鳯 還 巢

喜樂的心,乃是良葯。
个人资料
青白丹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白蛇传”说不清的前世今生

(2023-05-11 06:28:27) 下一个

华府“京剧之花”今年庆祝成立十周年,主要内容是演一台大戏《白蛇传》。演出日期定于六月二十五日,地点在蒙郡的Water Johnson 高中。

白蛇传这个传说,和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起,并称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奇。有故事、涉情爱、美女俊男、又有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做背景,经历代文人笔墨的渲染,具备了千古流传的条件。但溯源钩沉,原来有很多张冠李戴的地方,只是为了故事内容的曲折丰富,都随意腾挪拼凑了。比如故事的起源并不在杭州,而在河南方城;金山寺在河南沙河镇,并不是镇江的金山寺;白蛇的本来面目,就是妖怪情状,和后来所呈现的坚贞良善、义重情深的传统女子形象,十分不同。故事内容从唐代志怪小说《白蛇记》开始,结合《南宋杂事诗》中的雷峰蛇怪之说,经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改编,收录在《警世通言》里,定型为通俗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有惊悚有凄美,即使是在冯梦龙笔下,故事的本意仍然是劝诫世人不要耽溺美色,免得自取灭亡。冯梦龙定型的故事比较合情理,许仙虽然迷恋白娘子的美色,得知她是蛇妖后,到底无法当作没人事一般。所以他全力配合法海,把白蛇镇压在雷峰塔下,免得她再有机会出来作妖。小说最后一部分描写许仙把法海给的钵盂罩在白娘子头上,等法海来收拾。法海作法,逼白娘子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三尺长的白蛇,盘在钵里。原文这样描述当时的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仙)”。只几个字,就让当时情形鲜明如画。“兀自昂头”四个字,读来有许多凄凉情味,仿佛看见她神色的哀怨。她到底是不舍许仙?怨恨许仙?还是无怨无悔?到这个时候,即便这是一条蛇,看着也有点怜惜她了。京剧白蛇传里有“合钵”这一场,表现白蛇将被法海收入金钵前和许仙生离死别的惨痛,倒是和这句原文颇相合。但原文又写得明明白白,后来许仙化缘,砌成七层宝塔,镇住白蛇,法海留四句偈语: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杭州西湖的雷峰塔,自此就和白娘子相连不分了。从事实上论,如果真有水漫金山,她要负起主要责任。为个人私利,害死许多生灵,不能不受惩罚。

一九二四年九月,雷峰塔倒塌了。鲁迅先生特别作文,对此表示高兴。他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谴责了法海:“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与别人什么相干?”他认为法海这么多管闲事,是出于妒嫉心理。后来经戏剧大家田汉先生改编的京剧《白蛇传》,也认定法海苦收白蛇入钵,就是出于嫉妒的心理。

法海嫉妒谁?

想来不会是嫉妒许仙。一个有道行的胡子都白了的和尚,对一个懦弱的市井小民的夫妻生活、闺房恩爱,大概是谈不到嫉妒的。

那就是嫉妒白蛇了。但他本在妖魔之上,具备法力把她打回原形,降伏她并给与惩罚,大概不屑于嫉妒一个爬虫类的妖怪。向来人们的观点是,仙凡各守其规,互不犯界,何况妖怪。妖怪一旦潜入人间,必成祸害,或为吸取精气,或为嗜血吃肉。许仙被蛇精缠上,一脸妖气,法海以出家人的慈悲,出手干预,为他解惑消灾。这类“多管闲事”的人,其实哪个社会哪个时代都极其需要,是应该褒奖的。但为了一个爱情故事的曲折动人,法海成了模糊含混的“封建恶势力”的捍卫者,做了反面人物,最终让他走投无路万分狼狈地躲到螃蟹肚子里去了。法海确实刚愎自用,他在知道白蛇为救许仙冒死盗取仙草后,就应该明白这条蛇情义深重,从而收手放过她。但他没有,后来背负骂名,是他自取的。

更有一说是,之所以有这个故事,是源起于佛道两教相斥。法海代表佛教,和白娘子作对;仙翁代表道教,赠白娘子仙草,救活许仙。借白蛇的故事,崇道贬佛,立场很鲜明。

文学或戏剧作品,如果以考证的角度去分析,最后大概都只能一笑了之,“白蛇传”就属于这一类。如此年代久远又牵涉面广的一则故事,流传至今,早已面目全非,其中尤以白蛇这个角色的演变最大,和当初的妖精面目迥然有异,白娘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情爱故事,是文学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所以无论来路如何,故事将经久传唱。

(贴两张2015年“京剧之花”和上海京剧院合作、我在天蟾舞台演出“断桥”的照片。合影中的男士为著名京胡演奏家陈平一,当时为我们全场伴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青白丹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感谢菲儿的留言,你的善意常记在心。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赞丹城才女的好文和惊艳的扮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