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熙的“圣学对联”和“圣学诗”

(2024-07-07 12:36:28)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7jGCVYegX5IELJzfVqjjoA

康熙皇帝的“圣学对联”和“圣学诗”

张泽神父 译作 信德微讯 2022年10月10日 03:31 

Image
   点击上方蓝字“信德微讯”关注我们
 

Image

 

在我国许多圣堂,都镌刻着一副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

或简作:“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

有的加上横批:“万有真原”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意蕴精奥,既富艺术性,又有宣传作用,最适合作圣堂的装饰。

一般都认为对联和匾额都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编写的,镌刻于宣武门教堂,事实也的确如此。

Image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绢画。北京南堂内(局部),画中是顺治九年(1652年)到康熙三年(1664年)之间南堂的情况。

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指示文臣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详细记录了京城的历史文物及帝王们的言语行动。其中从《大清一统志》里引述了“宣武门内天主堂”的事,下面附有辑臣的按语说:

“天主堂,明万历二十八年建,本朝顺治十四年修,康熙五十一年重修,乾隆四十年毁于火,四十一年重建。门额曰:‘通微佳境’,并亭内碑铭均世祖章皇帝(顺治)御制。殿中匾曰:‘万有真元’。联曰:‘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圣祖仁皇帝(康熙)御书。”

从这里我们知道对联和匾额真确无误地是清康熙皇帝亲自作的,并且是亲笔御题的。诚如萧静山神父说的:“康熙于圣教道理非甚隔膜,亦似有信仰之诚。”(天主教传行中国考)

至于康熙皇帝为什么主动给圣堂御制对联、匾额,也是有一番来历的。

据《天主教传行中国考》上说,康熙三十二年,皇上患疟疾,教士张诚进奎宁一服而愈,皇上即赐宅一所(旧北堂)。二年后,又赐旁近隙地一区,命建天主堂,皇上亲题“万有真原”匾额(原为“万有真元”,见后解说),又题上述之对联,派大臣送至天主堂悬挂。以后康熙又以宣武门内天主堂(南堂)规模狭隘,另给银一万两,饬命重修。及堂工完竣,又题匾额、对联如前。又作律诗一首,一并送至堂中。

可惜的是,乾隆四十年的一场大火把圣堂和康熙御制的对联,匾额化为乌有。所幸,乾隆皇帝又拨银一万两在原址重建,也把原先的匾额、对联以朱笔重书。不过,他把“万有真元”的“元”字改写成“原”了。据黄伯禄神父著的Melanges Sur I'Administra一tion上说,原因是他嫌笔划太少。二字音意相同,但以“元”为正。据说元朝统治者避讳“元”字,把“元始”改为“原始”。

Image

 

下面,我们对对联的一些艰涩字词略作解释。

上联的“无始无终真主宰”意义明晰,无须注解。“先作形声”,即创世纪开宗明义第一句,“起初天主造了天地”之意。“先”,起初;“形声”,即有形有声可感知的万物。以特点代称主体是文艺上的一种手法,正如以“锦鳞”是鱼的代称一样。“先作形声真主宰”和同一作者的诗“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是化工”意义相同。

下联“宣仁宣义”的宣字,在古汉语里是“大而全”的意思,全句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至仁至义”,或“仁至义尽”之意。“聿昭拯济”的“聿昭”二字,源自《诗经·大明》中的“昭幸上帝,聿怀多福”。聿是助词,无多大意义,所以放在昭字前面。昭乃昭明彰著之意。下连“拯济”,即拯世济人。连起来说,就是至仁至义的天主给人昭示了他的救赎之功。

“大权衡”——词,确是有些讲究的。古代称秤砣为权,秤杆为衡,权衡连用,指称量之器具,又转称仲裁之人,借意为主持公道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天平”。这里是说天主是有善必赏,有恶必罚的大天平(公义之主)。吴渔山诗:“若非死后权衡在,取义成仁枉圣贤”。这里的“权衡”就是这个意思。

看了康熙皇帝作的“圣学对联”和“圣学诗”(这是吴渔山起的名字),可知他对天主教遒理懂得相当清楚,并有服膺之意,但终未能入教,惜哉!

来源:云上阡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