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ling

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看法,对历史的感悟,对未来的期待。
正文

抉择的道德困境

(2022-05-05 11:58:51) 下一个

                    

曾记得上过的一次哈佛大学公开课有关思想实验的非常有名的例子:电车(矿山车)困境(trolley problem dilemma)……一辆刹车失灵的矿车快速而来,轨道前方不远处有5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知危险将至。你做为驾驶员 (或旁观者)可以搬动一下swifter ,五秒之内就可将矿车转向备用轨道。但恰在此时,一个成年人正在此备用轨道上行走。5秒之内你只有俩个选择:1. 什么都不做(结果可想而知,五个孩子死掉)2. 搬动swifter 撞死一个成年人,挽救五个孩子的生命。…….我曾多次思考这一难题,始终找不到解开这一难题的逻辑点。                                                                 

今天已是灵芝罹患脑瘤15周年,也到了我们的婚姻35周年。衷心感谢邓伟人,使我这个六岁时父亲就不在身边、整个青少年时期都在大半个北方 (山东、河北、苏北、东北、新疆、西北) 度过、敏感内向、自卑写在脸上的一个别样的军人后代,有幸在古城西安成为群里各位的同学和战友,也让我结识了一生的最爱,一个优点极为突出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的江南才女(高考全省第三,女生第一),我也有幸成为了浙江女婿。35年来的相互学习、磨合以及相互帮助,已经使我们成为了不能分开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当你下班回家时发现,一个心气极高的人,却因疾病的折磨 (全身肌无力,由脑瘤导致的SIADH,低钠血症) 从沙发上滚落下来,趴在地上挣扎2个多小时也起不来时,当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被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惊厥袭击,造成多次伤害 (头破血流、骨折、全身淤青,玻璃茶几被砸,家里只乘俩排沙发) 时,当一个极有才干、对自身要求又高的人,因十多年后放射治疗的后遗症 (SMART stroke like migraine attack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 的影响,行动不便生活难堪,不的不依赖别人时,当一个优雅知性、才思敏捷的人,却因疾病的长期折磨而变的记忆力下降、并且基于常识的判断能力也受损,以至于对情绪化的性格改变而揪心不已时,你就会理解她为什么不要CPR,为什么不接受各种治疗 (到目前仅有早期的一个放疗疗程和常规的抗惊厥药物)。我们都有医学背景,但都不是临床医生。随着肿瘤的再次复发,MRI上白色阴影渐渐变大,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命运的拷问。在以病人为绝对中心的北美医疗系统中,周围人的权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群里的各位大神多是临床医生,看惯了生死。当在灵芝的要求下,Palliative Care 医生给了我们厚厚的一沓文件表格有关MAID (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 时,我还是纠结了。做为care giver, 签名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但我们就这样选择什么也不做了吗?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有很多可能 (尽管美国医疗昂贵、加拿大公费医疗有限制),我知道有尊严地活着是多么的重要。但活在困境中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对生命的承诺吗?抉择的道德逻辑点应该在哪里呢?                                                                                                                                                 从理性主义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我们深知,道德的普遍性 (没有例外性)源自于对人性的理性思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就是对人的最大尊重。以感性或和以自私为基础的道德是不应存在的。我们尊重生命,但我们也不应该推下一个大胖子到铁轨上 (可阻挡失灵的矿车),去挽救未来有无限可能的5个孩子。就像一个外科医生,不应因为有5个病人急需器官移植才能活下去,就去取下一个毫不知情的人的器官做移植以救5人生命。但是,顺其自然其实就是放弃主动选择,就是前述难题中的选择1,也将是一种unintentionally 伤害生命;刻意去做一种改变,就如同难题中的选择2 搬动swifter, 也有可能伤及无辜,那将是一种intentionally 伤害生命。我做为这个大千世界生命群体的一员,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态度出发,会以下面的三点结束今天的思想实验:1.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选择)。2.做这件正确的事会为自己和亲人带来好的结果,同时也必须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帮助和贡献。3.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件正确的事时,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幸福感。这就是美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相宜坊 回复 悄悄话 我当年陪儿子参观哈佛时也看到这段命题,当时觉得像当头一棒,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突然摆在眼前。事后想想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从道德,逻辑,社会和宗教的角度来看,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你是谁,如果你是其中小孩的亲人或成年人的亲人,答案会一样吗?

随着年龄增大,眼看亲人在无望的病痛中挣扎,心中的纠结也是无解的,无论哪个选择都是错。我觉的我们的痛苦应该是第二位的,当事人的选择才是第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