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场,就是红尘俗世。
佛不度人,是人自度。善悟者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金刚经》里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里还说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
修行的三个境界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简单概括一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着相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既然清静何必有偈。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顿悟了。
五祖于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传《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
From Walleyee
经常用数字统计的我,猜猜第1层, 90-95%, 在大陆。
一次我和儿子在苏州晚饭后散步,遇到二位收垃圾的大妈用本地话在马路旁边大吵,
起因不知道,结果没有看到,
中心内容,“你有几套房”“我有几套房?”
大家应该有机会或者能力google, 网上看看外面的时间,或者生长在园子里面, Trueman show?
第二层,的是,我想,有觉悟了, they are in acceptance, neutality and reasoning phase.
第三层, 达到的人非常少,可以和大家沟通的机会和信息非常少。
我想,这是自我学习,修行的时候, 如果有课本,背诵一下,考个试就成了,
所以,
释迦牟尼没有手稿,没有人记忆所有他所说,所作,所想的, 留给大家慢慢来吧。
修行看个人。
问问一下,是否有人理解第三层的意义,意思,留言一下 互勉。
PQ,
My son is taking exam tomorrow and I will push for more confidence to him in the morning so he carries more postive before the test.
Good luck to him.
All things are part of journey.
Me? I have my own tests going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