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我们 - 天大的生活

90年代学习生活在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日子
正文

90后天大往事: (第三十章) 行动就有收获

(2021-12-08 03:35:17) 下一个

90后天大往事第三十章 行动就有收获

接下来是另一家英语培训学校打来电话,邀我去试讲。

讲课地点在人民大学里的一个教室,去了直接上讲台,下面坐了一屋子求知若渴、盼望出国镀金的学生。

我才明白为什么新东方学校在一家很小的院子里。那里只是办公室。这种培训机构都是借用正规学校的空闲教室上课的,自己没有教室。

我当英语老师的事除了老五,别人都不知道。好像大四很少像大一大二时那样推心置腹了。卧谈会少了,小秘密多了。有几个同学知道我在北大有个中学女同学。我周末老去北京,他们就传说我去北京看女朋友了。其实我去北京每次都来去匆匆,那段时间还真没有去找过大脑袋。

我在那家培训学校讲了一学期托福,到放寒假就放弃了,因为下学期要进实验室,没时间了。

几个月兼职挣了几千块钱,我首先还掉了刚上大学时跟家里赌气申请的助学金。然后给爸妈一人买了件衣服。剩下的钱买了一副卫康隐形眼镜,好像是1000多元。那时候隐形眼镜是新鲜事物,只有博士伦、卫康等几个牌子,不像现在,几十元、上百元就能买到一副,抛弃型的隐形眼镜更是闻所未闻。这副眼镜为我打球运动提供了不少便利,我很满意。

这段兼职还给我留下了一些今天仍可回味的东西。

当年,天津的信息活跃度远不如北京。在天津感受不到特别强烈的出国热,但北京中关村满大街贴满了各个英语培训班的小广告,出国蔚然成风。环境对人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那时的中关村,叫“电子一条街”,就是在一条不太宽的街道两侧的一大堆平房。每个平房里都堆着各种电子产品,门口停着三轮车。街道再往里是破旧的四合院,那些搞电子产品和培训的,就租这些院子做据点。电子一条街和黄庄很近,环境都挺杂乱的,黄庄临近人民大学,是培训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

今天的中关村西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有好几处很大的电子产品卖场,百度、创新工场都在这里有地盘。其中有一组造型霸气、巍然耸立的楼群,就是新东方大厦。它应该不需要再向高校借教室了。可当年我兼职的培训学校还有其它同期的培训学校,大多去无踪影了。

为什么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的起步时间,结局这么不一样呢?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不同的理念、做法,都可能成功,区别就在于领导人的坚持。

比如俞敏洪教英语的理念,和我有很大的差别。其实哪种方法都有效。俞敏洪专一贯彻他的信条,培训加出单词书,多管齐下,稳扎稳打,关键时刻又引入外脑,才逐步做大做强。

而邯郸学步,没有自己的主导思想和理念,只是凭借一阵好风飞上天的猪,风小一点或风向变了,就会掉下来。

对个人而言,机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比如我,偶然间一脚踏入了民营培训机构发展的洪流,但是完全没有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意愿,也没有通过这段时间形成看好这个行业的慧眼,所以只能和一阵好风擦肩而过,各奔前程了。

但即使加入了某个行业,仍然成败难料。大可放心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胜算还大一些,而希望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无异于刻舟求剑,死都死不明白。我一路走来见到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因为因循成功的。

当然,合伙人也很重要,个人的魅力有助于公司成长,但要做大,集体的能量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