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进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述进士上》
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会投向你那边的,我就平静地对他说,你的子女已经属于我们了,你算什么?你早晚是要死的。但是,你的后代现在站在新的阵营里。在一个短时期后,他们就将不知道别的,而只知道这个新社会。————希特勒1933.11.6演讲
地狱的成因,正是因为人们设计了天堂————荷尔德林
第1章 又是一年开学季
山北县是位于罗夏国东部省份的一座普通小县,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县城南面有座名不见经传的云落山。县里只有三所高中——山北高中、山北二高和山岚高中。
每年的九月一日是罗夏国的全国开学日,但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早在一个多月前便开始了迎向高考的又一学年。
高考——全称罗夏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对罗夏国的年轻人而言,它几乎是决定命运的一切。在这个凡事都要经过严酷考试的国度里,作为人生中最重要考试的高考便成了千军万马竞相挤踏的一座独木桥——考上好的大学,就意味着有了好的前途,打开了通往上层社会的门户,否则便难有出头之日,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改变已然被打上失败者烙印的生活。
十九岁的邵凡便是从小听着这些耳边灌输长大的——好好学习,刻苦读书,将来考上重点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外祖母曾无数次对他说的话至今仍让他觉得如萦在耳,却又使他愧疚万分,因为直到不久前外祖母因病去世他还是没能考上哪怕是一所本科大学——尽管他已经复读了两年,而如今则是第三年了。
————————————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小雨,给原本燥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凉意。邵凡撑着雨伞在雨幕中向学校走去,望着眼前的蒙蒙细雨,目光中交织着迷茫和忧郁的气息。
三年了,如今已经是他复读的第三年,加上中考时留的那一级,他几乎比别人多上了一遍高中,却仍在高考的大门前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考场上的一再失利令他灰心丧气,再加上唯一亲人的去世给他的打击,曾让他一度失去了继续复读下去的勇气。面对一年年差强人意的成绩,他知道并不完全是他不够努力,还因自己实在有些厌倦了学校里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再继续复读吗?他也这样问过自己,但想起外婆生前对他的期望,他还是咬咬牙选择了坚持——尽管他已经厌倦了每天家与学校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厌倦了那种繁重古板的学习方式还有隔三差五、如鞭挞般让人神经丝毫不敢放松的大小考试……但他心里也清楚得很,放弃学业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远离考试,因为这里是罗夏国,一个不折不扣的考试之国。
同亚岚大陆上的其它国家大同小异,罗夏国的政府体系主要有政议院下辖的十三大部门组成,即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警务部、商务部、财政部、农林部、文化部、宣传部、组织部、卫生部、科技部和教育统筹部(简称教统部)。如果按照人们一般的理解,除了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警务部、组织部、宣传部和财政部这些个部门,其它的部门应该算是没什么实权的冷衙门,然而在罗夏国几乎街头巷尾的人都知道,十三大部门中有八位部长都曾是其学生的教统部长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实权人物,不仅如此,就连罗夏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政议院院长也是教统部长的得意门生。
在这个长期由教统部长幕后掌控的国度,其麾下的教统部也随之成了政府的第一大实权部门,除了国民的教育工作,还负责公职人员的招录、考核与评绩。因此政府的其它部门便唯教统部马首是瞻,教统部的地方长官不仅可以与当地的行政长官平起平坐,甚至后者私下里还要敬让前者三分,好像原本上下司的关系本末倒置了一样。这种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在罗夏国的国民心中却已习以为常,正如他们早已习惯了驻校监察辅导专员的存在及其在学校里无可置疑的权威一样。
校监、校司、校督——这三种不同的称谓其实是三个不同级别的同一种职位,那就是各个学校的驻校思想监察辅导专员。
多年前,罗夏国曾发生过一次以首都大学生为主向政府当局请愿进行社会改革的大规模学潮运动,虽然这起蔓延至几个省份的事件很快便被平息,但某些一校之长在事件中暴露出的知识分子那种优柔寡断、迂腐软弱甚至放任姑息令教统部长深为不满,于是在认清仅仅撤换一批校长并不能带来实际改观之后,驻校思想监察辅导教员这种具有武官背景的文官便应运而生了。他们由教统部总部或地方教统部门直接委任,每所学校均委派一人,小学至初中学龄的学校统称为校监,高中或初高连读的中学称为校司,级别更高的大学则为校督。如同大学的优劣分为三六九等一样,各所大学校督的权力地位也各有不同,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帝京大学、清化大学、复亘大学和浙州大学这四所名门大学的统领校督,他们都是教统部长麾下举足轻重的人物,受其亲自任命坐镇四大名校并直接向其本人负责。
在四大校督之下又有七大校司,他们分别是恒水中学、黄纲中学、临汌一中、启岽中学、常郡中学、毛坦中学、承都七中这七所顶尖重点中学的镇抚校司。这七所学校堪称罗夏国尖子生的摇篮,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人才精英,也是教统部标榜的全国模范中学。和寻常的中学校司不同,这七位校司的特殊地位远在一般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校督之上,受教统部长钦定镇抚一方,某种程度上节制地方军政。
中学上重点,大学进名校——对罗夏国的每个学子来说,这都是梦寐以求的人生轨迹。然而莘莘学子何其多,大多数人却连那些学校的大门都摸不到,平时也就是在书店里一摞摞堆在那里诸如《黄纲宝典》《启岽题库》之类打著名校教辅材料旗号学习资料的封面照片上一睹所谓重点中学的“魏巍雄姿”,或是读些《风雨清化路》《圆梦在复亘》之类的励志书籍藉以自勉、聊以慰藉。他们的目光中有艳羡,有渴望,有梦想,然而终究穿不透眼前那冰冷的纸张。
同许许多多的学子一样,邵凡也曾怀揣着那个千百万人始终如一的梦想,驱使着他埋头苦学、十年寒窗,然而经过考场上一次次的失意,如今支撑着他继续学业的早已不再是什么梦想了。
外婆猝然离世,留给邵凡的只有三间平房和微薄的存款,另外还有现实的一片黯淡和迷茫。选择继续学业固然是因为外婆的遗愿,可也离不开另一方面的原因——想起离开校园踏足社会的人生,他竟不知该何去何从。在学校里他还有书可念,而在社会上自己能干什么?除了学习自己还会干什么?他实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根本没有直面这个问题的勇气。
自从六岁正式踏入小学校园时起,邵凡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学习、背书、做题、考试这四样东西,随着一天天长大,这种生活愈发让人觉得身处于学校就像置身于一座特殊的工厂里——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高中,一个个学生就像原材料一样在这条生产流水在线被机械般千篇一律的塑造、打磨、灌输和加工,最后以分数成绩作为考虑,分为三六九等的商品摆放在社会的大橱窗上。成绩好的优等生处处受人垂青,成绩差的次品到哪里都难有问津,在人们的眼中仿佛成绩代表着一切——智商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甚至是基因的优劣。
在这种以分数决定一切的社会环境下,读书和学习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早已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探寻真理,而是彻底成为了提升分数的工具,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们一边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述着古代科举制的残酷与迂腐,在语文课上感悟着范进、孔乙己之流的可笑与可悲,一边在书本上划出考试的重点、操心着下次考试的分数。
身在这种活生生的讽刺中,邵凡常觉得可笑又笑不出来,他真的看透了这个虚伪冷酷的世界,烦透了有些人游戏人生却富贵荣华,有些人努力生活仍贫贱卑微……也恨透了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残酷!为什么自小便失去了双亲,如今又让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外婆……
正在幽长曲折的小巷里走着,下午的上课预备铃声从不远处传来,邵凡知道自己又要迟到了,索性加快脚步准备抄起那条近路向学校赶去。
说是近路,其实并算不是什么路,而是高处一排排紧密相邻、鳞次栉比的屋顶。于是他一个加速爬上巷子边的墙垛,再跳上临近的一处房顶,从空隙不大延伸而去的屋顶间一跃一跳着朝学校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