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文学都是从圣经而来,先有圣经,后有文学。为何这么说,下面会谈我的看法。
今天读一个故事,一对老人庆祝他们的”铁婚“----结婚65周年。二位老人,一个90岁,一个也快接近90岁了,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回顾他们走过的路,经历过的婚姻,女主人想起了小学老师给她的一首赠诗,我非常喜欢,抄录如下:

Zur rechten Stunde strahlt Sonne,
zur rechten Zeit die Wolken zieh´n.
Zur rechten Stunde kommt die Wonne,
zur rechten Zeit die Wolken flieh´n.
Was dir die Zeit befiehlt, vollende mit
Kraft und unverdrossenem Mut,
und siehe, du sprichst
zuletzt am Ende, so wie es
kam, so ist es gut!
这是谷歌翻译的,我稍微修改了一下:
太阳在恰当的时刻升起,
彩云在恰当的时间飘过。
喜悦在恰当的时刻到来,
乌云在恰当的时刻消散。
当时间召唤你时,以
力量和坚定的勇气去完成,
看哪,到最后,你会说,
正如它所发生的那样,
一切都很好!
德国人都熟悉这段小诗,都会朗朗上口,作者是Friedrich Emil Rittershaus。他出生在我们边上的小镇Barmen, 是恩格斯的同时代人和同乡。他们从小跟着父母进入教堂,圣经曾经深入人心;在他们还没有开蒙的时候,已经会唱圣歌。
我们来看一段经文:
再想想,前面的那段小诗,是不是灵感来自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