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MIT组织了一个Math Prize for Girls,除了2020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至今一共举办了14届;今年的10月6号的比赛算是第16届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女学生,通过AMC考核的,分数略高于AIME的入选标准,可以参加。没有报名费,但是三天活动期间的食宿需要自己负责。比赛由The Advantage Testing Foundation/Jane Street 赞助,共有10万美元奖金:第1名5万,第2名2万,第3名1万;第4到10名有4000、2000、1000不等的奖励。
这项赛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男女平等,以及鼓励女性展示她们的数学潜能。那个HMMT太拥挤了,提前一年都报不上名:所有名额在接收报名的两个小时内就被抢光。人类历史上,女性数学家的光辉一样耀眼:美女数学天才Hypatia,不与男人结婚而与数学结缘,被当时的教会烧死。女数学家Emmy Noether 在1915年发现了对称性与守恒量之间的关系。MIT的一个女学生(名字我忘了)首先证明了,等距同构(Isometry)只能是平移、反射和旋转。Math Prize for Girls会不会也造就杰出的女数学家?
这项竞赛的内容不涉及微积分,但是有极限的概念和无穷级数以及无穷乘积。我作了一个初步统计,代数、数论和函数问题大约占40%;几何、三角占30%,组合、计数也是30%。当然,这三大部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复数运算完全可以在复平面上几何化;几何形状的计数也是组合,几何概率既需要代数,也需要组合;三角部分占了所有函数的三分之二。任何一道竞赛题,都要涉及不同的领域。
我做遍了过去14届的全部考题;与AIME、COMC相比,感触最深的是出题者的出奇不意。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尽管每一个文字都认识、每一个句子都理解,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却好像都用不上。你非得开动大脑里的每一个神经细胞,搜索所有可能的策略和技巧,凭借自己的3Ins (Insight、Ingenuity、Instinct),猛然间,“原来如此!”,答案就在眼前!感谢组织者提供如此富有趣味性、思想性、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我再年轻些,也去参加一两届,得个5万块,岂不是比一个打工仔一年的收入都还多?
当然,奖金是次要的。如果能够通过参加一些数学竞赛,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就算将来成不了数学家,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还不是手到擒来?数学都能搞定,还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