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曾经的朋友,让人不得不写点她,以平我心中的感慨。
她是睡在我上铺的大学同学,长相并不出众,但是性格好,大方不计较,身边有很多朋友围绕。在校期间,还不停有中学的同学来找她玩。几乎每晚都和同学出去逛街看电影跳舞唱卡拉OK,老是调侃很宅的我是老学究老古板。她也经历过撕心裂肺的失恋,在宿舍里天天循环王杰的歌,有几次可听见,上方的蚊帐里传来她的饮泣声,我这个没有恋爱史的人,不知该对她作何安慰,只能任由夜归的她用光我打来的热水,早起替她买早饭回来。现在看来,她说得对,我的青春太枯燥乏味没有留下什么记忆点。
大学毕业前,她的工作已经有了着落。她父亲是外地当兵来的上海,后来做到市级局长。她说,父亲告诉她,退休前要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安排好她的工作,另外一件就是解决好她哥哥的婚房。这些应该都实现了吧。
十几年前,中国的微博没有现在受限。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不平的社会事件,她从来不转发不评论。后来,发生了“黄浦江死猪事件”,她频频转发抗议。我问她为何与之前不同,她回答得非常气愤,这是和我息息相关的事啊!!可惜这些对话,都随着我的微博炸号而消失了。
后来,我出国了,有了微信以后联系多了,回国也会和她见面。经历了新冠几年未见,去年见她,又胖了,臃肿不堪,完全是中年大妈的状态。她说,每天吃好饭就和丈夫俩人躺沙发上刷短视频,没有其他爱好了。饭桌上,谈了很多政治正确。记得那天归家途中,我不停地复盘自己是否有说错话,有没有被录音。产生这种担忧,实在是因为本来以为她只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突然感觉到了比这个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
这几天我和家里那位在日本度假。她发来了三句话。“怎么还跑去小日本过生日?”“不听劝啊。”当我问她为何不能去日本?她说,“不和你聊这个话题”。短短几句,让我想起一本书名《傲慢与偏见》。
之后的日本行程里,我常想起她,在短视频的信息茧房里存活的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自信来给我指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