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哈里和梅根前往纽约接受肯尼迪基金会所颁发的“希望涟漪”奖时,典礼上面就有记者犀利提问“你们把钱看的比家人重要吗”,夫妻俩一脸尴尬快步离开。
记者指的是那部宛如核弹威力的纪录片《哈里和梅根》。
就在哈里兄嫂8年来首次访美之际,哈里梅根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布纪录片的预告片。
目的很明显,就是抢去威廉凯特访美之旅的风头。这是梅根和哈里一贯喜欢控制媒体的叙事方式——一边伤害家人,一边宣扬同情心。
先说梅根。
根据爆料,哈里和梅根的第一次约会是在迪恩街 76 号,但哈里迟到了,俩人的这次约会持续了一个小时,他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
哈里心里当时想的恐怕也就是交个朋友,这样的朋友当时哈里太多了。所以迟到了的哈里根本没想继续交往。
但是,梅根出击了。
当天晚上,梅根主动给哈里打了电话,她说‘我后天要走了,你明天晚上想吃晚饭吗?’对于哈里来说,这样的热烈直白,非常美式和前卫,他欣然答应了。
其实哈里不懂,如果梅根真的处心积虑的要走嫁入王室这条路,他是一点辙都没有。估计让他看看《甄嬛传》,估计能好点。
不过他缺少母爱,梅根这样大三岁的还离过婚的肯定比年轻女性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母爱感觉,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再明显不过,梅根凭着美式的开朗和热情,加上强大的想套住哈里嫁入王室的主观能动性,梅根实现了自己的跨越,迈进了王室。
他们正式约会后不久,2016 年,梅根在温莎皇家别墅的午餐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女王。
女王是他们宣布恋情后会见的第一位王室高级成员。梅根对王室没有任何概念。
说着,梅根还行了个夸张的屈膝礼,嘲笑王室礼仪。
怎么说呢。梅根吧,一个离过婚的黑人18线美国小演员真不知从哪里来的自信,来嘲笑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制机构。
梅根还说,有一次,威廉和凯特过来吃饭,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他们。
“当时我穿着破牛仔裤,光着脚。一见面,我给了凯特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我没有意识到,友好的拥抱会让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觉得不舒服。”
还在旁白里讽刺说,“我想我很快就开始明白,他们不仅是表面上的拘谨严肃,在内心也是如此。
”
这就打击面太广了吧。这里面更多的是英美文化上的差异。美国人更夸张更随意一点,而英国人多较为内敛谨慎。况且,当时威廉和凯特已经是英国王位的顺位第二继承人夫妇,而梅根不过是哈里的女朋友而已,梅根就像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被对待,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呢。
而且,也说不定,傻乎乎的哈里以为是真爱,而作为过来人的大哥大嫂早已看透梅根千方百计想挤进王室的心思了吧。
在纪录片中,哈里认为,“梅根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与我妈妈非常相似。”她有同样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有同样的信心。她身上有这种温暖。”
其实,这也是哈里被认为很傻很天真之所在。
梅根跟戴安娜根本没有可比性。
梅根处心积虑嫁入王室,可又处处争强好胜,一言不合就带领哈里出走脱离王室。而脱离王室后,又处处打着王室的旗号赚钱爆料搏眼球。
而戴安娜是19岁初恋即嫁入王室,又遭遇王储丈夫的婚外情和冷暴力。她抗争过,曾对查尔斯抱有一线希望,指望夫妻能重归于好,不过后面看来,是不现实的和不可能了。
好在她幡然醒悟,暗下决心,为了生存下去,她要找回从前那个真正的戴安娜,那个将自己的个性抛弃和淹没数年之久的女孩。
她全身心投入慈善工作,她对底层民众的亲近,散发出不温不火、特别自然的温暖,赢得了民心。戴安娜受欢迎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女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都是梅根所无法比拟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梅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财富,本应该默默承受住同等沉重的压力。
英国王室确实干了不少混蛋事儿,但是在哈里梅根这件事儿上王室确实没对不起他们。
梅根和哈里天天说要保护隐私靠自己,结果还是靠卖自己家孩子和所谓的“王室秘闻”制造话题。
换句话说就是,王室哪怕是天大的混蛋也轮不到你俩来替天行道。
如今哈里这个样子,不过是单纯消磨温莎家族的祖荫而已。
这么一代代消磨下去,总有一天,君子之泽,消耗殆尽;王家尊贵,沦作尘土。
————————
“哈利在影片中也不否认是自己追梅根,所以才会首先在网上主动联系,而梅根甚至不知道对方具体是谁。”
不知道为什么英国小报记者至今没有暗中取得三人的样本。
哈利在影片中也不否认是自己追梅根,所以才会首先在网上主动联系,而梅根甚至不知道对方具体是谁。
但梅根也承认低估了这段婚姻的可能遇到的阻碍,表现出美国人对王室这种机制缺乏了解(不难理解为什么哈利过去的女朋友都抛弃他,尤其是南非女友Chelsea,已经到了要订婚的程度,参加了一次王室晚餐,之后坚决分手,明确说无法接受那种生活)。包括那段戴安娜设立的慈善机构活动上的对话,梅根当仁不让,这是美国人的做法,也给她惹了麻烦。
另一个角度大概华人不太懂,就是梅根是典型的mulatto,四分之一的黑人混血,当年在南美才知道,这在白人眼里是最漂亮的女人(如果近距离见识过白人女性的皮肤,知道是如何难以吸引人),这也许是哈利第一次从朋友那里知道梅根后,上网看到脸书照片就被吸引的原因之一,毕竟这种情况下,相貌是第一的。
如果看过戴安娜的传记纪录片,应该知道戴安娜在种族问题上是很开放,不仅仅是发起对非洲的慈善机构,自己也是与印度裔的外科医生谈过一段时间恋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甚至把其在印度的母亲接到英国见面,这些过程都在纪录片里有镜头,应该属于私人收藏。但最终事情暴露后那个医生无法承受社会压力而不得不与戴安娜分手。从纪录片看,那个医生在相貌上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远不如关于表现戴安娜这段感情经历的好莱坞影片里的印度裔演员那样精神。
也就是戴安娜并不像王室其他那一代成员那样具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而哈利很早就遵循其母的做法在非洲做志愿者,不会不在种族意识上受到影响,尽管影片中他也解释了自己会有无意识的种族主义行为,但也侧面解释了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会注意种族主义问题。
因此他被梅根吸引是不难解释的,他明显并不像其他王室成员那样把种族当回事。如果看过suit,梅根尽管显得青涩,但在剧中是很吸引人的漂亮,作为男主的追求对象就合理。suit最早的两季的剧集在美国属于热播,梅根算是女主之一,尽管不如演秘书的女演员出彩。
另外就是从梅根外甥女与她成为闺蜜的过程中,包括这个女孩对梅根的评价,和其他众多闺蜜的评价,可以看出梅根属于社牛一类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当然吸引人(不难看到梅根与几个闺蜜旅行的照片中总是站C位),也不难解释她会在认识哈利前接受被任命为联合国女性权利大使成为公众人物,哈利能够得到这种老婆是幸运,因为他自己并不像是很外向型的人,更何况有早年丧母的历史。
可以看出的是哈利终于走出了他母亲的那一步,这符合他对戴安娜的理解。一个镜头当年是非常震撼的,就是让一个十岁的孩子走在戴安娜葬礼上的灵柩后,这对一个孩子的世界观的形成刺激是极大的。从影片里解释的王室成员随时在公众前必须保持微笑的要求来看,他是极度反感的,在其母死亡三天后在社会压力下王室不得不派出他们父子三人在白金汉宫外献花的过程中,查尔斯和威廉都是带着微笑的,只有他没有笑,这不难理解,一个十岁的孩子死了母亲,如何维持微笑?
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可以说很大。
至于为什么他过去不敢走出脱离王室的路,而在与梅根婚后马上就敢这样做,从他自己的说法,和那一段王室慈善讲话上不难看出,梅根更接近戴安娜,超过所有三个其他人(威廉夫妇和哈利)。
他解释过去的几个女朋友都是因为不能接受王室的要求或者无法承受英国狗仔的压力而离开他,而梅根是他主动追的(大概世界上也就是没有王室的美国人还把英国王室当回事),在那个他母亲设立的王室慈善会议上,当主持人提问时,只有梅根能够回答,而且很得体,毕竟她曾经是联合国妇女权利大师,习惯这种场合。可以看出威廉夫妇和哈利是没有这种能力谈论这种公共问题的。这个事件后来导致王室对梅根的批评,认为是喧宾夺主,但大概也就是美国人会这样做,而这是戴安娜会做的,毕竟这是她建立的慈善机构。
影片专门把这段放出来,显示了哈利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部片子播放的前三集并没有直接批评王室,而是集中批评英国的狗仔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对比戴安娜当年对他的保护,不能不说编导具有很大智慧。
其实尽管没有直接批评王室,但不难看出威廉夫妇已经成为王室工具,而没有自己的思想,至少没有表达。
从哈利谈论自己的母亲的很多细节,完全可以看出他离开王室的原因,他当年没有能力保护母亲,如今需要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不难理解的。刻意预料在以后的三集中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
有一件事是过去不知道的,就是英国社会有色人种对梅根的喜爱,尤其是王室能接受她的意义,至少在初期。影片里的黑人和印度血统的人对英国种族主义的抨击,和纪录片中表现出的对梅根的喜爱,都表示里一个概念,就是王室失去了一个最好的现代化的机会,而是更加表现了腐朽的趋向。
这个概念并不仅仅在英国,也是那些英联邦国家很多人的看法,包括新西兰的毛利族。
目前的前三集,还属于间接批评王室,希望后三集直接表现事情发展的脉络。
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揭示了英国王室,和保皇派对英国社会的腐蚀作用。哈利梅根的恋爱过程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两人是很不同的环境,梅根具有更多选择,但最终还是在闺蜜的怀疑下选择了哈利。毕竟是21世纪了,相比哈利,梅根更具有自己的地位,而哈利主要的成就是军队的十年,相对单一。
那种近乎野人生活的非洲恋爱过程,大概是哈利能够保护这个恋爱成功的关键,这是哈利的功劳,也是更接近他母亲离婚后的经历。
他是兄弟两人中唯一更像戴安娜的人,而威廉作为兄弟是不及格的,更不及格作为戴安娜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