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传教士摇篮——荆州神学院+彩蛋

(2024-03-28 17:06:44) 下一个

1) https://mp.weixin.qq.com/s/Kq0R_xnj1U33RfIavUZz7g

荆州发布 2015-09-10 04:24 

清朝、民国时代,东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加速,使西方宗教(民间习惯称“洋教”)得以传入荆州,教堂、神父、牧师、传教士、礼拜等已让民众有所认知和了解。但提起给力西方宗教文化传播的“荆州神学院”,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今天让我们走近宗教学府遗存,领略异国建筑,感触异域情调,了解神秘宗教世界,领悟教义哲理。

1908年春,瑞典第二大基督教教会——行道会,和美国行道会合作,在荆州城内原药王庙(现为某机关大院)开办了一所神学院,并将武昌圣经学校合并过来。中国著名神学家、前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崇桂亲自参与创办,并于1909年至1925年的16年间在此长期任教。

荆州神学院占地百余亩,一栋二层教学楼坐东朝西,布设大小教室十余间,楼宇两端为小礼拜堂和饭厅。其造型优雅、浑然一体,完美融合了欧陆建筑经典和宗教艺术精髓。周边草木葱茏、苍翠欲滴。

学校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当时荆州数一数二的学府。

如今主体建筑已不复存在,雄伟气派的教学主楼、学生宿舍等只留存在老照片中。

荆州神学院尚存四幢西式别墅建筑,原为为牧师和教员修建的小洋楼。属欧式特色,保存完好,风格独具。其掩映在茂密树林中,如茵芳草相伴;形态精巧别致,轮廓精美绝伦;两层格局、坡顶、回廊、露台、半圆窗……。廊柱托起圆拱、尖拱造型,尽显欧陆风情;一栋楼顶的貌似“烟囱”物体,引发人们对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透过尖拱窗户向内观望,让人联想起礼拜堂的虔诚膜拜;踩踏在楼层木质地板,渗透出古朴、凝重;漫步在通幽回廊,令人倍感轻松、惬意。

神学院授课内容有哲学、神学、语文、数学、历史、英语等学科。学校还有一所附属中学,初高中两部六年制,为各地教会学校培养中小学教师人才。该院曾培养了大批的宗教人才,历届毕业生分派各教会担任牧师、教士等神职,对湖北的宗教事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该院不仅施教培才,还积极参与爱国、公益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1931年,荆江大堤万城溃口,江汉平原一片汪洋,灾民从四面八方涌入荆州城内寻求救援,神学院及时腾出住处安置灾民,施粥救济,捐献衣物。洪水退去后,又发放钱物,帮助灾民回家。怜悯、友善之举,令人感动。

1938年,荆州神学院领导王怀振主持了本院与省立八中、江陵简师等校组织抗日宣传队,发表演讲和抗日救国文章。充分诠释爱国理念,深刻体现教义哲理。

194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荆州,神学院被迫停止授课,院里于是开办了难民收容所,收容本地、武昌、麻城、鄂城(今鄂州)、浠水等地难民数百人,荆州城青年女性多奔神学院求得庇护。该院在教学楼顶部搭一简易铁棚,竖起瑞典国旗,表示中立;最大程度的庇护了这些危难中的国人和信徒。帮扶救难,拯救生灵。灵魂因此得到升华,会得到上帝赐予的永生,或在天国里得到永福。

1930年,瑞典行道会资助基督教信徒、名医李星阶在沙市创建私立康生医院,即今天以血吸虫病防治、口腔病治疗见长的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

荆州神学院兴建地,延续了辽王府、药王庙的文脉。明朝辽王府遗存的石柱础,直径足有1米,像面大石鼓,非常的壮观;给典雅的宗教学府建筑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几棵最高树龄长达1127年的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绿荫如盖,呵护着老“洋楼”的静谧和优雅。

1947年荆州神学院依依不舍地退出历史舞台,其绵延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开启了荆州高等教育之先河,突出了荆州在湖北的宗教历史地位,留存了不同凡响的独特洋楼。让我们祈福吧,但愿神学院百年老建筑早日纳入“荆州市优秀历史建筑”,乃至于文物保护单位。

2) https://mp.weixin.qq.com/s/eB06qNtYNn-0UrsoslItDA

荆州往事 | 荆沙基督教的牧师们

 张俊 荆州记忆 2016-10-11 06:52

Image
沙市圣公会办公楼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个冬夜,一个叫王房全的17岁少年到沙市码头搭船,准备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不料他在登船时落入江中,不会游泳的他直呼耶稣救命,在顺水漂了十七八里后才被人救起。事后,已是基督教徒的母亲说是上帝帮了他。

最先将基督教带入荆沙的是美国圣公会,时间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初期去受教的信徒不多,因为坊间流传着洋教士会挖人眼睛的传言,但那些教士很有办法,在教堂做完礼拜后,就给教徒发点菜粑粑或面卷子,这对那些贫困的人很有吸引力。后来,该会派桂美鹏牧师到荆沙当会长,桂身材矮小,人很瘦弱,但做事很有魄力。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在沙市花家湾(今逢春坊)创办了美鹏学堂(今新沙路小学),这是荆沙最早按西式分班制受课的小学堂,开了荆沙现代教育之先河。该学堂当时只收教徒的子女入学,对学习好的孩子还可保送到武昌文华学院深造。桂牧师的这一招很灵,吸引了不少的人入教。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在沙市庶园路(今五一路)盖了座小洋楼,在那里设了个公共阅览室,每礼拜三夜晚给教徒们上文化课。

桂牧师是个教子有方的人,他生有四女一子,儿子桂质庭是美国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后来在武汉大学做了系主任。女儿桂质良也是美国约翰霍甫斯金大学的医学博士。他不仅将子女教育得好,还帮助了像王房全那样的苦孩子。王父是个聋哑人,在沙市码头当搬运工。王母也只有一只眼,靠给人干杂活补贴家用。后来桂牧师让王母到教堂帮忙,借她房子住,每月还给她5块大洋。在王房全12岁那年,桂牧师又送他去宜昌教会学堂读书,后来又资助他去上海读圣翰大学。王房全后改名王芳荃,在上了清华学堂后又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当注册部主任兼英文教授。桂牧师很喜爱王芳荃,后将大女儿桂月华许给了他,他俩生的儿子就是日后名满上海滩的文化人王元化。

Image
王芳荃(右三)和家人(中间是少年时代的王元化)

继桂美鹏之后,1912年,该会的杨器之牧师又创办了圣路加中学,杨自任校长,经办人是戴练江。校址在沙市崇文街的黄州会馆,那里边有大院子、戏台和两栋二层楼房。教学照搬武昌文华大学附中模式,开有英文、国学、历史和地理等课程。此外,学生们每周还要去教堂做礼拜,有不少有钱的人都将子女送到这里来就读。

杨器之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宗教科,有过留洋经历,早年曾参加过革命团体日知会。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派出“五卅”惨案宣传团到荆沙搞募捐活动时,杨器之与教员童世光等人发起后援会,支持学生们上街举行反日游行活动。后来因该校的一位外籍教员与学生发生冲突,一个叫李敬先的教员带着大部分学生离校,到宁波会馆去办了振华中学,因而该校才不得不停办。

瑞典行道会在荆沙布道要比美国圣公会晚,该会的晏立德(音译)牧师在沙市巡司巷江边修建教堂时,已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但后来该会在荆州城建了一所规模不小的神学院(也称神学校),它的创办与一个叫陈崇桂的教徒有关。

Image
20世纪30年代的荆州神学院

陈崇桂,祖籍湖北孝感,清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在武昌,教名马可。陈父是个箍桶匠,陈母给人当佣人。他7岁那年,其母到瑞典行道会韩宗汉(音译)牧师家中帮佣,因而他认识了韩牧师的夫人,那个夫人很喜欢他,经常带他去教堂做礼拜。陈崇桂在16岁那年受洗礼,后由瑞典行道会资助上了武昌博文中学,毕业后去一所教会学校作了教员。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位创建瑞典行道会的牧师来武昌,在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陈崇桂对这位牧师说中国地广人多,但传播福音的人太少,因而应当办所神学院,多培养一些神职人员。他的话引起那位牧师的重视,第二年春天,那位牧师请在华的瑞典行道会和美国行道会派人到昙华林道路堂,共商创办神学院一事。当时鄂南的教务由瑞典行道会负责,鄂北的则归美国行道会管理。会上双方商定将昙华林的瑞典行道会圣经学校迁往鄂中南的江陵县,在荆州古城中建一所荆州神学院。办学费用由两会均摊,管理实行董事会制,首任校长由美国行道会的李真(音译)牧师担任,教员有文明盛(音译)、陈崇桂等人,学院的筹建由陈崇桂负责。

陈崇桂在荆州城(也称江陵城)的惠城街(今荆中路)选了块地,这里在明代曾为辽王府,清代改为供奉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药王庙(今荆州军分区大院)。由于两个教会都舍得花钱,因而学院的房子建得很气派,总建筑面积约2150平方米,建有一座高二层的教学楼,带有尖顶小教堂和拱券通廊;教学楼旁边还建有四栋供外籍教员住的小洋楼,都装有玻璃窗和壁炉,房前屋后种着银杏、腊梅和罗汉松,环境十分幽静。

荆州神学院初期的办学规模不大,“江陵城内之行道学校,其组织、其课程与寻常学校大相径庭,专门研究神学之学校也。其学生由各处教会择其信仰深刻之青年教徒,考送来校,毕业后大抵以传教为职业。全校分神科三班,普通科一班,学生共二十七人,以籍隶襄阳、南漳、宜昌者为多。教员六人,属于西国者三人,一为美籍之毕德海,一为瑞典籍之史克圣夫妇。课程分普通与神学二系,普通课程有国文、英文、代数、史地、哲学、天文、地质、伦理等科;神学课程则有比较宗教学、辨惑学、教会学、教会史、新旧约等。房屋整洁、经费由美国行道会支给,教职员待遇,颇称丰富”(引自《江陵县教育志·鄂西教育现状及其问题》)。

Image
陈崇桂牧师(右一)和家人

陈崇桂在荆州神学院呆了16年,其间他依托学院还创办了一所中学。在学院里他既是教员又是学生,曾于1919至1922年间去美国、瑞典等地旅行布道,并在美国惠腾大学进修,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回荆州神学院后晋职为牧师。1925年,陈崇桂与该院董事会的外籍教士发生冲突,遂辞职去“基督将军”冯玉祥那里当了一名随军牧师。

许多荆沙人对这座神学院都怀有好感。1931年,荆沙遭遇了一场大洪灾,荆江大堤决口,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荆州城避难。为了安置这些人,学院敞开大门施粥赈灾并提供住宿。1940年6月荆沙沦陷前夕,荆州神学被迫停办,不少学生跑到宜昌去参加了战地服务团。荆沙沦陷后,为躲避日军的杀戮和奸淫,有350多名从武昌、麻城、鄂城、稀水等地逃来的难民躲进了神学院。为了保护这些难民,瑞典行道会的人在教学楼顶搭了一座铁棚,上挂瑞典国旗,以阻止日军的闯入。1944年12月,该院的唐金城牧师因在潜江暗中帮助过抗日游击队,被人告密后在沙市遭到日军宪兵队的逮捕,人被打得死去活来,但唐牧师使终未吐露一字。

除荆州神学院外,瑞典行道会还在沙市办了所小学。1934年,该会的夏定川(音译)牧师趁总会干事巴利莫来荆沙视察之际,向他提出新建一座教堂和一所小学的请求。后来这个请求被总会批准,1936年,来华接任夏牧师的安义理(音译)牧师在沙市李家大塘(今文化坊)建了一座哥特式教堂和一所附属小学,这就是后来的沙市华瑞小学。

教会办学堂增强了对教民的吸引力,然而办医院的吸引力似乎更大。1917年,有英国皇家医学院博士头衔的李星阶来沙市,与一个叫李青峰的人借邓家花园(今毛家坊处),办了一所有30多张床位的慈济医院。1926年北伐时,该院因战乱而停办。1927年,在瑞典行道会的资助下,他又在毛家坊创办了一所规模更大的康生医院,院内有座高三层的医疗楼,医疗设备也比较先进,并聘有2名外籍女护士长,是当时荆沙最好的一座西医院。

李星阶是瑞典行道会的教徒,他医术高明,有一年,他为一个少女摘掉了背上一个20多斤重的大瘤子,这使得他的医名传遍了荆沙。他医德很好,看病收费便宜不说,有时遇上一些实在拿不出钱的病人,他还干脆分文不要。1932年,李星阶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依托康生医院办了所护士学校,该校学制三年,为荆沙培养了不少护理人员。

之后来荆沙布道的还有美国路德会,时间是1921年。该会的人来得虽晚,但却在沙市一连建了永生、三一和锡安三座教堂。初期该会的信徒不多,但也是通过办学堂和医院逐渐提高了教会的吸引力。1929年,该会的格特鲁德女教员在沙市教堂开办了诊所,那年恰逢荆沙流行瘟疫,仅开业的头四个月就接诊1200余人,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与此同时,她还与人办了一座锡安小学。

1928年,一个叫崔美满(音译)的牧师揩夫人安娜到荆沙布道,他当时只学了6个月的中文,就开始用结结巴巴的中国话与人打交道。1940年荆沙沦陷时,他利用美国教会神职人员的身份庇护了不少难民。他这个人很灵光,在发现日军荆沙警备司令部的一个军官对基督教有兴趣时,他便找机会接近他,并用基督教义去影响他,后来通过这个军官的帮忙,他还对一所被炸毁的教堂进行了重建。1941年12月太平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抓捕在荆沙的美籍传教人员,荣日升(音译)牧师被抓后关进了潍县集中营。然而头脑机灵的崔美满牧师却逃脱了日军的魔爪,于1942年克服重重困难逃回到美国,在圣路易斯城家中与亲人团聚。

(该文选自张俊正在撰写的新著《民国荆沙往事》,张俊老师授权发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