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数学是一定要超的。就美国普通高中的平均水平,不超无法应付大学理工科的学习。纽约高中数学考卷没有平面几何,没有对数,解析几何,高中的难度不足以衔接大学理工科要求。这是事实。现在不学,以后大学吃力。学习上欠债都要还的。凭什么你中学不学,大学就突然自己开窍,不如中学开始抓紧。
反正都是超,是超前学,还是超深学?我说的是对普娃的思考,普娃首先选超前学。学到Sat数学轻松高分的程度。这是最低的要求。但Sat高分,学理工科还是不够。目标是国内数学高考130分以上。少一点,120分必须的。不然的话,去啃EE和通信的大学教材真的吃力,像天书一样,会学哭的。高考数学不算拼智力,还是好的习惯和努力。
中国在大学扩招和教改以前,过去的中学教育是偏理科,把每个人往理科人才方向拔,拔不起来的,被淘汰下来的人才去考文科。没有看不起文科,但每个高中文理分班大致都是这样。所以拿中国教改以前的数理化教材教娃,是非常全面系统的,就是为了进大学理工科做衔接的。你不会教书也没有关系,和娃一起把中学的教材和习题过一遍,基础就有了。
学深有两种,一种准备各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一种就是学大学程度的数学和物理。如果是普娃,可能天赋有限,拼不到竞赛的前面几名。进拖把,毕竟是万里挑一。轮不到我家普娃,也很正常的。这时,另外一个选择是超前学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和计算机。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各种视频,教材都是公开的。
中学阶段,普娃超前学的性价比高于超深学。我说竞赛不出挑的普娃。这个也是有理论的。竞赛数学题很难。像攀岩一样,普娃学得慢,每一步都耗费脑力。学着学着可能让普娃放弃。跟别的竞赛牛娃比,更受打击。
普娃比较容易的爬山路,是超前学教材。就是中学普通数理化教材。每天一直跑着学一点,学懂一点,做10几道基础题,再学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普娃不会抱怨太难的。
我也不主张直接扔教材让娃自学。普娃没有这么自觉自律的。普娃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力,可能要到高中以后才有。看教材怎么做,不如自己想怎么做。最好娃爸妈把教材拿走,自己提示一点娃,让娃自己想怎么做。例题不要看,不看教材,自己去想怎么做。这个过程更练脑。而难度不高。普娃也可以有自己想出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