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是人间大救星,你跟他走吗?

(2024-06-02 12:04:25)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nJSUbdR2mUSbEJ2PbwN4sQ

 王文锋 匝办 2020-07-28 12:35
 

《马太福音》第10章查经音频版和文字版

 
《马太福音》第10章(上).mp3,匝办,53分钟
《马太福音》第10章(下).mp3,匝办,59分钟
 
 
Image

 

 

     第10章    天国君王的战前点将          

   

Image

 

10章1节: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经文理解:耶稣的事工计划很有条理。第五章至第七章:确立真道基础;第八章:显明大能作为;第九章:刻画反对势力的面目。从第十章开始,建立团队,进行团队作战。
 
骨干是团队事工开展的第一需要。本章记录的便是耶稣差遣和动员十二门徒的训令,内容分为四部分:选立门徒1-4节)、嘱咐门徒5-15节)、警示门徒16-31节)和勉励门徒32-42节)。
 
耶稣何以选立十二门徒?这十二门徒是要与《旧约》十二支派对标。如果说十二支派是《旧约》的选民代表,那么十二门徒就是《新约》的门徒代表。这一前一后的两个十二,展现了新旧约两个时代的领袖风范。领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领袖的素质决定了教会的素质,教会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素质。
 
耶稣对骨干队伍建立的重视程度在《路加福音》中表现突出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612-13节)在选立门徒前,耶稣上山整夜祷告,可见祂重视和投入的程度。耶稣要建造的不仅仅是团队的核心,更是教会的根基,如保罗所言: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以弗所书》219-20节)。教会设立,福音广传《圣经》的启示,都将是以十二使徒为主的领袖们去落实的。
 
考虑到十二使徒都为无名小辈,因此耶稣给了他们特别的权柄,使他们能旗开得胜。权柄不仅意味着师出有名,更意味着神的大能。这权柄本只是耶稣独有的,现在祂要赋予十二门徒,这说明事工已由耶稣一人扩展多人,意味着天国事工将由点及面纵横扩展了。
 
赶鬼医病为何成为权柄首要的展示方式呢?因为当时犹太人的信仰犹太教,只信《旧约》,要激发他们接受耶稣的福音,就必须藉着令人惊讶的神迹奇事,吸引他们关注耶稣、注目福音。
 
10章2-4节: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经文理解:这是《马太福音》唯一出现使徒名称之处。使徒的意思是受差遣即受耶稣特别呼召和膏立的人。纵览四福音书,使徒一词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路加福音》出现9次(613节、910节、1149节、175节、2214节、249-11节、2433节),《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各出现1次,《约翰福音》没有出现。这与《使徒行传》形成显明的对比,《使徒行传》共出现45次。由此说明,使徒在耶稣在世时还处于灵命和使命的初级阶段,而在《使徒行传》中就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了。这也说明了门徒成长为使徒是需要过程的,需要经历长期的历练。耶稣对使徒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祂精挑细选,这是因为使徒肩负的是非常的使命,任重道远。使徒不仅需要灵命达到一定高度,也需要具有担负超常使命的能力。
 
十二个门徒的出身、性格和才干,都有所不同,他们多为社会底层人士。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是渔夫,马太是税吏。其他人不详,估计也是底层人士。但耶稣拣选的眼光独特,使用门徒的功用也很平衡。日后的《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就是学问渊博的知识分子,保罗更是受教于大拉比迦玛列手下的法利赛人。可见,上帝国的精兵不在于学历和背景,只在于上帝的选召和蒙召者自身的献身精神。
 
十二门徒各有各的性情和趣味。他们虽然是平民出身,但被主更新后,大有志向,投身布道事工,十二门徒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为主殉道了。
 
门徒中,彼得的性格较活跃,容易冲动,凡事喜欢出头,颇具领袖特质。耶稣也曾称他为磐石,意为门徒的领袖、教会的根基。彼得日后写了《彼得前后书》,据说是为主倒钉十字架而死。
 
安得烈尽管没彼得名气大,但却是他带彼得认识耶稣的。他与人为善,善于个人布道。据说安得烈最后是被捆在十字架上两天两夜,活活给吊死的。
 
使徒雅各又被称为大雅各,是西庇太之子。他原先性格也暴躁,曾因撒玛利亚人不接待他们而建议耶稣降火毁灭撒玛利亚(《路加福音》9章51-54节)。但他后来被主改变,忠心侍主,是第一个为主殉道的使徒(《使徒行传》12章1-2节)。
 
约翰的性格由其绰号“雷子”便可见想象到他的猛烈火爆。约翰和雅各同为西庇太之子,他们的母亲曾求耶稣得国后安排他们在祂左右,暴露谋求高位的私心(《马太福音》20章20-28节)。被主改变后,约翰的生命焕然一新,日后写了《约翰福音》《约翰一二三书》及《启示录》,经书中屡屡提示信徒要彼此相爱,思考也很有深度,非常强调生命真道、基督属性和末后的启示。
 
多马的个性则比较多疑,对耶稣复活一事的小信就显明了这一性格特点(《约翰福音》11章16节、20章24-29节)。但耶稣眷顾他,特意向他显现,完全改变了他的生命。之后,从多疑到多信,从多信到多传,多马与此前判若两人。据说他曾布道到了印度(甚至有说法到过中国),并最终在那里为主殉道,且是被用乱矛戳死的。
 
本书作者马太是个税吏,税吏身份常招人嫌弃,但他豪爽好客,曾高调公开宴请耶稣(《路加福音》5章29节)。马太最后也是为主殉道了,据说是被刀刺死的。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的事迹不多,有记载说他是奋锐党人,原先异常重视律法,信主后也忠心耿耿。据说他最后在耶路撒冷传道时被众人用石头和木棍打死。
 
达太应属于寡言少语的性格,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据说他最后也是为主钉十字架殉道而死。
 
另一个西门是奋锐党人,可见比较激进,据说最后也是被钉十字架殉道的。
 
巴多罗买的殉道更触动人心,有记载说他最后是为主被活活地剥皮而死。
 
最后一位是众所周知的犹大,此人贪婪、奸诈,最后的结局是上吊自杀了。
 
基督是教会的根基(参林前3:11)。《以弗所书》2:20说使徒和先知是教会的根基,是指教会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见证的真理和教训上——先知是预言基督,使徒是见证基督,神借他们所启示的圣经,是教会信仰的根基。换句话说,主耶稣自己,以及使徒和先知为他所作的见证,是教会的根基。
 

Image

 
10章5-15节: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经文理解:在这一段中,耶稣对门徒的嘱咐分为四个方面:事工的方向5-6节)、事工要素6-8节)、事工保障9-10节)事工的处理11-15节).
 
事工方向分为三个要点:不走外邦道路、不进撒马利亚、不离以色列家。不要进入外邦及介于外邦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的撒马利亚,这个嘱咐有点令人意外意思是说,福音要专注于以色列本族这与耶稣先前的意向似乎有所不同(《马太福音》412-14节、811-12节)。
 
其实这里耶稣着重的是福音传播的阶段性策略让福音由近及远在《马太福音》的末后,耶稣明示福音要传给万民(2819节)。这透露意思第一,福音事工按部就班,从身边开始起;第,救恩既由犹太人而出,首先要传给他们,这合情合理。迷失的羊指处于信仰迷失中的以色列民,他们急需福音的方向
 
确立事工方向后,耶稣进一步明确了事工要素,包含方法、主题、切入点、态度。方法随走随传主题天国近了切入点赶鬼医病态度白得白舍
 
随走随传提示福音禾场广大,时不我待,门徒应要快马加鞭四处布道。天国近了表明福音已经来临,上帝国度的概念已突破犹太人过去的传统认知,教会即将建立。赶鬼医病表明门徒已得到权柄,以此作为福音的突破口。白得白舍表明事奉是一种报恩,是一种受恩——感恩——报恩的过程。
 
耶稣对事工的保障也作了教导,祂告诉门徒,出去传道无需准备金银铜钱、无需准备口袋褂子、无需准备鞋子拐杖。褂子、鞋子和拐杖指备用的第二套换装品。工人饮食是应当的是对你们要白白得来,白白舍去的回应传道者凭信心甘心摆上的,故要轻装上阵不要让事务缠身,假公济私贪图个人利益更加要不得听道者则有义务接待传道者,因他接待的不仅是人,更是神。换言之,接待工作意味着感激上帝的恩赐,因为工人是上帝所差派的。耶稣的教导奠定了日后教会的奉献理念(《哥林多前书》914节)。作为工人,务必要忠心事奉,以与蒙召的恩相称(《以弗所书》41节)。
 
上面所提的事工保障,并非死板的教条,耶稣的用意是要传道者和听道者各尽本分,有时也要依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耶稣在被捕前夜就调整了方案: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路加福音》2235-36节)这里是告诉事奉者面临迫害时采取的态度。保罗也有类似的教导: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哥林多前书》918节)
 
事工出现不和谐局面,该如何处理?耶稣给予了三点教导要请接待人的安11-13节)、要离背道者的家14节)、要除罪恶城的土14-15节)。这里明确接待的两个要点传道者事先要物色有好名声、有爱心家庭去借宿,以免事工遭受耽误。传道人宿后就应该要为房东祝福。道理一样,假如传道者得工价是应当的,那么接待者得祝福也是应该的。如遇特殊情况,比如接待者不甘心接待,他也因此而不配领受祝福,那传道者的祝福将仍旧归于自己。耶稣如此说其实是给代祷者鼓励,表明他的祝福必蒙神念。指出代祷者既是祝福者也是蒙福者,不管被祝福者配不配蒙福,祝福者都是蒙福者。如果被祝福者配受祝福,祝福者会蒙神假如被祝福者不配蒙祝福,祝福者同样也会蒙纪念,绝不会浪费祝福。
 
针对不友好者的态度,耶稣也给予了明确的警示。就把脚上的土跺下来当时犹太人的一种信仰态度的表达,通常针对外邦背道之人犹太人在路过外邦地后通常会跺鞋上的尘土,以表示自己要分别为圣。耶稣教导门徒用此举动回应抵抗福音的犹太人,颇具讽刺意味。事实上,不接待传道者的人不仅无礼,从根本上轻视上帝上帝之道。
 
耶稣拿犹太人的背道者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人相比,意在表明犹太人拒绝福音,后果会比外邦人拒绝福音更为严重。理由第一,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应该更明白上帝的心意,因为《旧约》圣经都是藉着他们默示出来;第二,他们是耶稣福音的优先受惠者,理应要感恩聆听接待传道人
 

Image

 
10章16-33节: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注:“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经文理解:16-33节进入警示门徒阶段,耶稣教导门徒应该如何面对险境。这一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面临险境16-21节)、寻找方案22-25节)、勇于应战26-31节)。
 
门徒遭遇险境主要来自宗教人员的逼迫16-17节)、政治人士的逼迫18-20节)家乡人的逼迫21节)。
 
耶稣门徒将如羊入狼群,狼群暗喻犹太教的公会即宗教领袖群体。他们因观点根本有别于耶稣的福音,因而坚决排斥福音。这些人如何敌视耶稣如何敌视门徒所以,耶稣格外提示门徒们应该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灵巧像蛇指在警觉性和灵敏性方面应像蛇一样懂得躲避凶险,不必胆怯,要有智慧,先保实力,免得耽误事工。驯良像鸽子指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心不应有仇恨,应该始终带着爱和怜悯。
 
交给公会意味面临受宗教审判,因为公会为犹太教最高宗教审判机构。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则代表遭受政治审判,期间可能会逼供或用刑。耶稣提示我们不管面临何种处境,都不必过度顾虑要说什么,因为传道者被捕尽在上帝的护佑之中。既然如此,圣灵就必定会教给他们当说的话。不要思虑不是说人不应该准备怎么说,而是不应该过虑这里的言外之意当门徒面临逼迫时,圣灵不仅会给予信心,也会给予智慧。
 
耶稣进一步指出门徒可能还会受到兄弟姐妹、父母双亲的误解、陷害,乃至被众人恨恶。表明传道者可能在亲朋好友中也会受到排斥,乃至遭遇众叛亲离的局面。事实上耶稣自身也有类似经历,肉身兄弟也曾冷嘲热讽(《约翰福音》71-5节)。
 
接下来在寻找方案上,耶稣给予三点指示要忍耐到底22节)、要逃到别城23节)、要谨遵师道24-25)。
 
惟有忍耐到底就必得救指在逼迫中应该忍耐面对,确信只要仰赖上帝,必得蒙眷顾。得救不是指末世的拯救,指蒙神搭救脱离险境,指内心有神同在而有的喜乐和平安。
 
逃到别城不是胆怯和恐惧,而是为保存实力打持久战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句话颇具争议,按字面理解,耶稣似乎是指祂不久将要第二次再来,但事实上这事并没有发生。要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马太福音》16章28节、《马可福音》9章1节、《路加福音》9章27节。对照以后就不难发现,耶稣的意思是指教会的诞生,而不是指末后的再来。因耶稣是教会的元首,所以人子的到来,可以理解为耶稣在教会居首位。(《以弗所书》2章23节)。
 
“要谨遵师道”的意思就是经文所描述的“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之意,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一个基督徒无论怎么受苦,最多也不过和耶稣一样,上帝所预备的试炼不会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第二层意思指我们是耶稣的门徒,师傅所经历的,学生也得经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这是一句补充,连接上句所说的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也曾被污蔑为鬼王,那祂的学生们遭遇一点苦难就不算什么。言外之意,人既然可以辱骂、侮辱耶稣,就不要期盼他们会爱戴祂的门徒。
 
接下来是关于勇于应战的教导,也可概括为三点:看清事工本质(26-27节)、看清仇敌本质(28节)、看清上帝作为(29-31节)。
 
“看清事工本质”指经文所说的“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这段话提醒我们不要过度担心遭遇逼迫。既然福音必须要公开,那就要坦坦荡荡地传,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绝不应该因担心受迫害就隐藏自己不传福音了,这实在得不偿失。如果环境需要我们必须站出来,那么坦白身份和公开言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们的坦荡是有理由的。接着耶稣指出要看清仇敌的本质。如经文所言:“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耶稣郑重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上帝,魔鬼根本无法损害我们的灵魂,顶多只是伤害身体。反之,假如今天我们因为害怕身体受损而畏首畏尾,不敢为主做见证,恐怕日后我们的灵魂会被神审判,我们倒是要怕这个。
 
无需惧怕的根本原因在于上帝是大能的,祂的作为奇妙。如经文所言:“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连麻雀这样微小的动物,上帝也不会让它随便死去,更何况我们这些按照祂形象所造的蒙恩之人呢?祂连我们头发都数算过了,更何况我们的性命呢?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胆怯和惧怕,因为我们是上帝眼里最宝贵的产业。
 

Image

 
10章33-42节: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经文理解:这是耶稣对门徒的总结性勉励,概括为三点:当承认主32节)、当爱慕主34-39节)、当接待主40-42节)
 
承认主,是一种信仰立场的表态,它是基督徒在神和人面前一种清晰坚定的、丝毫不能含糊的抉择。假如基督徒连为他受死的主也不承认连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也不认信,那说明他心中根本就没有上帝的位置。这不是通常灵命中的软弱和亏欠,而是关乎心中究竟要不要神的问题。耶稣的话表面上似乎过于严厉,其实却不然基督徒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因为信仰必然要经历试炼。虽然我们不会动不动就经历生死抉择之炼,但万一经历,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表达信仰立场要明确告示敌对者。我们毕生之所以甘心乐意投入传道事业,源于上帝值得信靠,因祂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全能者,我们的身体、灵魂、家庭乃至来世全然基于祂的保守和恩赐。
 
基于此,耶稣更进一步描绘了难以想象的局面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斗争。耶稣要我们做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时抵挡我们最厉害的人或许就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即或如此,我们也立场坚定,绝不爱父母、兄弟、儿女过爱上帝。不是叫我们不要爱我们的亲朋好友,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在关键时刻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作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女朋友威胁如果要继续相信上帝,她就一定要与你分手又比如父母威胁如果要继续相信上帝,他们就与断绝父子关系,等等。当然,我们先要尽本份来关心亲人并为他们代祷,努力以爱心和忍耐感化人心,但假如他们不愿悔改,还逼迫威胁我们,那我们就应斩钉截铁选择真道。父母养育之怎能与上帝无限的恩典相比呢?父母给予我们的只是时空中有限的陪伴,耶稣身为上帝之子我们的是舍命流血的爱,更何况这是一种赦罪救赎的永恒之爱呢?
 
所以,我们当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如此才配称为基督的门徒。如果仍旧只是考虑肉身的得失,我们失去的将是永恒的福分和盼望。如果我们能暂时轻看属世的荣辱得失,必将得享永恒的生命。
 
末了,耶稣回归本章关于接待的主题,概括为三点真诚的接待:报答救主40节)接待的价值:有劳有获41节)接待的态度:无论卑贱42节)
 
接待传道人或为神做工,在本质上是在接待主,因为传道人和事奉者神所差遣的人(“使徒”意为“受差遣”)。在今天,可以扩展为所有被神所差遣的人都应该受到热情接待。
 
有关接待的价值,耶稣清楚许诺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的赏赐接待义人的必得义人的赏赐。这表明任何的奉献和付出,只要是为神而作的,必蒙上帝念和赏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最后耶稣还特别叮嘱,接待工作尤其要察看人的动机,绝不可看人脸色,意思是,人要查验自己的心态。我们绝不可攀高接贵,只喜欢接待有名望的传道人。无论对方是什么背景,哪怕他极其卑微,我们都应该要全心全意接待接待不在于我们付出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诚心诚意,是否公正怜悯若非如此,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不蒙上帝记念的,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