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一说拼多多和亚马逊

(2023-03-06 12:54:00) 下一个

这个算商业分析的案例,结论是amazon 快要out了。不建议长期持有他家股票。

 

亚马逊的模式,背后一堆中国个体卖家。百分之七十也是中国卖家。亚马逊让他们个体完成送货到美国仓的工作。选品的风险损失和前期运到美国仓,都是个体卖家的操作。这里面选品风险最大。卖家要全部承担这一部分亏损。Amazon的Fba交易费至少三刀一次,哪怕是一次十刀的交易,FBA交易费也要至少三刀以上。所以amazon FBA上面没有三刀以下的商品。基本上,亚马逊靠吃美国顾客的prime membership, 中国商家的FBA费用就可以做大。把选品,物流的所有风险全部推给中国商家。而中国商家只要一次选品成功,几个星期就有跟进类似卖家。所以,要活下来的中国卖家必须不停选品,每次选品失败的风险,其实都在顾客的价格里面。

 

美国电商没有中国那么充分竞争过,下沉市场还很大。说白了美国穷人还很多,美国各地到处都是一元店就是明证。

 

美国拼多多就是吃这一块下沉市场。拼多多善于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就是省钱打价格战。首先,从中国到美国这一块的物流,不是单个中国卖家做,是拼多多在集体发货,运费成本远比单个中国卖家运货低。

 

中国卖家最大的成本,其实是选品的风险成本,美国拼多多学shein, 通过美国顾客的数据流量算法,拼多多在监测美国顾客在网上搜索什么货。中国卖家不需要生产很多新货,先去上图片,有订单再加量生产。这样把选品的风险损失控制住。

 

我注意到拼多多在我消费一单以后,会给美国顾客发免费卷,就是送你十五刀,随便顾客拿什么,这是在测试美国顾客,他们在拿一些什么商品,然后他们可以用顾客的偏好去选货。拼多多在帮中国厂家一起找选品,平台有流量数据,在帮厂家审核选品。这个直接帮忙很多中国的厂家。因为之前中国厂家是不熟悉美国顾客偏好的,也没有精力运营亚马逊,厂家很多都交给中间商在做。

 

亚马逊的模式还是亚马逊对中间商个体卖家,中间商要成本。拼多多的模式是直接从美国顾客那里拿到偏好数据,然后审核中国厂家的货,省下中间商选品,运营,物流这一段的成本。通过掌握顾客数据,集中物流,规避选品风险来节省成本。拼多多把中间商的钱赚了,反馈到商品价格这里,可以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成本。

 

还有亚马逊的卖家上新要生产好多,才去入FBA库,Amazon对商家断货有惩罚,商家一断货,亚马逊流量马上没有了。为了上新,就要生产多一点,但上新的风险很大,损失全部卖家承担。拼多多成本控制,先上图片,有订单再去工厂拉货去广州,这样把中国卖家上新成本拉下来。你会发现,拼多多每次上新,经常sold out, 这是他们和厂家在测试市场。

 

还有,拼多多知道中国厂家的成本,美国顾客的价格,这中间流程只要节流成本,打价格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一条裤子,中国厂家成本五刀,美国顾客买到七刀,这两刀拼多多可以只赚中间商的钱。动不动每天出厂价上一批货,动不动上新sole out, 很容易形成消费者黏性。就是贪便宜上瘾。这里很多美国人一样也会贪便宜上瘾

 

最后,拼多多手里有一批中国厂家,他们本来就是给亚马逊供货的,而拼多多会收集统计各种顾客数据,能把美国零售市场搅乱。大概率,美国政府会收到零售商集体投诉,说拼多多低价倾销,侵犯产品设计专利,产品不安全,美国人的数据被中国政府掌握,找到借口,拼多多被封禁被罚款是迟早的事。

 

拼多多崛起,这也是一个世界趋势,就是手机APP要绕过中间商,把顾客和厂商直接连起来,这是大势所趋。以后商业模式都是手机APP把厂商和顾客直接连起来,最大限度的节流成本。以前做不到还依赖中间商,以后APP直接能做到。这是大的趋势。

 

除非中国被逼着到周边打仗,被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不然她就应该恢复到历史上,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历史上从来就是在中国。中国设计师的水准应该会上来的,到时中国也能生产奢侈品,我对中国人的审美还是有信心的。去博物馆看来看去,还是中国的瓶瓶罐罐造型和配色好看,其实,中国造的文字,家具都挺耐看的,审美品味真的不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