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的中正区,有一条呈曲线型的街道,不长,只有几百米,它就是“齐东老街”。当我站在街的进口处往里看的时候,我感觉到这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居民住宅街道,街两旁的低层公寓楼有一些年份了,但每家门前的布置也是花了功夫的,很温馨。街道不宽,但很干净和清净,街上行人也不多,与其说是街道,不如说是小巷、胡同。
这是齐东老街进口处:
我沿着街道慢慢往里走,穿过了几十米的小弯道,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路边花园“齐东花园”,花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周围的居民可以在这里活动、遛弯和乘凉,是闹中取静,离尘不离城的好地方。
在小公园的一侧,一排日式宿舍小洋楼建筑群进入了我的视野中。这是典型的日式住房建筑,有七、八栋,很漂亮。
这些是日式建筑的前门、侧面、后庭院(原创图片):
这是日式建筑的模型图(网络图):
齐东老街建立于清朝时期,那时叫“三板桥街”,是清朝光绪年间,周氏家族在这里开发建立了“三板桥庄”。以前的台北有一个“台北城”,由几个城门和城墙包围着。齐东老街就是台北城通往南港、基隆的要道,运送米粮物质,也被称为“米道”,齐东老街是目前台北东门外唯一幸存的古街。
在介绍这些日式建筑群之前,我简单说一说台湾的日式时期,为什么日本会统治台湾五十年?
据维基百科介绍,在1894年(清朝光绪20年),中国清朝帝国与日本,因为朝鲜主权问题而爆发了甲午战争。次年,战况呈现败象的清朝政府派李鸿章为和谈代表,并以全权大臣身份赴日本广岛,与日本全权大臣议和。到达之后,李鸿章首先要求先停战,但谈判没有结果,最后,清朝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一方不得不承认朝鲜独立,另一方面也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文学城博友林向田在他的博文《朝鲜三次把中国带入灾难》中也提到了“朝鲜内乱使中国进入了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生效后,台湾人民曾多次起来武装反抗日本统治,但最终还是敌不过日军的镇压。该条约中有一条规定,当时台湾的居民有两年的过渡期,可以自由选择国籍,不愿意成为日本人的,可以离开台湾,留下来的台湾人自动成为日本国籍的日本人。结果,当时只有很少的人离开,仅占人口的0.25%左右,人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其一,人们不肯放弃辛苦创建的家业,虽说当时台湾是移民社会,但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经营,很多汉族人已经在台湾拥有了土地房产,生根发展;其二,当时的日本人也没有强行禁止台湾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因此,民众没有感觉到必须离开的压力。
这是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纹章:
在清朝时期,很多福建、广东一带的人移居到了台湾,那时台湾的人口迅速增长。现在台湾很多的“本省人”,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后代,其中陈水扁、赖清德、蔡英文等民进党的一些领导人都是大陆福建一带人的后裔。
在日治时期,日本总督府在台湾更改地方誌,划分齐东老街一带为“幸町”。后来,1920年台湾总督府颁发《台湾总督府宿舍建筑标准》,没多久,齐东老街上就开始修建这些日式风格建筑群,为总督府的官员们使用,这些如同一栋栋别墅小楼的建筑,给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异国风貌与情调,很漂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收复了台湾,这些日式房屋由台湾银行所有,成为了台湾银行官员们的住所。
进入二十一世纪,台湾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古建筑,后来政府将这些日式建筑规为台北文化局管理,陆续在这些日式房屋里建立了《国立台湾文学馆台北分管》,致力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发展与交流,作为台北文学基地,每年邀请一些作家入驻,让作家们在这里创作,并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与读者们进行文学与文化上的互动交流。我去齐东老街的那一天,很不巧,没有公开的活动,台北文学基地没有开门,我没能进入到里面看,只能在室外拍了一些照片。
这是台北文学基地(原创图片):
这是文学基地展示图(网络图):
除了台北文学基地之外,另有两栋日式建筑成为了《台北琴道馆》和《台北书画院》,很幸运,我去的那天正好有开放,免费参观,进去参观时需要脱鞋,以保护建筑内的木质地板。
位于齐东街53巷11号的《台北琴道馆》是这群日式建筑中观赏的重点,是位阶最高、格局最大、保留最完善、施工最细的房舍,显然,表现出了当时入住者的身份和地位跟周围的其他几栋房舍是有区别的,是最高级别的官员或武士。现在,这栋日式别墅被台北市定位古迹,受到文化局的保护。
《台北琴道馆》的环境非常幽静,是那种充满岁月淬炼的日式建筑,庭院内现有多棵五十年以上的老树,另有一些芒果树、光腊树、柿子树和椰子树,绿荫浓密,给古迹增添了几分思古幽情。
《台北琴道馆》是由台北文化局与中华古琴协会打造,古人说“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台北琴道馆里除了有展示区,展示古琴文化历史知识的文字与一些古琴实物之外,还定期举办古琴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也开设一些古琴课程,让学员学习弹奏古琴、弹琴礼仪和心性的培养。
那天,我参观的时候,里面没有其他参观者,服务小姐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一个人,当我向小姐表示,我想报名学习古琴时(我突然想到),小姐微笑的说,非常抱歉,几个月前,古琴的课程迁移到了阳明山。阳明山离台北市区就比较远了,来去很不方便,我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这些是《台北琴道馆》的图片(原创):
跟《台北琴道馆》只有一个矮墙之隔的是《台北书画院》,我也进去参观了一下,与琴道馆相比,书画院的日式建筑规模小很多,目前,书画院是由琴道馆的馆长一人经营管理。书画院除了定期的艺术特展外,也开设书法研习课程,这些课程跟琴道馆一起迁移到了阳明山。
这是《台北书画院》的图片(原创):
齐东老街的日式建筑群风格独特,庭院清新风雅,氛围幽静,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文艺气息,房舍后院高大的榕树给庭院增添一丝静谧感。我非常喜欢这种全木质建筑。
齐东老街走到底的附近,有一栋古香古色的八角楼建筑,这里曾经是全台湾最顶级的鱼翅餐馆《馥园》,2014年该餐馆贴出告示,暂时歇业,结果至今仍未开张,据说杨姓老板一家移民国外了,也有传言说,因为老板的亲戚们一直向他伸手要钱,他索性关门,带着一家去大陆上海定居,做食材生意,不再开餐馆,这栋楼开价7亿台币准备出售。
齐东老街适合半日游。
5/21 写于台北
那年去台湾。在高雄下了车出站后,第一感觉是来到了日本的一个地方城市。问了我家先生,他说,同感!
祝沈香周末愉快!
周末快乐!
不了解台湾,跟着沈香长知识了,谢谢沈香图文并茂,内涵丰富的介绍。
问好沈香周中快乐!:))
这一篇虽是介绍日式建筑的,读来满是书香味。这一带集全了琴棋书画,是文人墨客的好去处。
谢谢沈香清晰介绍。还从未去过台湾。
祝大侠哥新周愉快!
木质建筑真是越老舅越有看头。没有砖石钢铁那么耐久,却可以让岁月留下参与的痕迹。琴道馆的木门格外有味儿,斑驳老旧却不失庄重,从未谋面却那么亲切。也能感觉到日式古建筑更加理性,谨慎和自律,可以说是日本民族特质的外化呢。
沈香好导游,请继续!
又能跟沈香游台湾了,拎着小板凳上阁楼:))
祝追忆新周愉快!
祝觉晓周日愉快!
车城对台湾的历史了解很多、很深,很赞!谢谢车城分享。祝车城新周愉快!
看见路牌上的繁体字,觉得很亲切 --- 不知为什么:)喜欢沈香介绍台湾,半是旅人半是主人的角度。
期待你去宝藏岩,龙应台做台北文化局局长时的成绩。
看了文章,就想起訪京都時,下榻的小街,很日本。(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5022/201711/36189.html)
談到日治,其實就是說《馬關條約》簽訂至《開羅宣言》,台灣是日本領土,是日本最大的離島。前文日、清兩國政府簽訂正式將台灣划歸日本,後文則是同盟國望到二戰勝利????光時,瓜分日本的意向性宣言,且留了個尾巴,台灣主權要中、日簽訂正式協約為法。一九五一年日本與同盟52國簽署《舊金山和約》,放棄朝鮮、台灣、千島群????和南海諸????主權,除朝鮮和千島群島,其余皆由美國托管。美軍不願意承擔佔領台灣的代價,提出若非中華民國沒有實力,應由中華民國在台建立軍政府管理。一九五二年,中華民國與日本國,才簽署《中日和約》,廢除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之前締結的任何條約,也就包括《馬關條約》,正式放棄台灣主權。
關於台灣主權,一直沒有正式條約界定。
這個奇怪的遺留問題,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造成,《中日和約》和《舊金山和約》,無論雙邊協定還是多邊協定,都未明確台灣主權的文字,中華民國外交部的解釋是台灣本來就是中國領土,勿需國際法來認定。好了,如果荷蘭來插一槓子呢 ?
歷史上國民黨就是一群飯桶,有精良裝備的軍隊,讓敵人滲透得千瘡百孔,小米加步槍就可以打垮,今天共產政權肯定也更願意對付國民黨孬種,也許可以兵不血刃,就乾掉世界上唯一的華人民主政府,把憲法賦予國民的權力統統收走,一統天下,統一就這意思兒。
祝美菲儿周日愉快!
祝丹哥周日愉快!
赞沈香的好文,图文并茂,很多的历史禾和知识点,真是可以拍电影的景色,下次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