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以为退休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真是如网络语“没有老过”!一路走来,才知道退休是一个做选择题的动态过程。希望我一路走过来做过的选择,能帮助你顺利走过这段旅程。
退出职场的选择
作为第一代移民,很多时候,职场选择是被动的。当我离开学术界“下海”时,第一份工作是第一个给出较高薪资的公司。因为美国平均员工可以期待的薪水增加幅度是 3% ,而平均被挖角的薪水是比原来的薪水再增加 10% 到 20%,故而刚开始,平均而言,每1到3年我就会换一次工作,以追求新的机会,更好的薪水,更多的技能发展。在美国职场上,人均从事过10.8份工作。算上公司的再还价雇用(counteroffer)我换过9份工作,估计我的薪资也略低于行业的平均值。
随着时间推移,我和多数人一样,职场转换有了附加条件,开始更注重完美的职场环境、公司文化、职场的上升空间和人际关系,代价是存在能力高过薪水的问题。在一个公司一呆就是二十年,我自己在公司里已是元老级人物。
临近退休,如果你遇到一个稳定的公司,恭喜你,你可以如愿以偿地自由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时间退休。有的人一到62岁就选择提前领社保金退休,有的人喜欢干到干不动为止。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遇到公司重组,没有选择,成了下一波裁员风暴的人选,又没到年龄,不想马上就退休,那就需要重回求职市场,同时也有了再次选择新职场的机会。
临近退休的人,显然我有自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不再有新手的惶恐和经济压力,也不需要公司资助再修几门课,再拿几个资格证书,再修几个学位,只有赤裸裸的供求关系,卖自己的经验技术,帮公司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急需完成的项目。我的劣势是我只有有限的求职时间,我必须做好心态调整,无论什么公司文化、公司地址、公司人事都必须让位于自己将退休的需要,随时准备离场。
从过往自己招人的经历,我学会了简历只投行业猎头公司(hunters, 俗称“人贩子”)。在面试成功后,由第三方去挑战雇主的薪资、福利待遇和入职红包(sign-on)上限。猎头们能够知道一个位置的薪水范围、福利上限。由他们出面协调,即不容易错过机会,又能拿到最大价值化。
当我第一次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自动离职后,我得到的最大教训是——没有细读入职合同:很多公司入职薪金都有附加条件,如果年限不够长,任何以投资回报为前提所得的奖金、股票会被没收,还可能赔付一大笔入职时作为奖励的费用。不过如果先有心理准备,财务损失的阴影会小很多哦。
如果可能,选择好的离场时机,比如公司裁员(layoff), 自动放弃业绩改善(pip opt-out), 提前退休补偿(early retirement package),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财务损失。通常公司给出的补偿金和离职后一年半的医疗保险,可以保证和退休医疗保险完美衔接。
另外一个需要尽快处理的事情,就是将公司401K的积累转到自己私人账户上,因为很多公司对工作年限短的员工,会马上按时收取管理费。
福利待遇的选择
一直知道在美国,有几个年龄的魔幻数字(magic numbers):
可是临到自己,才发现又必须做很多选择题
如果65岁还在职场,各个公司有自己的保险政策,我所在的公司同意我随公司买养老保险不包括的部分,如牙、眼镜、药物等,而有的公司包交养老保险,更有公司,比如政府机构,允许员工终身一直随公司参保。
养老健康保险,除了生病、住院的A/B计划,还要选其它方面,可以分选C计划和G计划。无论什么计划,记得加买带健身的部分,通常自己一个月多交~$10元钱,可以享受通常入会费$100-$200的健身俱乐部所有的健身设施。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一个公司工作多于5年,当申请领取退休金时,注意一定留足时间,因为光材料审批就需要4-6周。如果需要补充材料,时间更长。我就有过等一个半小时才能打通社会安全局电话,跑多次当地社会安全局的经历,仅仅因为工作人员需要核实一下情况。
另外,政府SSN网站在你提出申请以前,会详细列出你历年交纳保险金的详细情况。建议你给自己留个备份。从你提交申请的那天起,这些信息就不再显示了,而审批的时候,你可能被问及。
什么时候从自己小金库取钱,从什么帐号取出来才能稅率最低,建议你让自己的财务顾问算岀来。
休闲的选择
根据美国时间使用调查,大多数退休人员(65岁以上的人)有超过7个小时的时间花在休闲、运动、社交、旅行等活动。我又得做出了一堆选择。
都说退休后,属于自己的人生才真正开始。你的退休生活, 计划怎样度过呢?
现在是不是推迟到73岁了。我的一个朋友今天刚刚告诉我,她收到一封信,要求她必须开始使用养老金IRA储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