不行),开销不小。而欧洲音乐会的票价又低(云迪音乐会的票价一般在30-120欧元之间)。刨去不菲的场租费,balance sheet 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我的直觉,云迪的这种巡演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名声和人设的。除非声名鹊起,否则经济上没有利益和可持续性。

好,铺垫了这么多,尽管挑不动二百斤,我还是斗胆要为云迪“指明方向” — 到美国来!

美国这个鸟地方,什么都不好,就两点好:1. 耳根清净,自由随意;2. 机会多,是三教九流讨生活、寻发展的好地方。

关于第一条,做classical music的人,从舞台聚光灯下走出来,在美国没有几个人认识你、打扰你。如果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住郊区,就更惬意了。特别是,如果在国内,很难想象云迪怎么恋爱、结婚(或者像小李子那样,只恋爱,不结婚)。这方面,没得比。

关于机会,除了当concert pianist之外,有两个相对“容易”的道路,那就是从事音乐学院(或音乐系)的教职,以及做高级私教。这三个工作未必是互相排斥的,可以两个,甚至三个一起做。对于这三者,综合而言美国都是最好的。

云迪选择重返舞台,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条艰险的道路。他必须面对的是,他是一个已经不年轻的“无名”的钢琴家。(我前面说了,光靠华人乐迷是撑不起一个国际钢琴家的。)  在美国一国之内,有大量不同级别的乐团、演奏厅和音乐活动,云迪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逐步建立人设,并与乐团合作演奏concerto(如果五大交响乐团暂时不行,就先低一点。)这方面,经纪人可以替他协调和定位。美国有很好的音乐家经纪人,这对他至关重要。再有一点,云迪可以雇一个私人英文老师,强化1-2年让语言初步过关。

与此同时,做音乐学院和音乐系的兼职教师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也可以说是后路。这既是一些演奏家做不上去后走的道路,也是一些优秀演奏家逐步淡出表演后选择的道路。我女儿学了8年的笛子老师过去是知名乐队的演奏家,但50岁左右患了癌症,随后便从事另外两条路:她现在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一步步做到的),且有选择地带几个学生。又如,Augustin Hadelich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之一。他前两年决定减少舞台表演次数,逐渐成为教育家。他现在是耶鲁大学音乐系的教授,且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舞台表演……

本来,云迪在国内走音乐教育家的道路也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如今,他连音乐家协会会员资格都被取消了,还谈什么呢?到美国来吧,毕竟才42岁。每一条道路都不会十分平坦,但在这片土地上毕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人活得自由、轻松些,眼前见不到那么多吐沫星子,背后没有那么多指指点点 ......

=======================

===============

【论坛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66885.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21066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林子里的夏天' 的评论 :
哈哈,我在我自己的小车上,绝无跟大车老司机抢方向盘的意思。
老林子里的夏天 回复 悄悄话 唐兄博学,可干嘛非要抢指明方向的碗。。。哈哈。。开个玩笑。好文!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对俺“方向”的支持。
私教我文中没展开说。“经济来源”对云迪这样的人太容易了。私教每小时300刀只低不高。办个钢琴学校也不需要他投一分钱。但这些目前来说恐怕都浪费他了。
我知道他不甘心,希望在音乐厅的聚光灯下作为著名钢琴家去表演,而且最好能跟著名乐队合作。如果今后不走弯路,再加上一点运气,还是可以做到的。
很多年以后,也许人们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Who knows?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李云迪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在过去的巡回演出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我认为,为了未来的发展,他可以考虑前往美国。在美国,他可以享受更加清净的音乐环境,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此外,他可以考虑在音乐学院或音乐系担任教职,以及开设高级私教课程来稳定自己的经济来源。最重要的是,美国有很好的音乐家经纪人,可以帮助他拓展国际市场。总的来说,美国可能是一个有利于李云迪发展的地方。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得更大的成就。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杜鹃好。
谢谢你对我指明的方向的支持。哈哈。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吾言' 的评论 :
谢谢。所以云迪也该明白,没什么好留恋的。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尔。小片警肯定没有那么大权力。毁人不倦,更看高层。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来美国。可以重新开始。钢琴弹的那么好。上上个周六,去听新泽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有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曾获得过肖邦比赛第三名,我们觉得钢琴没有李云迪弹的好听:)
吾言 回复 悄悄话 再说,喜欢云迪的年轻美貌女乐迷成千上万,人家云迪不占这种便宜,不淌这个浑水,愿意掏钱把事业和私生活彻底分开,这也是professionalism你们懂不懂?你们这样毁掉一个天才,缺了八辈子德了==============
非常赞同!可是对没有素质的人又如何明白人才意味着什么?可怜可悲的群体!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这次回国,也听艺术界的朋友说,关于他的那件事情,是特意所为。。。。无论如何,赞同鹿葱的“摔了一跤,但愿能够更加强大,无论钢琴技艺还是为人处世”。

赞好文,祝父亲节快乐!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花姐好。
他的时间已经紧迫,需要走正确的大方向。
另外他要克服“心理障碍”,别琢磨着与朗朗不同,另辟蹊径。他国内的路已经基本上堵死了,就算以后完全解禁,台上台下的感觉都不对头。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摔了一跤,但愿能够更加强大,无论钢琴技艺还是为人处世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谢谢。现实中,其实我特别不喜欢不给人“指明方向”。
有感而发,虚拟一把。
小花荣 回复 悄悄话 题目惊艳,我喜欢。当年党媒太下作,连篇累牍鞑伐一个本不应该承担社会道德楷模责任的优秀钢琴家。相比于那些淫乱透顶的官员,他更像一个“绅士”。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