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O4XaSl4HkL3uCWRmnPLhpw
标点符号是进口的
大家知道,我国的线装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那么,标点符号是何时使用的呢?
清同治年间有个叫斌椿的,是满洲正白旗人,内阁大学士恒祺的亲戚,曾经做过山西、江西等地的知县,后来赋闲在家。经恒祺介绍,给当时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英国人赫德做秘书。1866年31岁的赫德要回国结婚,请求清政府派遣使团一起去欧洲考察。因不了解欧洲的官员都有恐惧心理,没人愿去。于是赫德推荐了斌椿,此时的斌椿已经63岁了,但他有眼光有魄力,依然带着京师同文馆的三位学生,以及他的儿子广英,从北京出发,踏上旅欧的征程,并写诗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天公欲试书生胆
万里长波作坑坎
他访问了欧洲很多地方,还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此行大开眼界。一天,斌椿喝早茶,在翻译的帮助下阅读英文报纸,他发现英语句子之间有许多小蝌蚪和小圆圈等符号,就问翻译是什么意思,翻译介绍说:“这些符号叫标点,是用来分割句子和表示语气的,类似汉语中的句读,便于阅读文章。他觉得很好,回国之后,就把这一重大发现禀报了朝廷,因此成了把现代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后来,跟他同行的学生张德彝写了一本《欧美环游记》,此书把标点符号向国人进行了详细推荐,不过当时还没有广泛应用。直到新文化运动开始,鲁迅、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后才开始大力推广。1920年2月2号,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第53号训令,正式采用西方标点符号,条文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及其用法,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标点符号由此诞生。
翮峰整理 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