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晨风、张雪峰等网红被封杀:中国言论自由的进一步限缩
9月,著名网红“户晨风”在中国大陆所有社交平台的账号均被注销,连转发其作品的号也被封禁,即“全网封杀”。而之后不久,另一网红、教培工作者张雪峰同样被禁止直播、停止节目。最近,又传出另一网红“峰哥亡命天涯”停止更新的消息。而几个网红被禁,背景则是官方发起的整治互联网的“清朗行动”。
这几位网红被封杀、禁言,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管控的进一步加强、官方对于刺耳声音更加的不容忍、中国言论自由的继续压缩。
不同于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异见人士,户晨风等网红并没有明确谈及过政治问题,也从不对中国政府进行直接批评。
户晨风做过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购买力的节目,揭露过中国中下阶层不乐观的生活状况、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但没有因此对政府施政等进行批评。当户晨风在网络直播中听到连线粉丝提及政治敏感问题,或对方是敏感人物时,还主动挂断。
而张雪峰不仅没有批评过政府,还多次表达对现政府和体制的拥护、发表迎合亲政府人士的言论。张雪峰的争议只是作为商业教培人员,提及一些大学专业就业难,贬低部分专业,宣扬功利化的教育方式等。
近期停止节目更新的网红“峰哥亡命天涯”,虽然多次发表支持乌克兰、批评俄罗斯、追捧美国等与官方立场不符的言论,但也未批评过中国官方,未对中国政治议题发表过看法。
但这些网红现在却遭遇封禁或被“整改”的命运。即便他们不批评政府,不骂执政者,但引起了若干社会争议、导致一些话题成为热点和广泛讨论,就已引发官方的不安和不满。官方的言论红线,也较之前进一步收紧。
中国的言论自由、中国互联网的言论尺度,经过了若干阶段的变化。198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政治禁忌较少、民众畅所欲言的时代。1990年代后,虽然中国政治保守化,但言论自由仍有颇大尺度,舆论监督得到一定的允许甚至鼓励。起码当时可以对于具体政策方针,以及对地方政府及官员进行批评。
21世纪初,互联网在中国普及,网络论政、揭露各种丑恶现象、监督政府,一度颇为流行。许多网络讨论还影响到线下,如“钱云会事件”、“邓玉娇事件”等都引发热烈关注和公民对事件后续的参与。除了直接颠覆政权和一些极为敏感内容不能讨论,多数问题还是有一定言论空间的。
但在2013年之后,中国网络舆论逐渐收紧,言论尺度大幅收窄。中国官方及宣传部门,以打击谣言等理由,封禁了一大批异见人士的账号,还抓捕了“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互联网名人。之后几年,又有不少“大V”被注销社媒账号,今天已很难看到自由派“大V”在微博等平台活跃。
同时,网络之外其他方面的言论自由也大幅缩水。在体制内,发布党政干部“不许妄议中央”、高校“七不讲”等条令,鼓吹“党媒姓党”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批判性、尖锐性都大幅萎缩。南方周末等曾经敢言的媒体遭到大规模整顿,一些记者被辞退或离职。连曾经是“体制内”的前央视记者柴静、王志安也被封杀、出走国外。对于大众线下的涉政读书会、时事讨论会等,也从宽容默许到全面禁制。
经历这些之后,中国舆论的多元性、传媒的批判性都严重弱化甚至消失。对于官方各种政策,几乎没有了批评声,代之的是一片拥护,或有时鸦雀无声。互联网上曾经的亲体制和反体制、左派和右派、“五毛”和“公知”、“毛派”和“自由派”等各种立场者并存、吵的不可开交但仍然尊重对方言论自由的历史,一去不返。
这样的舆论环境,看起来比过去要“和谐”,国家形势当时看起来也“一片大好”。但现实里,负面事件仍不断发生,多元的立场和表达需求始终存在。而2019年底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及“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民生造成巨大冲击,民间的不满越来越多。
政治讨论和政策批判被禁止,就有了如“户晨风”这样的网红,谈论一些亲体制人士不愿谈及的民生困苦、平民百姓的朴素诉求等。户晨风等网红动机并不高尚,其言论也良莠不齐,但毕竟将官方宣传之外的社会另一面呈现给大众,并引发一些共鸣。而张雪峰则迎合了社会气氛压抑下人们将教育功利化、试图通过考研等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诉求,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套话之外的“实在话”,也颇受欢迎。
户晨风等网红及其言论、节目,为压抑中的许多中国民众,提供了一个灰色地带,让人们能够看到官方宣传之外的另一面,听到官方喉舌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多多少少反映了民意和社会多样性。
但这些网红“红火”了不到两年,就迎来了全面封杀。即便他们已经小心翼翼避开红线、不谈政治、不反政府,也仍然逃不开封禁的命运。
对中国官方、执政者而言,只要与官方宣传不合拍、与官方政策步调不一致,容易引发争议和大众焦虑情绪、有损害社会安定隐患的,即便不直接涉政和批评政府,也不能容忍。而张雪峰那样支持和迎合政府的,有引发大众焦虑和争议的行为,也同样不被官方所乐见。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上,一方面涉政和批评官方的言论被迅速封杀,引发大众焦虑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也频遭删封,同时许多对弱势者的仇恨言论、网络暴力,却未被积极禁制,也反映了中国言论管制的吊诡、政治稳定至上和忽视个人权利、缺乏对弱势者保护的特性。
“稳定压倒一切”,是中国官方建国以来尤其最近三十多年来一贯的国策。而近年中共中央提出并不断强调的“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全”,进一步强调了维稳的重要性并强化维稳措施。“当尖锐的批评消失,温和的批评也显得刺耳”,当批评消失,只是步调不一致和委婉的不满也不再被容忍。而且如今中国官方更加强调对传媒的垄断、舆论的一体一致,厌恶任何独立的舆论力量、压制官方喉舌之外的自主表达。
于是,户晨风、张雪峰等人就被官方的“铁拳”击倒,苦心经营的自媒体平台被封杀。这些人不至于面对牢狱之灾,但恐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发声、做节目。他们被中国大陆所有社媒平台封杀,本身也体现了中国官方对互联网强大的控制力,国家机器对国民言论自由的轻易的生杀予夺。一个命令,可以让一个人从十几亿人参与的庞杂互联网平台消失。许多名气较小的人被封禁,消失的更无人注意。
这些网红被封杀,意味着中国舆论的再一次收紧,言论自由进一步萎缩。这对于中国,无论对政府还是民众,都不是好事。因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社会本就是多元的、社会的负面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政府及其执政总会有缺陷和问题的。而禁止批评和压制负面舆情,并不能抹杀这些现实,而只是让问题被掩盖而无法被讨论和解决,造成更大问题、更多不满。
笔者对户晨风等人的部分观点并不赞同,还反对其不少言论。但笔者反对将他们封杀,反对剥夺其言论自由。即便这些网红有些观点有损道德和公序良俗,将具体的视频节目删除即可,而不应将之完全封禁、所有视频全部下架。
户晨风等人的存在,也为中国民众发泄生活的愤懑、表达自己情感,提供了空间和代言。而他们被封禁,民众愤懑被压抑,反而造成更多问题。如近年中文互联网出现一些极端仇恨中国人的言论,就是对言论禁制和官方宣传的极端反弹。
堵塞不如疏导、广开言路而非迫人“道路以目”,是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明白的道理。可如今中国官方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时半刻得到表面的安宁和谐,却埋藏了更大的危机。这损害了人们的表达自由、不利于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也对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和长远稳定性没有益处。
笔者当然希望中国官方放松舆论,要让人民说话。即便管制也应有理有据有节,而非“一刀切”和不讲道理。但笔者也明白,中国官方无意改变对待舆论和言论自由的政策,未来甚至会继续压缩公民言论空间。这令人悲哀,却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