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精算师,也不是很懂经济形势,只能从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阅历里,分享一些个人心得。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也问过先生。那个时候,我们在探讨一起赴美生活,先生不想立马过来,他说,我们需要一个人留在这边挣钱。我问,多久?挣够多少?他没有答案。而我,是不会奔赴,完全未知的世界的。
我说,我们一起来算个账。首先,退休后,你希望过怎样的生活?他说,他不喜欢旅游,呆在家里就很好。但如果可能,他想至少每年花点时间,回家乡做公益。做什么公益?他说,那些留守的孩子,当真是废了,他们对未来没有向往。他说,他不会去教他们知识,但会让他们感知,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即,燃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说,好,我陪你!我问,这样的未来,需要很多钱吗?我们两地都会有退休金,然后,你的家乡做公益,估计也花费不了多少钱。
然后,是的,我们的财富尚不能自由,即,不能维持到我们退休后的生活。但我们这么能干的人,最多五年?我们一定能找到谋生方式,即,可以自给自足。
先生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他说,你去打前站,我把家里的后续处理完毕,随后就来。我说,好。二年为限。二年后,你若是还没来,我就带着孩子回去。两地分居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再多钱也不行。
我很信任我的先生。两年不到,他来了。当然,他也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毕竟,他自视为一家之主,我这么个财渣是指望不到的。尽管,我对他的投资方式是有疑问的,我的嘴基本上闭得紧紧。既然选择权已经交出,那任何的结果我都要认。
先生一直是这样的人,对未来有担忧。当年,我决定不让小儿,接触国内的教育,自幼儿园起,学费就高达十几万人民币。他很是担忧。说,你又不上班,花费这么大,风险很高,这样那样。我说,如果将来你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教育,我就 homeschooling 培育他。先生的担忧,从来就没有成为过现实。我了解他,我也了解我自己,我们都不是躺平的人。我不会因为极低的概率,而牺牲我当下的生活的。
如今,18 年过去,小儿已经成年。上周旅行,他含蓄地告诉我,他的私人账户余额已经过万。然后,LLC 账户,已经有人投资了,第一笔是 2 万美元。他是 COO/CFO,负责管账的。这些和我们,可是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先生虽然没说,但我想,他会认为我是对的。体现在,他如今对我的花钱,话越来越少了。以前其实也是不多的,我记得当年我迷上拨号上网,曾经一个月的网费一千多元,他也只轻描淡写地告知了我。我特别欣赏他这一点,响鼓无须重敲,更何况,我的个性也是很难改变的。
说到退休,他说,我的 401 K账户,已经有多少钱了。然后国内账户,大概有多少钱了。昨天差不多月末,他告诉,这个月,我的私人诊疗进账多少钱。
我问他,你还担心吗?我会工作到八十岁,你不会没钱用的 ,我们不会没钱用的。对未来,我当真是没有太多担忧的。我的理念是,拥有了当下,就不会失去未来。
其实,一路以来,观察他人生活,我的确是有很多不甚明白的。比如,住着豪宅,不舍得开空调或是暖气。如果是怕冷或是怕热,我是能理解的。其他,就不得要领了。刚来美国时,我曾经暂住一个朋友家一个星期,当真,每晚都是热醒的,满身都是汗,甚至难以入眠。也有同学,骄傲地说,退休金账户上百万美元了,可家里的生活,实在是一言难尽。
偶尔华人朋友聚会,有同学说,难以忍耐那份工作,但还差五年,不能提前退休,否则,是和钱过不去。也对?那位同学来美几十年了,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养老金账户的钱比我多多了。但那一定不是我的选择。人生有几个五年?别说五年,五天我都忍不了。举个例子,我在广州曾被打劫,胳膊骨折。家里住得离公司远。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买车,我公交车上班,起点有座位,还可以。返程没有座位,无法忍受。我半路下车,打的回家。不少钱的,但我不管。我的工资不低,挣了就是花的。不过,那个年代,如我这边舍得的,不多。
做了心理医生后,我开始明白,其实,这些和钱没有太多关系,和安全感有关。总是觉得,退休后就不工作了,未来是个无底洞,需要不断牺牲当下的感受,挣尽可能多的钱。
我的小儿说,他理解的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想去东京吃拉面,一张机票就飞了。我说,自由在我看来,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大儿认同我的定义,但他说,这很难。我让他问问自己,为什么?
我陪过朋友去看她的妈妈,住以色列人开的养老院,条件非常好。她的妈妈低收入人群,保险几乎全部 Cover。美国这边的福利,当真没得说。即,在这里,大概率不太可能,没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
那又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拼命工作,拼命攒钱,不敢悠闲当下,不敢想花就花,就为了“吞金的退休生活”?
或许,我是“无知者无畏”。我已经无知无畏三十来年了,我对我过去的生活无悔,我对我当下的生活满意,我对我未来的生活无忧。
写出来,不是想证明我是对的,而是想说,世界上有我这样的个体存在,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