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39v2NQmVhOJRQu2LAQaWvg
在法国境内有块美国的土地
诺曼底美军公墓
联军诺曼底登陆示意图
法国诺曼底美军公墓,是为纪念在诺曼底登陆中牺牲的美军官兵而建。
公墓占地70公顷,坐落在奥马哈海滩上,面朝英吉利海峡,俯瞰蔚蓝的大西洋,四周苍松环绕、鲜花遍地,环境极其宁静优美。
振臂起飞如天使归天
美军将士公墓的大门是椭圆形的,墓地里白色大理石的十字架在碧绿的草坪上,排着整齐的队列,庄严肃穆,仿佛大阅兵一般。风吹起时,又好似一群展翅欲飞的白鸽。
面向光明,把黑暗留在身后
步履蹒跚走过青春的记忆
这里埋葬着在诺曼底登陆中阵亡的9388名美军官兵 (我特别敬佩欧美人在统计战争和疫情夺取生命时的精确。反映出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重视!)
登陆中牺牲的美军官兵,无论官阶大小,墓地的大小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牺牲者的生命都一样贵重。他们平等地穿过死亡去觐见上帝。
墓地管理者只是按不同的军种和编制排列,意在让这些美国大兵们生死都能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其中有些新墓是参与诺曼底登陆的幸存官兵,在和平时代寿终正寝后,留下遗愿回到这里和当年的战友埋在一起。
巴顿将军的墓地在前面,背靠山坡,面向他的部下。墓地上十字架的质地、大小、规格和其他所有的十字架一样,只是上面刻着:乔治·史密斯·巴顿,第三集团军上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额外的赞美和修饰。这位血胆将军,即使在墓地也和士兵亲密无间。
巴顿将军墓碑
与一般棺材躺在墓穴里不同,美军公墓的棺材全部是面朝大西洋竖着入土的,表明他们誓死站着遥望故乡守卫和平。
墓地上的每个十字架纪念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姓名、军衔、部队番号、家乡和阵亡日期。如今,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地和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美军将士的后人来此瞻仰凭吊。
也是在这里,法国同伴笑着对我说,“你刚刚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看我一脸疑惑。法国朋友解释说,法国政府1979年将美军公墓作为永久领土赠予美国,诺曼底美军公墓因此变成一个神奇的“国中国”。(访问者无需申请签证就能踏上了美国国土)。旨在表达对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的敬意,以及对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视。
我从小受的教育是,祖国山河,寸土不让。法国人的做法真是惊掉我下巴。尤其是在我过往的认知里,法美两国文化差异比较大,远没有英美那么亲近。
法美两国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因此往往对彼此存在不少误解或偏见。比如美国人可能觉得法国人比较傲慢和矫情,而法国人可能认为美国人较为粗鲁或缺乏文化底蕴。
我第一次从美国去法国出差,美国同事就预警我,在巴黎,你用英语问路,可能没人会理你。同事说,有一回,他看到巴黎路边咖啡座上有位看着英文报纸,喝着咖啡的绅士,心想,这回总算找到一个懂英语的人可以问问路了。结果英文问题抛出去后,对方只用眼角扫了他一下,还是坚持用法文回答他的问题,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
法美之间虽然有点互相看不顺眼,但他们也只是暗搓搓地较劲而已。表面上还是和和气气的一派绅士风度。也没妨碍法国人把这块墓地直接“大方地“ 送给美国。著名的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也是法国人送的。这真是太会送礼了!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法兰西胸怀可以啊!
十字架上的六芒星
诺曼底公墓还有一样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那就是在一排排墓碑十字架上,偶尔会出现一个顶着大卫之星,又称六芒星的十字架。
问过之后,才知道这表明墓主人是犹太人。参战的美国官兵,有着非常不同的宗教背景,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等。战后一起长眠于此。
我突然想到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千年的你死我活战火不断,于是好奇地想知道战死的美军官兵里有没有伊斯兰教徒,他们的墓碑又长啥样。我倒是很想看到他们与犹太战友相安无事地躺在一起。朋友说,好像有,十字架墓碑上如果带月亮和星星图案的就是穆斯林。可是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敌军公墓
诺曼底德军公墓
诺曼底战役不仅有十多万盟军将士阵亡,德国官兵也付出了生命代价。他们生前血战,死后为邻,墓地遥遥相对。
德军公墓坐落在公路旁一处比较偏僻的地方,既看不到大海也没有门卫和安检。穿过一道狭窄和昏暗的拱形石门后,出现了一个气氛有点诡异,有点戏剧性的德军公墓。
与绿茵白鸽一般圣洁美丽的美军公墓相比,战败国的德军公墓采取的是黑色主题。绿地上三三两两地树着些由粗粝的火山石制作的黑十字架(远看有点像小黑人)。一白一黑,“黑”“白”分明,风格迥异的美德两国军人墓地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里安葬了22000名德国阵亡官兵。
墓园里一排排黑色的火山岩十字架让整体气氛凝重肃穆。它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力不亚于美军公墓,一眼就让人心中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根据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位于欧洲各地的战败军人墓地必须设置十字架,该墓地显然遵照了这一承诺。
墓地中央是一个圜丘,下面掩埋着300名名字待确认的阵亡士兵。圜丘上面有座5米高的雕塑,远看像只垂着翅膀的黑鹰,近看其实是同样黑色火山岩质地的十字架,十字架下站立着一对人类父母的形象,他们低头默默地哀悼着脚下逝去的孩子们,悲伤的神情令游客心中升起另一种悲痛和遗憾。
这里的墓碑是一块块井盖大小的小方石,石头上叠加一块十字架形的扁扁墓碑,墓碑是躺倒而不是树起来的。上面刻有死者的姓名和出生日期,有些墓地上还摆放着花束。
历经战争创伤的法国人,战后,在家园的废墟上,能给侵略者德军留出的这块墓地也显示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渴望。这再次让我想起了波士顿郊外康科德古战场上美国人为敌军英国士兵建的那个墓和墓碑上感人至深的碑文(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读读我的文章《从世界著名的战争祭奠方式看生死与人性》 )
这是一个让人反思战争、珍视和平的地方。
战后海滩上的彩色小屋是个获奖项目
想必大家都在很多战争大片里和二战小说里看过诺曼底登陆有多残酷和血腥!也知道那场决定二战胜利的战役有多重要。但每个从战场上提着半条命回来的老兵都会告诉你,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里的残酷与真实的枪林弹雨相比,都不值一提。经历战争的将士才是最深刻理解战争与和平的人!
也因为有战争的底色,如今的诺曼底海滩上那些彩色的小房子才更显可爱。
记得几年前,有个中国女子写了一封非常著名的辞职信。一句简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是的,多看看世界,会让我们谦虚一些、包容一点,将大爱,自豪感和同理心给到全人类而不只是自己的民族。
无论胜负,这里只关乎人类共同的情感。
写于2024年 6月,以此纪念 二战诺曼底登陆 D-day(1944年6月6号) 八十周年。
【END】
如果你喜欢,欢迎点赞,转发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