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

真理在开始的时候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往往是在一个人手中,但却对大多数人有重大的影响。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再说一下新冠疫情的病死率

(2025-03-04 10:31:46) 下一个

病死率的定义为死亡人数除以感染人数,一般的教科书上说,对于某种传染病这是一个常数。

对于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的统计有一些误差,比如漏报,除非故意,一般问题不大。但是,感染人数就很难统计,因为很多人没有症状。早期报道的病死率差别非常大。即使在检测比较多的西方国家,病死率的数据也差别很大。

由于病死率是战略预测的一个关键数据,没有准确的病死率数据战略预测无从谈起。

举几个例子。

针对新冠病死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其在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到2022年的12月份只有0.08%。吴尊友注意到了新冠病死率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对的。但是,他的数据好像说明了病毒越来越弱,一些科普是这样说的,其实不靠谱。还有,这些数据与下面的零死亡不符。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2022年有一个约六万人感染的样品,死亡人数为零,90%无症状。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2022年有一个约十万人感染的样品,死亡人数为零。

如果观察世界各国的病死率数据,变化非常大。

真相是什么呢?

我是一个发明家,我才不会受教科书的约束,而是尊重事实。我在2020年四月在文学城发布,健康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概率约十万分之二,这个是世界通用的。另外,高危人群的死亡人数最高可达人口的1.7%,这个是各国不同的。由于健康人的死亡概率与车祸死亡概率相当,没有必要防疫,而是尽快感染而结束疫情,这与专家的建议恰恰相反。这就是我提出的反向隔离战略,在两个月结束疫情,美国死亡人数少于六万,而不是现在的死亡126万,也避免万亿美元数量级的经济损失。

要得到健康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概率是难度很大的。我是采用战略思维方法,这需要天赋、训练和刻苦。

通常的流行病学方法,需要一个五百万健康人的样本,这是相当大的挑战。

我在2020年夏天曾经请教过润涛阎,他过了一两个星期才回复,说健康人新冠死亡率为千分之一,他给出的证据是一艏航母,有一千多人,感染新冠后死亡一人。学过概率的都知道,死亡一人是随机出现的,死亡一人,可能是千分之一,但与十万分之二也不矛盾。

斯坦福大学教授杰通过研究中小学生的新冠感染,证实了我的结论。他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教授在2020年10月发表大巴灵顿宣言,受到主流媒体和专家打压。现在他是NIH的院长了。

观察中小学生的新冠死亡率是一个了解健康人死亡率的办法,因为中小学生中有基础病的人很少。比如,某州有中小学生120万,死亡10人。

健康人初次感染新冠的死亡率并没有变化。

这里说一下Omicron的死亡率。先说健康人的死亡率,由于大多数国家Omicron是二次感染,只能从中国、北朝鲜、澳大利亚来观察初次感染新冠的死亡率。比如,澳大利亚公布了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可以取10~20岁的死亡率。中国郑州富士康,大约有30~40万工人,据说有几人死亡,结果一些工人吓跑了。对于高危人群的死亡率,可以留意养老院的失误事故,都是约20%的死亡率,推测Omicron对高危人群的病死率也大致没变。

取决于高危人群的数量和保护程度,新冠疫情的表观病死率可以从十万分之二到1.7%,有1000倍的差别,这是与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