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歌剧:《尼克松在中国》;花腔女高音江青:在历史的乳房我吮吸我便溺...

(2023-05-01 08:11:05)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pkKjxFvnSfLN0SBNA1zWAQ

 

F | 看 《尼克松在中国》,一台不荒唐与不伟大

F 啊巴巴 2015-09-24 02:28
...

2老板娘 江青


(每个版本的江青都是大胸红唇哦)

看第二幕直接被江青登场的气势震住了。台上跳着《红色娘子军》,台下尼克松夫妇看得胆战心惊,过程中一度跑到台上跟演员玩起了互动。历史瓷跟我说,这段是根据尼克松回忆录拍的,把他当时的心境直接表现在了歌剧中,尼克松曾在回忆录里说,跟江青一起看样板戏的一小时,是他人生中最崩溃恐怖的时刻之一。还有个处理是帕特把一支步枪给了吴清华,显然是在影射美国支持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的做法。

再后来,花腔女高音江青又来了一首《I Am The Wife Of Mao Tse-Tung》,她唱:

我是毛泽东的妻子,

因为他解救了贫弱的人民,

所以鲜花戴在了我的头上。

中国人民上次是何时遗弃自己的女儿?

在历史的乳房我吮吸我便溺,

无知,无情,红色而盲目,

我从地上长出牙齿,

当我迈步,双足受缚于革命。

让我做老天眼里的沙子

我会尝到无尽的喜悦。

...

 

(再来一张备受内心煎熬的……)

附一段尼克松同江青接触的回忆录内容

“毛泽东、周恩来和我所遇到的其他男人具有的那种随随便便的幽默感和热情,江青一点都没有。我注意到,替我们当译员的几个年轻妇女,以及在中国的一周逗留中遇到的其他几个妇女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我觉得参加革命运动的妇女要比男子缺乏风趣,对主义的信仰要比男子更专心致志。事实上,江青说话带刺,咄咄逼人,令人很不愉快。那天晚上她一度把头转向我,用一种挑衅的语气问道,‘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到中国来?’

当时,芭蕾的演出正在进行,我没有搭理她。”

...

 

https://mp.weixin.qq.com/s/DOps3MUCM_2jSbpa3ZXCFw?

 

美国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我是萝卜头先生 2016-04-03 21:22
...

https://mp.weixin.qq.com/s/7p4uOhXXuGORjGDIdVDmtQ

 

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歌剧之家 2021-08-25 00:30

温馨提示

为更好的理解该剧,请先阅读下面的“歌剧简介”再观看本视频!

 

全剧视频

 
 
 

(视频时长:02:43:01)

 

 

歌剧简介

 
 
 
 

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1947-)

《尼克松在中国

Nixon in China

三幕歌剧

脚本由爱丽斯.古德曼(Alice Goodman)撰写

首演时间:1987年10月22日 休斯顿大剧院(Houston Grand Opera)

●故事地点:北京市内及周边

●故事时间:1972年2月

剧中人物: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 男中音

帕特·尼克松 Pat Nixon —— 女高音

周恩来 Chou En-lai —— 男中音

毛泽东 Mao Tse-tung —— 男高音

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 男低音

江青 Chiang Ch'ing(Madame Mao)—— 女高音

唐闻生(毛泽东的第一秘书) Nancy Tang —— 次女高音

毛泽东的第二秘书 Second secretary to Mao —— 次女高音

毛泽东的第三秘书 Third secretary to Mao —— 次女高音

 

舞蹈、军人、市民 等...

 

      歌剧《尼克松在中国》最先由彼得·塞拉斯于1982年开始构思,最后由亚当斯在1987年完成。以1972年2月21日至27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为素材,表现了东西方对世界看法的差异。这部歌剧中很少包含动作,而是被划分为6个静态的场面,剧中人物在这些场面中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对话和独白表明其不同的世界观。

 

 
 

剧情介绍

 

 

第一幕

 

      克松的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郊区的机场,受到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尼克松以外交辞令描述这次“顺利的”飞行,但音乐所传达出的真实却是:这次外交之旅是崎岖不平的。美国总统赋予这次破冰式的旅行重大的意义:他将自己的北京之行和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相提并论,并指出他到达北京的时间恰逢美国电视的黄金时段,因而保证了最大多数的美国观众都在了解这次访问。

      现场转至毛主席的书房。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周恩来陪伴下会见了毛泽东,他们各抒己见,表达对历史和当代世界的看法。可以感到,中国人的看法比美国人更加深邃和富有哲理。

      场景再次更换,变成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晚宴。周恩来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敬酒:“我们已经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庆祝”,尼克松回答:“我参加过许多盛宴”。此后各方继续敬酒,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欢快。最后以反共而成名,登上权力领峰的尼克松宣布:“各位,请听我说一句:我曾反对中国,我错了。”第一幕以宴会的场景结束。

 

第二幕

 

      帕特·尼克松开始在向导的陪同下赴北京城内参观。工厂的工人向她介绍一头大象的小模型,后者欣喜地告诉众人,象是共和党的象征,自己的丈夫就是共和党总统。她来到一个人民公社并受到热情的迎接,然后被孩子们所玩的游戏吸引住了,她之前曾在学校中看到过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多年前,我曾是老师”,她唱道,“如今我来此向你学习。”她来到颐和园,在这里演唱了一段沉思风格的咏叹调《这是预言》,为全世界设想了一个和平的未来。到了晚上,总统一行作为毛泽东夫人江青的客人来到剧院观看政治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第三幕

 

      在尼克松访问一行的最后一天晚上,众人都躺在各自的床铺上,几位主要角色通过一系列超现实且相互交织的对话沉思了自己的过去,回忆起他们的传奇经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