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从来不喝咖啡,不喝茶,也不抽烟。偶尔到了酒席宴上,仅能陪朋友喝上几杯。这非常符合外人对会计这个职业刻板印象的人设:乏味无趣。我好像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业余爱好。
可大数据似乎知道我的兴趣所在。先是给我推送东欧新娘,个个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要看的话需加入会员冲钱。想必大数据不了解会计,早已习惯了网上一切免费的会计怎么可能在网上交钱。在网上付钱全是交的智商税。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点外卖也不愿意在网上付钱。所以至今在网上点外卖的事情全由我家领导负责,我只是负责取。有一次我取餐的时候领导并没在网上付钱,需要当场付款,我这才发现我不仅仅不喜欢网上付钱,线下付钱也一样不喜欢。
大数据推送的东欧妹子失败后,又开始给我推“少年不知阿姨好”之类庸俗透顶的免费短视频。你还别说,要不是大数据,我还真不了解自己有多俗。庸俗了一阵子之后,大数据又开始给我推老年相亲节目。这大数据是记住我的生日了?怎么没几年就把我划到老年堆儿里了?点开老年相亲节目更生气,里面参加节目的老大娘岁数都比我小。
不说这不靠谱的大数据了,接着说咖啡。
第一次咖啡因带给我强烈震撼是在我考注册会计师的时候。那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准备作业,讨论原来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和安然公司丑闻事件。大家知道会工作到很晚,每个人都带来了能量饮料准备挑灯夜战,只有我一个人只喝白水。一个同学让我试试能量饮料,以确保夜间工作状态,而且好心提醒第一次喝的人最好只喝半瓶。我哪里知道咖啡因的威力,心想一个饮料还能把我怎样,抓起免费得来的饮料,咚咚咚,一扬脖儿就灌了下去。结果整晚根本无心做作业,胸膛里全是小鹿乱撞的感觉,心脏怦怦怦地跳,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每一次心跳。我纳闷儿为啥今晚如此心动,难道又要恋爱了?可当晚几个同学都是大老爷们儿呀。虽然干会计以来,行为习惯日益趋向女性化,但也一夜之间不能变化的如此剧烈吧。莫非注册会计是个量变到质变的门槛?
一晚上作业的心猿意马并不是结尾。更难熬的阶段是回家睡觉。一宿翻来覆去地在床上烙饼,脑子里全是安达信和安然那点破事儿。第二天早上,看出来不正常的老婆心怀警惕地问着无精打采的我:说吧,昨晚怎么回事?依然一脑门子作业的我说:安达信和安然不讲武德,没能耗子尾汁。不了解会计动态的老婆想了想说:我知道两个姓安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安德海,一个安德罗波夫。这个安然是个女同学吧?
本来对咖啡就不感兴趣的我,从此就对所有这类饮料敬而远之。直到有一天,一个大学时的同学告诉我,咖啡对老年痴呆和帕金森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我又准备开始喝咖啡了。
我们公司有个咖啡胶囊的机器,可以调制各种咖啡。常喝咖啡的同事提示我喝热咖啡的体验更好。结果,第一天就烫到了舌头。舌头休养生息了一阵子后,再次挑战咖啡。同事又教给我说,不常喝咖啡的人可能比较适合卡布奇诺,咖啡含量低而牛奶含量高。我并不知道胶囊咖啡机器制做卡布奇诺需要一对儿胶囊,一个是咖啡胶囊,另外一个是牛奶。我就随机抓到了一个牛奶胶囊,在机器上一通操作,最后流出来其实就是牛奶。看着白色的牛奶,我还想这卡布奇诺的牛奶含量可真高呀。而且为了让咖啡味道更淡一些,我又掺了一些鲜牛奶进去。那杯纯牛奶下肚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心想可能年纪大了,对外界刺激迟钝了。第二天又冲卡布奇诺,但是这次抓到的是咖啡胶囊,难喝至极,我第一个反应是咖啡坏了,变质了。同事在否定了咖啡变质之后,猜测我可能看错了盒子,从最苦的咖啡盒子里抓的胶囊。一向对眼神自信的我马上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这么大的盒子也能看错?赶紧多喝几杯咖啡抑制一下。
从此之后,每天随机抓一个胶囊。有时抓到的是牛奶,有时抓到的是咖啡。只要我抓到咖啡胶囊,无论加多少糖和牛奶也难以下咽,只好倒掉。一旦这种事情发生了,我就以为自己可能取错胶囊盒子了。一旦发现眼神儿不济,为了延缓衰老,就赶紧上下午各冲一杯纯牛奶的卡布奇诺。而且自信满满地到处嚷嚷,我下午喝咖啡也不影响睡觉。
与此同时,同事们也觉得奇怪,为啥最近卡布奇诺的盒子里胶囊不成对儿了?是不是商家不负责任?和商家维权失败以后,同事们每次买回卡布奇诺盒子都打开先数一遍,确认成对儿之后,再放到厨房。对此一无所知的我却依然不停地从卡布奇诺的盒子里随机抓取胶囊,以至于后来同事们都以为办公室有什么超自然现象。直到有一天,一个同事发现我只冲了一个牛奶胶囊,然后又往杯子里加了鲜奶才破案。
现在喝咖啡的习惯练成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要喝一杯。如果缺了这杯咖啡,整个早上都昏昏沉沉。咖啡能防止痴呆这件事,也许是常喝咖啡的人在没喝咖啡那天上午研究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