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人生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正文

原子核里的故事(2)

(2022-12-07 18:52:59) 下一个

化学反应是通过化学键的断开与重组,即是交换电子来实现的,并不改变原子结构。原子真的不可再分吗?我们只有120种元素,核素却高达3100多种;它们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核聚变及核裂变,还有核衰变。把质子和中子捆绑在一起形成核素的力叫做强核力,实现衰变的力叫做弱核力;它们都是有式可表的。

1895年,Roentgen在研究高压真空管中的电子行为时,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它们可以穿过肉体照出骨头。紧接着,Henri Becquerel在研究磷光时发现,含有铀的矿物可以使聚光板变黑,即使把光板严实包住也是如此。Pierre Curie和Marie Curie分离出了其它一些具有这种放射现象的物质。放射性(Radioactivity)不同于电磁现象,即使经过物理、化学处理的一些元素仍然具有放射性;这是核素的基本性质。

放射性的本质是核素释放出三种粒子:Alpha粒子即氦核,Gamma光子(能量/频率高于X射线,电磁力的携带者),Beta粒子即电子或反电子(正电子)。正电子是由Carl Anderson在1932年发现的;当他在观察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时,发现了类似于电子、却带正电的粒子。产生正电子的方法是,用高能Gamma射线撞击原子核,产生一个正、负电子对;能量按照公式E = mc^2转换成了质量。反过来,一个电子与一个正电子高速相撞,质量湮灭,成了Gamma光子(能量)。

一个Beta衰变的式子可以表示为C-14 →N-14 + e(-) 或者 n →p + e(-),反之,N-14 →C-14 + e(+), p →n + e(+)。为了解释能量和动量的守恒,Wolfgang Pauli在1930年提出了中微子(Neutrino)的概念;这种粒子在1956年被一些物理学家检测到(他们因此获得1995年得诺贝尔物理奖)。现在写出的Beta衰变式为 p →n + e(+) + ve, n →p + e(-) + (~ve)。

到1930年代,人们知道了6种亚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正电子,gamma光子,中微子;这些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要素。问题是,核内质子是互斥的,是什么力把它们绑定在小小的核内?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Hideki Yukawa提出,核子通过交换光子实现相互作用,正如原子通过交换电子而相互作用。他提出,应当有一种粒子携带强核力,核力大小与粒子的质量成反比(?);并预测这种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200倍。因为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就称为介子(meson)。

1937年,Carl Anderson发现了一种质量为106 MeV/c^2的粒子,但它与物质的作用很弱,不可能是强核力的携带者;现在被称为Muon。1947年,Cecil Frank Powell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三种Pi介子,不带电的Pi介子质量为135 MeV/c^2,带一个正电或一个负电的Pi介子质量为139.6MeV/c^2。1983年,Carlo Rubia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发现了带一个正电或一个负电的两种W玻色子,质量为82GeV/c^2;一种不带电的Z玻色子,质量为93 GeV/c^2。它们正是弱核力的携带者,其质量是电子的1万6千倍。

亚原子粒子极小、运动速度极快,而且寿命极短,几纳秒之内就会衰变为其它粒子,是不可能被直接观察或测量的。为了检测到它们,人类必须制造出极小空间分辨率、极短时间分辨率的设备。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全部秘密,必须要达到Planck尺度才行:空间1.6 * 10^(-35)米(物理学意义上的最小距离单位),时间5.39 * 10^(-44)秒(没有比这更短的时间间隔);二者之比等于光速。

目前人类能够制造的检测设备可以达到0.1纳米、0.1纳秒。所使用的材料,须得与被检测粒子发生某种作用,比如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材料离子化、发出光线(电磁波)等。检测原理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高压高温的液化气)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高速运动;其运动轨迹可以用摄影设备记录下来。通过计算轨迹的曲率和桡率,可以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带电量。

另一方面,根据相对论原理,接近光速运动的粒子,其质量和寿命都会显著增加;人们为此建造了回旋加速器、线性加速器、同步回旋加速器,还有大型粒子对撞机用以产生各种粒子。加拿大在Saskatoon还建造了同步光子辐射器(Canadian light source),可以产生各种频率的超强光束,用以检查极其细微的结构。

到1950年代,数十种亚原子粒子已经被发现。Murray Gell-Mann和Kazuhiko Nishijima等人试着将它们分类。刚开始时只是按照质量分类,但随着更多的粒子被发现,物理学家们引进了其它性质,如旋转运动产生的磁性导致了Spin的出现。现在的主要分法有三类:带力粒子(光子,W+/-, Z,自旋为1),轻子(电子,Muon, 相应的中微子,及其反粒子,自旋为1/2),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前者的自旋为0,后者为1/2.

Gell-Mann注意到了强子Kaon、lambda、sigma、Xi的非同寻常的性质:衰变周期很长、核反应中总是成对出现,它们本应该通过强核力相互作用,实际上却是弱核作用。他引入了奇异性(Strangeness):Kaon (hyperkaon) = 1,antikaon = -1, Sigma = -1, lamda = -1, Xi = -2。他按照每八个一组重新分类,由此发现了一些缺失的粒子。但是,后来又发现10个一组的强子,其分类方法受到了质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的粒子都是强子。种种证据表明,强子并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Gell-Mann提出了三种夸克及其反粒子,分别称为Up、down、strange(现多称为sideways),自旋都是1/2. Up带电+2/3,down和strange各带电-1/3。Up和down的奇异性为零,strange的奇异性为-1。由此便可组合出所有强子,如质子p = uud,反质子(~p) = (~u)(~u)(~d), 中子n = udd, 反中子(~n) = (~u)(~d)(~d)。介子由一个夸克和另一个反夸克组成,而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

1970年,Sheldon Glashow等人把电磁力与弱核力统一了;他们发现,在极端高温高压下,这两种力合而为一。鉴于强子也部分地受到弱核作用,而电弱作用来自于四种粒子(电子、光子、W, Z),也应该有第四种夸克(Charm,c)存在才对。1974年,严重质疑Glashow说法的Burton Richter,Samuel Ting等人在加速器中独立地发现了一种很重的粒子J/Ψ,其夸克组成即为c(~c)。紧接着,介子D+ = (~c)d, D- = c(~d)被发现; c的静止质量为1500MeV/c^2,带电+2/3。

1975年,Martin Perl等人发现了第5种轻子tao(或Taon);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夸克,称为bottom (b)。1977年,Fermi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大质量的介子,upsilon,其夸克组成为b(~b)。b的静止质量为5000Mev/c^2,带电-1/3。轻子都没有下层结构了,是最基本的粒子。既然轻子有六种,夸克也应该有六种才对,否则就不对称了。第六种夸克top (t), 直到1995年才被发现;它的静止质量为100,000MeV/c^2,带电+2/3,;很快就衰变为bottom和W; 而W又衰变为一对夸克,或者一个轻子和一个中微子。

至此已经有了12种物质粒子,即6种夸克和6种轻子。问题是,按照Pauli的相斥原则,具有相同状态(质量、电量、自旋、奇异性)的粒子是不能出现在一个原子或者亚原子之内的;两个相同的夸克怎么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重子中? Glashow建议,夸克还具有另一种性质,他称之为颜色(Color), 分为红R、绿G、蓝B三种。组成强子的三个夸克具有不同的色,总色数相加为0;而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两个夸克已经具有不同的状态,其色可以相同。

Glashow相信,强核力不是通过交换介子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交换胶子(Gluons)。一个胶子由一种颜色和一种反颜色组成,一共可以组成9种胶子,但只用到了8种:R(~G), R(~B), G(~R),G(~B), B(~R), B(~G),R(~R)—G(~G), R(~R) + G(~G) – 2 B(~B)。强核力的大小与距离成正比,类似于弹性力。具有同色的两个夸克互相排斥,而具有一种颜色与反色的两个夸克互相吸引。当一个夸克释放或吸收一个胶子时,它的颜色会改变。

为了解释质量是怎么来的,Peter Higgs等人在1964年提出了Higgs机制:Higgs粒子是一种大质量的基本粒子,自旋为0,电量为0,也无色量,产生于Higgs场的量子激发。Higgs场是一种能量场,充满着整个空间;它具有墨西哥帽子的形状,有两个中性的部分、两个带电的部分;场中各处的势能都不为零。当自旋为1/2的物质粒子经过此场时就获得了质量,因为Higgs玻色子想要保持最低能量,就只能牺牲色相—质量。据说CERN的LHC在2012年检测到了Higgs玻色子。

标准模型是完善了,可是问题依然不少。中子星是怎么形成的?当所有电子都被压进质子时,世界还怎么动啊?最关键的是,量子场论与引力场论是不相容的,即使提出超级弦论也无济于事。人类还欠大自然一个聪明的大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江郎山闲话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科普。
欧洲联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renjia2014' 的评论 : 黑匣子实验还是可以撞出点实物的,思想实验就看你信不信了。
lurenjia2014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实验,全都是黑匣子实验,不知道黑匣子里有什么东西,就拿个粒子去撞它,看能撞出个什么。这种实验,有点像站在厕所外面观察厕所出来的人,至于厕所里啥样子,根本不知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