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引发了许多新闻。先是电影改期,陈佩斯声明道歉。后是一些人士为电影大作广告,称其是一部意义深刻的电影,戏剧转拍成电影的成功典范。接着是电影上映并创出了漂亮的票房纪录(三亿)。一时间《戏台》从冷门变成了热门大片。不知是否由于电影的成功,《戏台》的戏剧版视频突然出现在我YouTube头版上了,让我有幸在小屏幕上欣赏了这部话剧。
海报
《戏台》的背景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讲述了江湖戏班在强权夹缝中求生的故事。闻名全国的五庆班将携大名角儿金啸天在德祥大戏院里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适逢刚打进城中的“大帅”点名要看金啸天,并带上部队包围了戏园子。 而金啸天则沉溺鸦片、脚步踉跄,根本无登台之力。前来送包子的伙计因为是戏迷,被临时顶替名角上场,反而受到不懂戏的大帅的称赞。谁料大帅不满《霸王别姬》的悲剧结局,非要改戏,不然就要人头落地,无奈中梨园班子只好忍辱负重,委屈求全。
看完之后在喝彩之余,有几点感受。第一个感受是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节凑太慢了,也许是因为几十年没有看话剧的缘故吧。记得最近一次看话剧还是上个世纪了。 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人艺看的,还记得那些著名演员的样子。 话剧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对话,十分有限的表演空间。现代人整天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信息碎片中,情感碎片中,依赖精神快餐,高能饮料,失去了慢慢享受艺术的能力和雅兴,所以能否静下心来看一整场话剧,的确是一个考验。
剧照
第二个感受是陈佩斯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尽管他在戏中演的角色不是主角,但如果没有他的精湛演出,恐怕这部戏的精彩程度就要减去不少。 当年最早看过他在一部电影中饰演一个反派角色,只觉得这个演员形象不佳。后来看过他演的《我这一家子》电影系列,开始看到他的演艺才华。后来他在春晚舞台上演小品,轰动一时。看过陈佩斯小品的观众,还能在戏中看到熟悉的他当年演小品时的风格。但他现在的演技更为炉火纯青,深沉老练,情感真挚。他的精湛表演串联了整出剧目,不时以精炼的语言点出戏中表达的重点。陈佩斯扮演的角色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真跪真爬,年近七十的陈佩斯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第三个感受,有些专家说观众可能会不理解这部戏的深刻意义,及陈佩斯的苦心。但实际上这部戏并不难理解,无非讲得是权势欺压百姓,野蛮摧残文明,权利的滥用和无情,受压迫者为了生存逆来顺受,小人出卖灵魂,甘当奴才。 其实与最近新出的另一部电影《长安荔枝》十分相似。如果真能够看懂《长安荔枝》,也就不难看懂《戏台》了。 当然也有人说这部戏与陈佩斯个人的遭遇有关,与他在春晚节目上的经历,还有人所共知的他与央视的争执有关,但这些只能是臆测和意会了。也许有一天陈佩斯出版一部回忆录,会给出答案。
第四个感受是京剧的魅力。虽然我不是戏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京剧的感受与年轻时完全不同了。 我现在觉得京剧唱腔优美,唱词简练流畅,乐器演奏朴实优雅,表演别具风格。 反观百老汇音乐剧具有强烈的感官魅力, 音乐感染力强烈,布景和视觉效果多彩绚丽,演员激情澎湃, 一场演出就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感觉京剧更质朴,抽象, 浓厚,像一道精美的佳肴。
时隔几载重新又看话剧,《戏台》虽然无法与《茶馆》,《日出》,《雷雨》在艺术上相提并论,但同样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哲理。不失为一部好戏,值得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