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VTd4F0lFhAVzfCLKiQca2Q
老编注: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1989年,是凝聚改革开放共识的黄金时代。本号特辟“初心”栏目,邀约追忆改开年代初期的文图稿件,以此向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致敬,向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致敬,向曾经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每一个弄潮人致敬。
人物简介
罗征启
罗征启,1934年出生,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1983年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1985至1989年任深圳大学校长。后为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间:2009年2月17日下午至19日下午
地点: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访谈人:罗征启、杨继绳
杨:在清华大学听说你因抵制陈元走后门出国而影响你的政治前程,校友们都认为你做得对,都称赞你。但不知道这个事的整个过程。你能谈一谈这件事吗?
罗:那是1979年发生的事,我当时是清华党委宣传部负责人。
当时,教师中流传特批陈元(陈云的儿子)公费出国之事,传得沸沸扬扬。我负责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当然要过问。经了解,传言是从清华外事办公室那里出来的。我问外办负责人,才知道确有其事,外事办说是教育部传来的。我到教育部,不好直接去问蒋南翔,我就找了李兆汉(李兆汉当时已从清华调到教育部,任《中国教育报》总编辑),他说的情况和清华外办说的一样。
清华外事办和教育部外事办对特批陈元公费出国的事很反感,有意把这事张扬出去。一时间清华、北大都知道了,两校一片骂声。骂陈云,骂王震。骂得很尖锐,说什么的都有。如:“中纪委刚成立,陈云当了中纪委书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权利为自己的儿子谋利益。”
我在清华开宣传委员会,也听到一片骂声。清华不仅骂陈云、骂王震,也骂刘达。我问刘达的秘书王乐铭:“刘达为什么要批同意。”王乐铭说:“老头儿在东北时,曾在陈云手下工作了两年。见是陈家的事,所以拿起来就批同意。”
陈云同志:
陈元同志想公费出国,他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这样做不合适。因为公费出国要考试。现在考试期已过了,这一期公费出国的名单已经定了,正在派遣。陈元这样做使我们的工作很难做。影响也不好。群众中已经为此事责骂中央领导同志。请您干预一下,这一批不要让他出国。我听说他想改为自费出国。目前,中央领导人子弟的自费出国影响也不好。以后有其它机会再安排。
(署名除我以外,我还请宣传部的干部胡大炘签了名,表示这封信不是我私自用宣传部名义写的。后来一看事态比原来估计的严重,所以只说是我个人名义写。胡大炘坚持要和我站在一起,我说没有必要做更多的牺牲。但发出的信胡大炘是签了名的。)
我说:“这事我和王乐铭商量过。刘达同志是你批错了,不应该批同意陈元公费出国。你这么批,让下面怎么工作?现在群众骂陈云,你怎么解决?所以,我不能跟你商量。我跟你商量,你能收回批示吗?你不收回又怎么办?所以我署名写信给陈云。我写信也不能告诉你,告诉你,你怎么表态?所以我豁出去了,万一出了事,你还可以在陈云面前为我美言几句:说这个同志没有坏心。而且信的内容没有扩散,连呈递信的胡绩伟也不知道信的内容。假如你同意写信,谁为你美言?”
杨:刘达作为党委书记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罗:他还是个好老头儿,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两天后又开常委扩大会,会后,刘达又让书记常委和我留下。他说:“罗征启,关于陈元出国的事情,是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批。你的意见是对的。”我听了很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接着说:“陈云的秘书朱秘书(或者邹秘书,刘达有口音,我听不清楚)和我商量过,这批不让他出国。这样处理,你还有什么意见?”
杨:听说你不让陈元出国,陈元还很不理解。他对董新保老师说:“我们父辈打下了江山,想不到我出国这点小事还这么麻烦?”
罗:陈元当然不满意,他在清华出国不成,但不久就在社会科学院办理出国了。
杨:刘达两次向你保证说不会有人因此事整你,你为什么还不放心?
罗:后来的事实就正好印证了,我不放心的事真的发生了。
1990年我被开除党籍后,王照华马上派人来看我,以后他每次来深圳都要叫我去见他,对我有鼓励,也有批评。他对我说:“你是耀邦同志交代给我的,说是他要亲自安排,他还没安排好就走了,我还得关照你。”
杨:你调团中央没有成功,怎么知道与陈元出国的事有关?
罗:后来中组部告诉我,我不能去团中央,是“陈办”不同意,“陈办”就是陈云办公室。
我“待业”的那段时间,高沂(曾任清华党委副书记,后任教育部副部长)打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说有要紧事儿。到他家后,他说:“南翔同志授权我跟你谈话。问你为什么要反对陈云的经济思想?”我说:“高沂同志,你信吗?”他说不信。我说:“我不是搞经济的,我也不懂经济,我怎么会反对陈云的经济思想?文革期间我和梁鸿文到你家,骂江青,骂文革,我们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我如果真反对陈云的经济思想,我会瞒你吗?”高沂自说自问:“南翔同志怎么会有这个信息呢?”我把陈元出国的事跟他讲了一遍。高沂说:“南翔同志那儿我去说一说。你的事儿我明白了。包饺子吃!”我就在他家吃了一顿饺子。
杨:陈云看过你的信没有?
罗:我不知道陈云看过我写的信没有。我分析他后来应当知道的。1993年,田夫找我(田夫在清华当过副书记,他和陈家关系比较好,可以直接到陈云家里。因为在文革中他照顾过陈云的家人。陈云亲自批准建立管理科学研究院,让田夫当院长),他说:“他退休后,想让我接他的管理科学院院长。”我说:“我被开除党籍了,不合适。”他说:“没事儿,我这个院是陈云批的。”我说:“那我更不能去了。”于是,我把陈元出国的事跟他讲了。他说:“非常感谢你说了真话。我跟你讲两点:第一,我用人格担保陈云同志一定不知道这事,他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第二,你来管理科学院的事,先不要说死,我尽力疏通。可能中间有误会。”但后来,他就再没消息了。
杨:如果你愿意去天津,陈办会让你去吗?天津毕竟是直辖市呀。
罗:你说得对,即使我愿意,也不一定去得成。
杨:对你这位“待业中年”,清华怎么办?
罗:1981年冬天,我在家“待业”,胡德平到我家看我,我正在翻译建筑方面的技术资料。德平说:“你关心点政治吧,不要完全钻到技术里去了。”“待业”7个月后,中组部才让我回清华,仍担任我去党校学习前的职务——党委副书记。
杨:你是怎么来深圳的?
罗:1983年春节后,我接到香港清华大学同学会建筑系同学的信。信中说:我们这里听说你要来深圳筹建深圳大学,香港同学欢迎你来深圳。我拿着信问刘达是怎么回事。刘达说不知道。还说:我不会调你去深圳的,我没有这个意思。后来我才知道,是梁湘为深圳大学找校长,恰好张健(曾任清华党委副书记,那时是教育部副部长)到深圳。梁湘请他推荐党委书记和校长。张健说:清华的罗征启合适。张健还建议可以把钱伟长调来当头面人物,让罗征启全面负责。张健是个“大炮”,可能是他把这事儿说出去了。后来刘达到深圳出差。梁湘见刘达提起罗征启和钱伟长。刘达说:罗征启是广东人,会讲广东话。钱伟长已经去上海工业大学当校长了(后合并为上海大学),你们找张维吧。罗征启可以主持工作,他能团结人,但清华还是想用罗征启。
杨:从工作分管范围上看,你到深圳大学的事应当与陈办没有关系。看来,你一直在“陈办”控制之中,一直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
罗:可不是吗?想起来真有点可怕!
不久,教育部由黄辛白主持开了一个会,清华的校长高景德,副校长张维和我参加,还有人大副校长谢韬和方生教授,广东省高教局副局长黄其江和潘泽琳也参加了。黄辛白说:“中央已批准建立深圳大学,请清华、北大和人大支持,现第一批调张维任校长、罗征启任党委书记,方生任副校长抓教学。今天请大家来具体落实。深大已经招生了,九月开学上课,还没有校长呢!”
于是,高景德、谢韬发言代表清华和人大表示支持。张维和方生表示同意,只有我不表态。黄辛白点我名,要我表态。我说:“我还在考虑,我现在在清华忙得很,而去深圳大学当党委书记,听说深大现在只有不到二十个党员,又听说省委决定实行校长负责制,我去了没事干,所以我还在考虑。”广东省高教局的黄其江说:“我明白了。今天先不定吧,我明天到清华去拜访你,我们用家乡话谈心。”
第二天,他果然到访,告诉我说:“广东省委常委连夜开会,听取他的电话汇报,决定聘请罗征启同志任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主持深大的全面工作,即第一把手。”黄其江又补充说:“你也不忙表态决定,省委还决定请你、张维和方生先回家乡看一看,然后再作决定不迟。”
陈云、彭真从来没到过深圳,其他中央领导人都来过。陈云夫人于若木来过几次,但从不沾深圳大学的边。
我倒不这样看,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对我未必是件坏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