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特别是2016年以来的美国政治环境中,经常会听到华人圈子里的一种热门说法,就是白人歧视黑人,黑人歧视华人。当然这个说法多是集中在第一代,特别是大陆来的移民群体中,在年轻的一代中或者是老一辈华侨中这种说法并不太流行。那美国的黑人真的歧视华人吗?或者说他们有这个能力歧视华人吗?
记得在大概至少有15年以前听一个NPR的地方性访谈节目,就是关于产生歧视的条件,被访谈者的主要观点是,歧视只可能产生在一个处于优势的群体对一个弱势的群体,而弱势群体没有条件去歧视另一个同样是弱势的群体,当然更不可能歧视另一个强势群体。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别刻板印象和歧视这两个概念,刻板印象不一定产生实质后果,歧视表象看似刻板印象,但是真正的不同在它产生实质性的后果。在政治的语境中,discrimination 的定义也是落实在treatment上,也就是歧视的后果应该是tangible的。
关于刻板印象,打个比方,住在上海弄堂里的上海本地人对外地人有种种不屑,但由于这些上海人本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即使他们可以说出千万种难听的话或是表现出种种的不屑行为,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或是条件对这些外地人产生诸如就业、住房、升迁等等实质上的影响。那这些上海本地人是对外地人的情绪构成了刻板印象,但是没有构成歧视(当然如果有实质后果那就是歧视)。反过来外地人对上海人也有刻板印象,当然他们也构不成对本地上海人的歧视。
关于歧视,为了方便,就再拿中国作比方。大家都知道以前城乡差别以及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城里人对农村人不仅是刻板印象,也发展成为歧视,也就是产生了实质后果,例子就有诸如一个农村的漂亮女子嫁给一个什么残疾城里人(在这里没有瞧不起残疾人的意思),招工只招城市户口的等等不胜枚举,当然中国现在的情形好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现象。还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住在广州的黑人遭受到歧视,也就是在广州做地主的中国人因为种族原因刁难非洲人租户。在中国,中国人是强势群体,外来的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相互之间都有对对方的刻板印象(好坏都有),但是在广州这些做地主的人的行为是歧视,因为他们对弱势群体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对若是群体有了负面的实质性的后果。
那为什么说黑人作为一个群体没有能力对华裔构成歧视呢?或者说华裔也没有这个能力歧视黑人或几乎任何其他群体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华裔或者其他族裔的看法无法形成实质性的负面的后果。我知道很多热会说那抢劫,AA等问题。
下面我想讨论一下华人中关于种族歧视的几种流行说法。一个说法是黑人抢劫华人商铺,很多华人会说那不是种族歧视吗?而且黑人的行为造成了实质后果。要说明这个现象为什么不是歧视,我们可以拿两个例子来做一下比较,看看黑人抢劫的行为和历史上公认的种族歧视行为有什么区别。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一段关于1817年的加州洛杉矶大屠杀的报道:(http://www.zzwave.com/home.php?mod=space&uid=15580&do=blog&id=36481):“1817年10月24日发生在加州洛杉矶的大屠杀。“500名白人和西裔暴徒闯入中国城,抢劫、焚烧、杀害了20名左右的中国人,有些华人的尸体被悬挂,手指被砍掉以抢夺死者的戒指。然而这些暴徒,却因为证据不足定罪被驳回。” 。
这是另外一则消息关于华人一个金铺被抢,妈妈被打进ICU的(http://www.cunman.com/new/7a76da4ac9274137bb8c0405ce6ef5da)。这两起抢劫事件中,为什么前者是歧视,而后者不是?简单地说前者的恶行在当时的主流社会认知中被公义化,就是无罪化。而后者的恶行在主流社会的认知中没有被公义化,抢劫打人不因为是黑人针对华人就变成正义。前者事件中抢劫犯杀人犯事后公然炫耀杀人记录,其后不被定罪,这是因为抢劫犯的行为被主流氛围鼓励,也就是被强势群体主导的社会的纵容, 而其后果不被定罪是必然的。后者抢劫事件中的抢劫犯犯事后会逃跑藏匿,就是因为他们的犯罪不是被主流社会鼓励下的行为,也就是说是正常的犯罪行为,会走正常的法律途径。不敢说这些人就一定会被定罪,但是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无定罪不会是一个必然结果。还有一个不同点是,前者是无差别针对种族的群体仇恨行为,后者不是。
上面比较的两个例子同是外表看起来是抢劫的事件。下面说一个更具有危害性的歧视案例,就是在法律外衣下,依强势群体的优势制定法律进行合法”抢劫“。(http://www.zzwave.com/home.php?mod=space&uid=15580&do=blog&id=36481)“以自雇佣形式的华人洗衣店也遭到诟病,因为大多在美国从事洗衣业的华人都是男性,他们以低收入、高强度的劳动著称,被认为抢夺了白人女性的饭碗,让一些白人妇女不得不去卖淫。而当非华人开始觊觎洗衣业的业务时,华人洗衣店亦成为当地政府迫害打击的目标。“1880年,旧金山320家洗衣店95%在木质建筑中经营。1880年5月26日和7月28日,立法者分别通过第1569号和1587号条例规定,要求在木质建筑中经营洗衣业的业主必须获得许可证。拒不服从者将被罚款1000美元,或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监禁,或者两项并罚。当地洗衣店三分之二都是华人在经营,但是没有一家获得了授权。而非华人的申请者中,只有一家没有获得许可证。”
这一案例表明强势群体可以通过立法,继而达到”合法“地”抢劫“弱势群体,这是一个无争议的种族歧视行为。在当今的社会,即使像有些中国人说成”黑命贵“的黑人族群有这个能力通过立法,继而合法歧视亚裔或其他族裔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黑人不可能,华裔也不可能,西裔也不可能。
在美国的社会里,如果说单从种族这个层面上说,被歧视的除了黑人以外,其他少数族群也有被歧视的可能。但是要说黑人歧视华人,或者说华人歧视黑人都是不成立的,简单地说就是这些族群不构成主流群体。如果说黑人被歧视,华裔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歧视群中是可能的,但是因为华裔主体不是权力享有者,所以就算歧视,也不过是摇旗呐喊,起不到决定作用。同理,其他少数族裔也是在相同处境,顶多是充当棋子,不可能变成棋手。
还有一个流行的关于华裔被歧视的说法是AA,AA政策层面的讨论有很多争论,到底有没有构成对华裔的歧视我不在这里讨论。我想讨论的是,在这个现象里如果有对华裔的不公平,那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是不是就变成歧视华裔。这个问题可以类比中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印度对低种姓的政策就比较可以看清楚了。想一想,我们有多少人认为给少数民族加分,给低种姓的人加分,然后中国就成了少数民族歧视汉族,低种姓的印度人歧视高种性的印度人呢?想明白这个道理,那认为AA制度是黑人、拉丁裔歧视华裔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还有一个流行说法就是华人只要自己做好,就不会被歧视,这个说法是对种族歧视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个体的境遇没有代表或者改变整个族群境遇的必然性, 譬如说,奥巴马可以被选为总统,但是这个现象也不能阻止弗洛伊德们被当街跪死的可能性。 随着种族歧视被压制,也就是政治正确当道,我们会看到更多出色的有色人进入上层社会。但是如果有色人比同等阶级的白人更难出头,受压迫更多,那就说明种族歧视还是存在,只不过更隐蔽一些。另外个体努力在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中也不一定就能改变个体的境遇,如上面举例的洛杉矶暴动中被砍掉手指最后挂尸的就是一个当地受尊敬的华人医生。在犹太人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到,比比皆是才华横溢勤恳工作的犹太人在纳粹德国一样被带上袖章区别对待,送到集中营。看过“绿皮书”电影的也知道,出色的黑人音乐家可以住高档的寓所甚至雇佣白人当司机保镖,但是改变不了在旅途中种族歧视的州他也必须住黑人旅馆,上黑人厕所的处境。
这里顺便简单提一下犹太这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种族歧视的智慧,特别是在美国。无论川普和其他保守实力如何“帮助”现今以色列政府,美国犹太人的主体大多数还是选民主党,甚至穆斯林受压制他们会出来发声,黑人受压制他们也会出来发声,就是因为种族歧视永远都是他们提防的首要大事,这种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远胜于经济地位,甚至胜于他们自己国家兴衰。要说少数族裔的富有,在美国没有哪个族群比犹太族群富有,不选共和党而去选民主党就是他们这个民族的大智慧。除了政治领域之外,他们还通过文学、电影、学术等等时刻警示世人他们被歧视的历史,让主流世界时时刻刻一代接一代警醒,避免这个历史的重复。所以说在美国哪怕政治正确再怎么讨厌,少数族裔还是要坚守这个种族生存底线,使得种族歧视大规模迫害永不翻身,历史惨剧再不会重演。
我觉得之所以大陆来的第一代华人有这么多人反对政治正确,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近代历史没有被西方正确解读,还有就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巨大的几代人中国人从心理无法真正达到与白人平等的理念。这种理念让我们自觉的成为模范移民,这些理念也让这些华裔看不惯黑人抗议呐喊,让他们觉得非白人应该像中国人这样的模范少数族裔一样行事。说白了也就是在白人的领导下,其他族裔都是次等,而且要是平等的次等(这让我想起来“寄生虫”这个电影,下层人打个你死我活去争夺上层剩余下来的资源,也许有些夸张,但是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在西方的电影、文学等等作品里面感觉近一两个世纪的中国人都是一群忙忙碌碌没有感情没有智力的次等人,即使是富有的人,也是次等。法国小说“情人”这本书中的华裔富商,坐着和富有白人殖民者一样的汽车,穿着干净上等的西装,说着纯正的英语法语,喝着葡萄酒,出入高级餐厅,可是照样融入不了白人的圈子,哪怕是穷困潦倒的白人也看不起他。他可以买来白人姑娘的肉体,但是绝对不要想得到她的爱情。
我非常不解,即使是多灾多难的近一两百年里面的中国,难道没有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中国人吗?但是我们读的外国小说看的外国电影里有让我们喜欢的中国人吗?有让我们为自己的文化骄傲的吗?有那么多二战纳粹时期的犹太人受苦受难的作品,甚至也有二战时期反应日裔集中营的作品,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反映华工、华裔的有影响的西方电影和小说。就算是“喜福会”也是好像中国人的家庭都是怪怪的,更不要说那个土豪亚洲人的电影(朋友叫我去看,我没去)。我不赞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但是总觉得客观描述我们中国人的有影响的西方作品好像没有。
因为地域、肤色、教育、经济等等因素产生刻板印象其实更像是人类共有的通病,在哪里都有。在美国各种族群之间都有刻板印象。这一点只要大家想想,如果提起黑人,拉丁裔,同性恋群体,白人,印度人,犹太人,白人乡下人等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什么就很清楚了。当然我们刻板印象他人,他人也会刻板印象我们。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刻板印象发展成为歧视,特别是发展成大规模的歧视。最后想说黑人歧视华裔,至少在现实环境里面他们还做不到,说华裔歧视黑人,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当然这里会有个别case,譬如一个华裔房主,遇到电话留言寻房子的,听到是黑人声音就不回电,那这种行为就构成歧视,因为这个华裔的行为构成了对黑人的实质后果。这个华裔在这个特定环境的个案中是房主在强势一方,黑人租客是弱势一方(这里说的强势弱势不是比谁块头大的问题,是说在经济交易中的强弱)。但是这样的华裔房主在华裔中不具有代表性,因为华裔做房主的比例很少,在美国整个房地产行业比例更小到微不足道。所以即使有这样的歧视个案却也基本构不成种族/族群歧视。不过我想再次强调个体行为有种种背后原因,我没有道德判断这些地主,价值判断要根据不同的案例,不在此文讨论范围。)