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花絮

专业钢琴调音师的闲暇花絮(调音经验分享)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第十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落下帷幕(比赛曲目&肖邦手稿)

(2025-10-21 08:01:06) 下一个

第十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落下帷幕(比赛曲目&肖邦手稿)

 

10月20日,第十 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由Garrick Ohlsson担任主席的17位评委评选出了以下奖项:

主要奖项:

• 一等奖 – Eric Lu (美国)

• 二等奖 – Kevin Chen (加拿大)

• 三等奖 – 王子桐 (中国)

• 四等奖 – Tianyao Lyu (中国);Shiori Kuwahara (日本)

• 五等奖 – Piotr Alexewicz (波兰); Vincent Ong(马来西亚)

• 六等奖 – William Yang(美国)

特别奖项:

• 波兰广播奖,最佳玛祖卡演奏奖 – Jehuda Prokopowicz(波兰)

• 华沙爱乐乐团奖,最佳协奏曲演奏奖 – Tianyao Lyu(中国)

• Krystian Zimerman 奖,最佳奏鸣曲演奏奖 – Zitong Wang(中国)

• 弗里德里克肖邦协会奖,最佳波兰舞曲演奏奖 – Tianyou Li(中国)

• Bella Davidovich 奖,最佳叙事曲演奏奖 – Adam Ka?duński(波兰)

第 19 届肖邦大赛的其他决赛选手将获得由弗里德里克肖邦学院资助的同等荣誉。

肖邦钢琴比赛第一阶段将于10月3日(星期五)开赛,共有84位钢琴家参加独奏音乐会,其中66位已在预赛(于4月底5月初在华沙举行)中亮相。其余19位钢琴家则通过在其他钢琴比赛中获奖来参加肖邦钢琴比赛。肖邦钢琴比赛规则列出了16项国际比赛,获奖者无需参加春季资格赛即可获得在华沙参赛的资格。

这十九人包括:Piotr Alexewicz、Jonas Aumiller、Kevin Chen、Mateusz Dubiel、Alberto Ferro、Adam Ka?duński、Kaito Kobayashi、Mateusz Krzy?owski、Shiori Kuwahara、Hyuk Lee、Pedro López Salas、Eric Lu、Philipp Lynov、Piotr Pawlak、Anthony Ratinov、Tomoharu Ushida、Andrzej维尔辛斯基、克日什托夫·维尔辛斯基和威廉·杨。

保证参加肖邦比赛的比赛包括非常有声望的比赛,例如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比赛(钢琴家类别于 1938 年设立!)、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成立于 1962 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拥有 62 年的传统)和费鲁乔·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首次举办于 1949 年)。

肖邦钢琴比赛将于 2027 年迎来 100 周年纪念,对于在其他知名国际比赛中获奖后决定参加该比赛的年轻钢琴家来说,这是一项至高无上的成就。

亚当·卡乌登斯基将演奏 C 小调夜曲,作品 48 号,耶胡达·普罗科波维奇将演奏两首玛祖卡舞曲,作品 17。威廉·杨将演奏 B 大调夜曲,作品 62 号,彼得·阿列克谢维奇将演奏升 C 小调前奏曲,作品 45,文森特·翁将演奏 E 大调夜曲,作品 62 号,桑原诗织将演奏升 C 小调谐谑曲,作品 39,吕天尧将演奏升 F 大调船歌,作品 60,王子桐将演奏降 B 大调变奏曲,作品 12,陈凯文将演奏作品 7 中的六首前奏曲(第 7 至 12 号)。 28. 晚会将以比赛冠军 Eric Lu 的亮相结束,他将与 Andrzej Boreyko 指挥的华沙爱乐乐团一起演奏 F 小调协奏曲,作品 21。

人们普遍认为弗里德里克·肖邦的演奏极其细腻——事实上,他根本无法在钢琴上弹奏出任何更响亮的音符。事实上,就连肖邦本人也强调他不喜欢“猛击”和“重击”琴键,他在写给维也纳家人的信中不无讽刺地写道:“然而,普遍的看法是,我弹得太弱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习惯了钢琴重击的德国人来说,我弹得太细腻了。我预计会在日报上看到这样的指责,尤其是考虑到编辑的女儿重击钢琴的声音实在太重了。但这无关紧要,因为钢琴不可能没有瑕疵,我宁愿这样,也不愿被人说我弹得太用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肖邦的演奏散漫单调——一些观看他演奏的乐迷甚至认为,他在用力度强调作品的表现力方面并不缺乏活力。“他赋予了恰当的段落一种高贵而阳刚的能量,效果令人震撼——充满活力却不粗犷——正如他用细腻而深情的演绎俘获听众——细腻而不矫揉造作。” 同样感谢米库利,正如他的学生劳尔·科扎尔斯基所言,我们知道“在演奏中,你应该发展出一种饱满、圆润的音色;用从极弱到极强的无限层次来修饰音阶的细微差别,但在极弱时要避免任何模糊的低语,就像在极强时要避免那种会伤害敏感耳朵的猛烈冲击一样。”其他人,比如阿道夫·古特曼,记得“肖邦的演奏通常非常轻柔,很少,甚至几乎从不,用极强音”——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对古特曼演奏风格的了解,据说他偏爱异常强劲的击弦。然而,基于大量的文本,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肖邦的力度和他本人一样精致,也和他独特的个性一样细腻。另一位同时代杰出的演奏家伊格纳兹·莫谢莱斯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总结:“肖邦的钢琴就像一股柔和的气息,他不需要用到强劲的强音来营造理想的对比;而且,人们不会错过德国学派对钢琴家所要求的管弦乐效果。”

肖邦手稿:肖邦博物馆作曲家展厅展出。A小调练习曲,作品25号,第4首,亲笔签名。(2025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

此次展览为第十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期间肖邦教学作品签名系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肖邦博物馆特意从法国国家图书馆借出了肖邦的《A小调练习曲》手稿,作品25号,第4号。

“我写了两首练习曲”  ——肖邦如此描述他作品10号中的前几首练习曲。考虑到它们蕴含的丰富的钢琴技巧和音乐之美,这听起来极其谦逊。1849年,埃克托·柏辽兹写道:“他的钢琴练习曲堪称杰作。” 的确,肖邦的练习曲对于初出茅庐的钢琴家来说并非普通的练习曲。它们需要精湛的技巧、丰富的才华以及表达能力;而且演奏难度极高。作曲家在这一流派的27部作品中,每一部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技术难题,但同时,它们都达到了音乐诗歌的巅峰。

A 小调练习曲,作品 25 号第 4 首是肖邦十二首练习曲中的一首,这组练习曲大概创作于 1832 年至 1836 年之间,几乎同时由肖邦的三家出版商出版:巴黎的 Maurice Schlesinger、莱比锡的 Breitkopf & Härtel 和伦敦的 Wessel。第四首练习曲与 赋予它的Agitato 速度保持一致,被视为一部音调阴沉、甚至忧郁或狂野的作品。由于重音变化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它被认为技术性很强。同时,它的特点主要由切分音的紧张演奏塑造,对肖邦来说非常重要的坎蒂莱纳舞曲就是由此产生的。对比鲜明的强调低音和弦和歌唱性的高音,肖邦的 断奏 和 连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质感和一首音乐诗。

比赛菜单:波兰舞曲

毫不奇怪,这首音乐(波兰舞曲)既唤起了人们对早期“大波兰”的回忆,也表达了 对肖邦时代分裂的波兰的战争感悟。

与玛祖卡舞曲不同,波兰舞曲在艺术音乐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历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裁(尽管带有波兰仪式舞蹈的地域色彩),它被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许多作曲家所采用,肖邦在华沙时期创作的波兰舞曲也与之相符。从风格上看,它们与胡梅尔和韦伯的作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或许是因为他希望摆脱这些世界性的联想,肖邦在1830年离开波兰后,一度放弃了独奏波兰舞曲。当然,当他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回归时——作品26号是他首次亲自发表的作品——他彻底重新定义了这一体裁,以英雄主义的口吻构思它,强调——甚至本质化——其体裁标记,并运用了一种“宏大”的音响效果,其效果比他早期的任何作品都更具管弦乐感。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