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近日传出大批馆藏文物不翼而飞的消息。相关消息不仅如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所言,有辱这个有着两百多年文物收藏历史的机构的声誉,而且也再次令围绕该机构文物收藏的归属权问题的争议重新浮上水面。
这座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博物馆建成于1759年,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建馆倡议源于终身爱好文物收藏的英国医生汉斯斯隆的绝世的遗愿,这位收藏家1753年去世前将所收藏的71000多件物品全部捐献给国家。
同年六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以这些收藏为基础,建立起大英博物馆博物馆,于1759年1月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后的两百多年间,博物馆始终坚持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直到今天。所不同的是,其馆藏已经从开馆时的规模扩增到如今的超过八百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它曾帮助人类成功破解古埃及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就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宝物之一。
这里藏品种类繁多,涵盖地域广阔,更横跨人类历史两百多万年。这里因此成为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正因为如此,近日传出的许多馆藏失窃的消息使人们对这座著名博物馆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声誉引发质疑,不仅在英国文化界产生震动,也在英国之外激发涟漪。
世界各地博物馆展品失窃其实时有发生,大英博物馆也不例外。2002年,该馆收藏的一尊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大理石头像展品就被盗走。2004年馆藏的12世纪到14世纪的十几件中国文物也在光天化日之下不知去向。
问题是,这次失窃风波显然不是一次性的盗窃行为,而似乎是细水长流式的持续多年的藏品流失。博物馆目前没有显示具体的失窃物品数据,但估计大约有两千件之多。而且失窃藏品并不在对公众展示物品之列,而是藏于库中,主要供学者研究所用。这无疑令人将怀疑的目光转向内部人员。
八月,中旬博物馆解雇了一名员工,警方也宣布传讯了一名男子,但并未透露更具体的细节。因此目前尚难确定这是否是那名刚刚被解雇的员工。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这些不翼而飞或受到损坏的藏品多为小件,包括跨越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一些黄金首饰玻璃制品等等。如此多的馆藏文物,以这样不寻常的方式不翼而飞,至少暴露出这座闻名世界的博物馆的保管漏洞。
自八月中旬馆藏失窃消息陆续被媒体曝光后,自2016年起就担任馆长的德国艺术家哈特维希费舍尔宣布引咎辞职。
文物失窃风波,再次让大英博物馆置于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在博物馆26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近年来多次经历了多次危机,尤其因为馆藏文物归属问题,成为争议的中心。
欧洲国家希腊数十年来一直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一段75米长的横围,以及帕特农神庙附近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著名的女像柱。这两件文物都是大英博物馆的珍品。博物馆坚称,这两件文物来自一名前英国外交官在1802年合法获得的收藏。那希腊方面则坚称,这些物件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占领期间的掠夺偷盗所得。
英国媒体注意到,一些希腊考古学者这次借机评论说,失窃事件显示,这些古希腊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并不安全。
我国也要求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两万多件来自中国不同时代的各种文物。
人们也驳斥英国有关方面称这些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的说法,而这种说辞只是掠夺和偷盗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洗脑的遮羞布。另一方面一些西方人仕则称他们怀疑这些文物是否能在十年文革中幸存下来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大英博物馆和许多其他欧洲著名博物馆都已积年累月收集到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精品。当时获得这些精品的手段与途径于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版图密切相关,其法律正当性和道义正当性近年来都引发争议。
是否应当物归原主,维护其来源的人民保留其历史记忆的权利,让这些以收藏世界各地文明的奇珍异宝而闻名的博物馆进退两难。不少博物馆因此更希望选择以出借巡展的方式共享文化遗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归还,除非确实有证据显示这些藏品来自抢劫或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