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与锅片郑的传说
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平南下,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成为明成祖永乐皇帝,我们家族的历史也因此改变。
锅片郑是传说?还是事实?和我们家族落籍荆州有关系吗?遇春公究竟有几个儿子,分布何处?历史真相难料。
我们绣林郑氏族谱,江陵白马寺,和湖北公安县黄山郑氏族谱都是遇春公长子郑祥(思聪)后人。
江陵白马寺家谱
绣林郑氏家谱
家谱上写的向夫人生子思聪,其他家谱上并没有这样写。查了些资料,生母应该是谢氏。遇春公在1361年攻克九江,娶九江谢氏。郑祥生于1362年。关于郑祥的更多资料,请看这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169/202212/8313.html
那遇春公还有其他儿子吗?我们的家谱上没有任何记录,这不表明没有,毕竟家谱是后人编撰的,到修谱的时候很多信息可能已经失传了;或者修谱的人只写了本支的事情。我在网上搜罗信息,前面已经说过,贵州正安说是遇春公后人根本是无稽之谈;另外看到湖北松滋郑氏家谱同时写了思聪,思会两兄弟,而且关于遇春公的生平还有墓地说法和我们绣林郑氏家谱完全一致,据说公安松滋郑氏在清末民国初尚有往来,去遇春公墓地祭祖。所以遇春公至少有两个儿子思聪,思会。松滋离遇春公墓(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169/202212/9338.html?)仅50公里而已,和我们老家到遇春公墓差不多远。下面这个图片来源自湖北松滋族谱,这里同时记录了思聪,思会两公。
湖北松滋郑氏族谱
另外一个四川名山郑孤贞的族谱说是遇春公二儿子,还有一个信州浣溪沙郑隆卿的族谱说是遇春公的四儿子。研究过后,四川的说法比较可信,郑孤贞应该就是松滋家谱上的思会公,信州的比较存疑。下面我会给出我的理由,欢迎有人能够拿出更加明确的证据来。
先说信州浣溪沙郑氏,始祖郑隆卿,说是遇春公四子,在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取信州的时候落跟于此,具体见这个网页(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60f6d8c56d128947466b2d43)。我后来找到了这一支族谱,郑隆卿生于元元统甲戌年,即公元1334年,而郑遇春生于1333年,说是兄弟关系还差不多,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其第七子生于洪武乙酉年(1369),孙子生于洪武戊辰年(1388),倒也和郑隆卿出生年纪自洽。对不住了,信州浣溪沙郑氏,除非有更直接的证据,关于郑隆卿是遇春公四子说法可能是以讹传讹,拜错祖宗了。
信州浣溪沙郑氏族谱
看到网上关于郑孤贞(原名郑诞,更名为郑琦)的说法可信度比较高。(http://www.wzzp888.com/page103?article_id=89),(https://www.jianshu.com/p/388d5f86efe1),在四川名山,雅安一带;据说四川姓郑的大多都是郑孤贞后人。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乃建文帝。北方的燕王朱棣造反,发起靖难之役,经过四年战争,攻入南京城,把侄子赶下台,建文帝下落不明。遇春公二儿子郑诞曾经在西水寨带领三万兵马和朱棣战斗,结果被朱棣溃败。朱棣进入南京城后,郑诞从南京出发,追寻建文帝(据说那是逃难的方向),一路到了四川名山,然后落地定居,改名郑孤贞,郑孤贞就是松滋谱上的思会公。
根据湖北松滋郑氏族谱,在下面这张图片上面清楚地写了思聪,思会两兄弟,秘密决定各取数派,就是现在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意思,砸锅各执一片,为日后后人相认的凭据。这个锅片郑的传说一直流传着,那片锅应该早就失踪了,至少我家吃饭的锅没有缺片。永乐篡位的时候,思会的老三郑益大概7-8岁的样子,留郑益给郑祥带着。彼时郑祥是朱棣愿意相信的人,把郑祥从福建派回云南去监视云南沐王府。当年国共相争的时候,也有家庭两边押宝,不管谁赢,总可以给自家留下血脉。
朱棣造反在六月成功,马上七月就调郑祥任云南统兵官。郑祥于是带上家眷数十人,还有二弟的三子郑益,沿江而上。可不可以更加大胆猜想一下,郑祥沿江而上去云南,郑孤贞入川去找建文帝,两条线说不定在湖北荆州交叉呢。到了公安,安葬父亲,安置家眷在此,郑祥去云南上任,郑孤贞继续西进寻访建文帝。松滋谱上只写了思会公三个儿子反而有道理,四川名山郑孤贞谱上有八个儿子,后面的儿子是以后再生的。
靖难之役,改变了明朝的轨迹,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家谱上多处描写,“念我祖发迹明初,由行伍持家,未遑制作,越四传而旋遭馋谤“,我认为就是这件事情。那时候家族先祖还在权利漩涡之中,经历父亲被诛,帝制更迭,皇权天威难测,只有搬离权利中心尚可保全。
家族始祖荥阳侯郑遇春被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牵连,伏诛废爵。二世祖郑祥因为靖难之役,和兄弟们砸锅作为信记,各奔东西,九死一生,真是感慨良多。锅片被砸之时,兄弟们或许还有些许日后相认的梦想,600年后,锅片早已无存,只留下了“锅片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