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君子兰开花啦。
这是头一次。忘记具体几年前了,朋友送来一盆君子兰,宽厚的叶子油绿油绿的,甚为茁壮。平时除了偶尔浇浇水,没怎样保养,中间好像换过盆,但从来没有开过花,我还以为君子兰不开花呢。
不久前,一位朋友来访,或许是由于到别人家特别注意观察室内环境吧,朋友突然兴奋地说:“嗨,你家的君子兰要开花啦!”
我这才注意到,隐藏在宽厚的叶子中间,冒出一株比大拇指还粗的挺拔的茎干。
以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去观察茎干的长势。茎干每天都在长高、变粗。每过多久,茎干便窜得高出所有叶片,宛如金鸡独立。随后,茎干顶部开始长出花苞。数了数,总共有十七朵呢,个个含苞待放。
不用说,之后花苞逐个开放。现在正是最灿烂的时刻,花苞全部绽放。
欣赏之余,拍照,发微信朋友圈,与朋友们分享,上网查阅有关君子兰的知识。没想到,一株开花的君子兰带来了这么多乐趣。
君子兰花名何来?
据查,君子兰这个花名来自日本植物学家久保三郎。久保三郎特别喜爱君子兰,他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间,从欧洲引进君子兰,并在日本推广种植和繁殖。久保三郎对君子兰的研究非常深入,他对君子兰的生长环境、育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成为了君子兰研究的权威之一。
该植物挺拔玉立、高雅清秀、典雅脱俗,久保三郎突发灵感,命其名曰“君子兰”。
看来,君子兰的君子确实与我们传统文化的所谓“君子”一脉相承。日本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君子兰从此便被视为一种典雅和高贵的象征,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隐约记得,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吧,坊间到处在传,说东北长春家家户户都在养君子兰,炒君子兰,价格贵得离谱,甚至高到天价。当时还小,天天忙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又没见过君子兰,对天价数的钱也没什么概念,所以长春君子兰疯炒事件只在脑海里留下一个传说。
后来才知道,早在几百年前的荷兰,人们也曾大炒疯炒过一种花,不过那次是郁金香。
炒君子兰的行为,肯定不是君子所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正人君子是做人的最高标准,是志在修养的文人所追求的目标。
但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呢?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第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质,指质朴;文,是指文采;彬彬,则为杂半之貌。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质朴胜过文采,那就会粗野,没文化;但文采胜过质朴,就会变得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把质朴与文采的适当结合的思想,不但适合个人修养,而且也适合书法之道。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里不厌烦的阐述质与文的关系。他认为,唐代之前以锺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四贤为代表的书法比较古朴,而当今的书法作品则比较妍丽。他说,“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合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孙过庭认为,好的书法作品,最难能可贵是既有古意,又不违背时尚,而时尚并不等同于时弊。他强调,书法“贵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只有这样,与做人一样,书法作品才能达到“文质彬彬,然後君子”的地步。
刻意去追求古意而忽视当今时尚,或者只追时尚而完全不顾古法的做法,都不可取。有豪华宫殿不住,反而去住山洞;有汽车不开,反而去其自行车,实在没有道理呀。“何必易雕宮於穴处,反玉輅於椎轮(注:即无輻车轮)者乎。”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书中,也对文质并重做了很好的阐述:
“衣以掩体也,则短褐足蔽,何是采章之观?食以果腹也,则糗藜足饫,何取珍馐之美?垣墙以蔽风雨,何以有雕粉之璀璨?舟车以越山海,何以有几组之陆离?诗以言志,何事律则欲谐?文以载道,胡为辞则欲巧?”
自唐代以来,书法家大都以王羲之王献之(简称二王)为标杆,以直追魏晋为目标。如果说某件书法作品有魏晋风味,那是最大的夸赞。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论草书时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古人论书法的著述多如牛毛,这里就不再掉书袋啦。
但结尾时,最重要的话一定得再说一遍:书法“贵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学书法,一定不要沾上时代的弊端。
附:涂鸦习作。
释文:
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且元常專工于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摘自孙过庭《书谱》
202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