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冠日记-来自小城的思绪: 前言
文/紫若蓝
1/27/2024
我住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中部玉米地里的一个小城里,来美国很多很多年了,做着与文字无关的乏善可陈的工作,过着为人母为人妻的小日子,是一个与世无争普普通通的女人。 疫情以前,我基本不看新闻,是一个新闻绝缘体,埋头过着工作家庭两点一线的平常日子。
2019年下半年,武汉传出疑似来自海鲜市场蝙蝠汤的神秘传染病的消息,引起世界各地媒体和自媒体的众说纷纭。 没有时事嗅觉的我,并没有太在意,其实也是无暇顾及。当时我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正在忙着换工作。隐约看着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模棱火影,我潜意识里觉得这个莫名肺炎也许就像当年北京的SARS和新闻里时不时谣传的禽流感一样,可能只是一个止于远方的传说,过不了几周或者几个月就会偃旗息鼓、摇身变成昨夜黄花了。谁会想到一场波及整个世界的疫情海啸,挟裹着我们这代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向我们涌来呢?
说到SARS,那年父亲肺癌复发,癌细胞转移到大脑,需要做开颅手术,正赶上北京SARS盛行之际。 还好当医生的哥哥联系上了北京301医院,父亲顺利做了手术。 后来SARS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一年后的夏天我带着孩子回到北京,发现父亲性情大变,开颅手术的后遗症造成语言障碍,父亲变得抑郁寡言。没几年父亲就早早离开了我们。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心酸。
父亲2006年三月离开我们。我春节期间回去看他的时候,他已陷入深度昏迷。我在他的病床前陪了他三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给他读他以前深爱的枕边读物,霍金的《时间简史》的时候,弥留之际的父亲忽然烦躁不安。之后,我给并不信教的父亲读圣经,昏迷之中的父亲情绪立刻就安定了下来。每每回忆到这一刻,都会让我若有所思,不能释怀。
母亲2018年三月下旬突然离开了我们。当我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和孩子正在芝加哥郊区参加儿子的足球比赛。我带着孩子三更半夜穿过冰天雪地的高速路花了三个小时赶回家,先生连夜给我定好了回北京的机票,第二天一早,我又开车两个小时赶回芝加哥搭飞机飞回北京,总算是赶上了母亲的葬礼。2017年秋天,我回国参加同学聚会,没想到那次回国就成为和母亲的诀别。而我2018年奔丧之后,到现在已经四五年了,疫情四年一直无法回国,疫情之后,我也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回国,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了……
2020年我本来是计划四月回国的。 年初我换好了工作,二月初买好了从芝加哥直飞北京的机票,只花了四五百美元。我一边旁观着武汉光怪陆离又愈演愈烈的肺炎新闻,一边兴致勃勃地准备着回国的行程。我期待着和亲朋好友的聚会,计划着去上海看朋友,去成都看熊猫,想象着各种国内的美味佳肴,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世界即将大祸临头了。
现在回想2019年底和2020年初,我的记忆有点模糊了,就好像回忆一部多年前看过的意外得让人掉了下巴的惊悚电影,很多情节一团麻一样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前后顺序,只记得一些模糊的轮廓:比如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从被训诫,到英年早逝;全世界、甚至我们的小镇都在为中国扫货口罩;武汉沸扬惊悚的封城,方方平铺直叙的日记在国内引起了让我错愕不已的轩然大波,扑朔迷离的武汉肺炎从局限在太平洋彼岸海鲜市场周边,迅速泛滥到世界各地,也波及到了美国。然后美国开始断航,NBA宣布停课,美国开始出现居家令……
这一切发展得如此之快,把我打了个措手不及。 准备着回国的我,几个星期之内眼睁睁看着航空公司史无前例地断航退票,再到我们被要求回家上班。我记得那个周四,公司响应州政府的政策,要求全体员工回家上班两个星期。 当时大家匆匆地把电脑放进书包,迫不及待地逃离办公室,即有点对疫情的惶然,又有点对能回家上班的兴奋。 可是谁又想得到这走得容易,回来就难了。将近四年多过去了,2024年的元月我们还是以在家上班为主。 彼时彼刻,我没有想到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即将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2020年3月11日,回家上班第一天的那个晚上,我在手机上写下了我的第一篇美国疫情日记。我以为我的疫情日记也就是回家上班两个星期的工作量,每天信手几笔,应该是小菜一碟。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心不在焉的边缘观众,不知道我们正站在历史悬崖的边缘,整个世界即将被呼啸而来的新冠病毒冲入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纪级的灾难漩涡里。
我的日记最初是在美篇平台上发表的,受到不少美篇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可是时不时我的日记会被美篇屏蔽,这让我很郁闷。 但我没想到后来我的美篇账号居然被平台彻底封杀禁言,没有丝毫预兆,也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让我气愤不已。至今为止,我的美篇还是在被封号的状态,就记一笔吧。
美篇被禁之后,我开通了国内的简书和知乎专栏。 虽然知乎和简书偶尔也会屏蔽我的文章,但我感觉他们比美篇要宽容很多,至少同样的文字,我至今还没有被彻底封杀。看来平台和平台对屏蔽封杀政策也是有所不同的。原来对言论生杀的大权也是由平台后台的人来左右的啊……
我最初拿起手机写疫情日记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美国疫情的连续剧会像脱缰野马一样悬疑频频,高潮迭起。本来预计的无厘头短篇变成没完没了却又停不下来的长篇。美国政客喋喋不休地争吵;以前被人仰慕的各种组织,比如联合国、科学期刊、新闻媒体沸沸扬扬每天都有各种左右不定,让人无所适从的数据和观点;后来明尼苏达突发佛洛依德事件,各大城市出现黑命贵骚乱,世界范围游行舆论的动荡此起彼伏。而我那年居然废寝忘食坚持写了一百天的疫情日记,记录下我在美国疫情期间的感受,也记录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两年后,疫情在美国和西方虽然还没有彻底结束,但已经缓和下来了,我们的生活也慢慢进入正轨。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早已自封防疫优等生的中国,其疫情形势却演绎得越来越乖张、越来越怪诞。 而我的同龄人亲切地称为“国内”的那个地方,却成为了一个近五年都回不去的地方,想来,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
2021年底我在美国的文学城网站上开了博客。最初我只想在博客上分享我2020年疫情元年的日记。 没想到我寥寥几笔的叙旧分享,又让我手痒了起来。 我从2021年12月底每天分享一篇2020年的日记,之后又平行写一篇后记,一直写到三月下旬,记录了我们在美国疫情放松后的生活点滴,也记录了国内的西安封城、二月的冬奥会、和徐州铁链女事件的花絮。
当我写到2022年三月二十二号,分享2020年疫情日记第83天的时候,2020年的日记正是有关我们小镇超市被砸,我们小区面临黑命贵游行威胁的时刻。 当时我脆弱的内心无法面对2020年那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骚乱,就决定重回疫情元年的三月,开始写美国疫情后记二,然后就和疫情元年的日记前后同月同日相隔两年一直平行写到第一百天(6/19)结束。
写完以后,我重新整理了一下。 整理之后的日记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2020年的一百篇疫情日记,从2020年3月12号到2020年6月19号;第二条线索是:2021年12月底到2022年3月11号的73篇疫情后记,和2020年前73期日记平行;第三条线索是和2020年3/12 -6/19同月同日平行的2022年3/12-6/19的99篇日记,其中2022年3/13号没有写,所以少了一篇。在这100篇的日记和后记里,其中前73篇包括三个部分:2022年的3/12-5/23号疫情日记,2021年12月底到3/11号以前的疫情后记,2022年3/12-5/23的疫情后记二;74期到100期的日记每篇包括两个部分:2020年5/24-6/19的疫情日记和2022年同期的疫情后记。
这样一算,我前前后后写了272天的疫情日记。这100集疫情日记,记录了2020年三月到2022年六月之间272个日日夜夜,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想。 272天只是人生道路上微不足道的瞬间,历史长河里转瞬即逝的浪花。在这撰写疫情日记的272天里,我从一个专心过着小日子的新闻绝缘体,转身变成见证历史的弄潮人。这惊心动魄的时代驾驭着我起伏跌宕的思绪,我经历了煎熬焦灼的心路历程,也折射着社会的焦躁和文明的分裂。
岁月如梭,一切都会过去。 如今疫情早已结束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我希望我的美国疫情日记,这来自玉米地里的小城思绪能够为这百年不遇的疫情时代保存下一些身临其境的痕迹……
写于10/8/2022,修改于1/27/2024
********************
前言之后记:
我2022年6月写完疫情日记以后一直断断续续修改整理疫情日记的稿子。我是那种喜欢写不喜欢修改的人,所以花了好长时间才算把将近三十万字的稿子修改了两遍。我一直想出版这部疫情日记,初步计划是先放到Amazon上。但我对出版一无所知,非常欢迎大家给我一些建议。
在此感谢所有文学城的同好一路的鼓励和支持,尤其由衷感谢读者的不舍不弃。
紫若蓝于1/27/2024
***************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海外原创论坛链接:
https://bbs.wenxuecity.com/origin/1119693.html
紫若蓝美国新冠日记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242/128199.html
紫若蓝文学城博客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9242/
若蓝小诗油管频道:
可以出书了,赞若蓝!
看到了很多我因为疫情之间很少出去或者漏掉新闻,而发生的大事小情,
记得我在2022五月回来时,一直在若兰的博客和原创上跟读这些日记,看到了很多我因为疫情之间很少出去漏掉新闻而发生的大事小情,以及若兰书写的宝贵的所思所感。
开心看到若兰有打算出版的想法,非常期待:))
至于在Amazon出书,我还真知道几位网友出书的,但具体流程我也不太清楚。看看有没有出过书的网友联系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