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难道你忘了故乡的桃花吗

(2023-02-26 14:54:20) 下一个
 

一早起来hiking。路上没有什么风景,两边的草木都还枯黄着。和阿贝两个人边走边聊,从村上春树的小说聊到日文中文的区别。阿贝说日文没有中文那么多成语,所以描写起景物来往往很多口语,不如中文精简。这让我想到作家哈金说过,村上春树的大陆译本没有英文好,也没有台湾赖明珠的译本好。因为大陆有的译本文气太重。村上春树不是那种“文艺”的作家,他用的是非常口语化的日语。

 

所以,口语化也很好。比方说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我就比较喜欢周作人的译本不喜欢林文月的,借用哈金先生的话,林文月的译本“文气太重了”。日本人的俳句也很口语化。很喜欢小林一茶的这一首——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松尾芭蕉这首也很妙——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说到樱花,今年是暖冬。开车来这里的路上,看到窗外有按耐不住的樱花已经开到如火如荼。不过走进trail却完全看不到春色,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是阴阴的。路上人很少,热闹的是鸟叫,还有啄木鸟嘟嘟嘟敲木头的声音。

 

走过路边半掩在枯草荒木里的小涧,发现今天这里的鸭子奇多,总有三四十只,或是悠闲地滑水或是把头埋进水里找吃的——也算是有几分苏轼笔下的春江景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如果换做松尾芭蕉面对我眼前的风景呢?

 

我来胡诌几句:

 

一塘浑水中/野鸭们的自助餐/生鱼活虾/不用芥末

 

换做小林一茶呢——

 

鸭别吃了/吃得那么饱/难道你忘了故乡的桃花吗


走完路上车,看微信推送《收获》迟子建的文章:《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没读过迟子建的小说,但隐约记得有朋友提过她写得好。于是打开来读——
 

第一: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

 

话有道理,不过我还没有读完第一则就关掉了。因为只这几句就让我想到王安忆在《谈话录》中的一段话:

 

彭小莲(已故导演)写过一个《他们的世界》,写她的父母,主要是父亲,然后给阿城看,阿城就对她做了些评语,说你这里面有一种共和国气质,这个评价可说是针对所有我们这些人的,阿城和我们气质不同。

 

非常喜欢阿城的文字。王安忆的《长恨歌》应该没什么共和国气质我却完全读不下去,但她的很多杂文散记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我没有读过彭小莲,不过迟子建的这篇《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只读了几行字,就觉得满满的“共和国气质”扑面而来,吃不消,哈。

 

又打开另外一篇:陈丹青《我眼中有教养的40个细节》。听过几次陈丹青的访谈,看他叼着烟卷常常无法克制地冒出几句脏话。不过这倒并不妨碍陈先生时时自省。他也在文章中自嘲过自己成长于文革,粗鄙而没有教养。

 

看陈丹青先生说的40个细节大都是常识。不过有几条倒是点醒我自己,抄写在这里:

 

29 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

 

30 学无止境,不仅要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像的要复杂。

 

31 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